晨光再次漫过城市的天际线,唤醒了新的一天。与昨日前往公司时那种微妙的紧张感不同,这个清晨的公寓里,弥漫着一种踏实的、近乎寻常的温馨。
苏晚坐在餐桌前,小口吃着谢辞不知何时起床准备的早餐——依旧是精准控温的煎蛋,烤得恰到好处的吐司,以及一杯温度适宜的热牛奶。
他似乎在努力复刻她喜欢的口味和口感,虽然过程可能依旧依赖于精确的数据分析,但那份心意,苏晚真切地感受到了。
“今天上午有课?”谢辞坐在她对面,面前没有食物,只是安静地看着她吃,手中把玩着一个材质特殊的黑色薄片,似乎在处理一些简短的讯息。
“嗯,三四节是专业课。”苏晚咽下口中的食物,点点头。她的生活似乎也随着他的归来,重新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学,放学,回家。只是,这条轨道上,多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同行者。
“我送你。”谢辞放下薄片,语气自然,仿佛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苏晚心里甜丝丝的,没有拒绝。她喜欢这种被他纳入行程,被他放在心上的感觉。
车子平稳地行驶在通往苏晚学校的路上。早高峰的车流依旧拥挤,但车厢内却是一片宁静。
苏晚看着窗外熟悉的街景,又看看身旁专注开车(或者只是让自动驾驶系统运行,他负责监控)的谢辞,一种平淡而真实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这就是她曾经无数次幻想过的,属于恋人的日常。
到了学校门口,车子缓缓停下。周围是三五成群、朝气蓬勃的学生,充满了青春校园的气息。
“我走啦。”苏晚解开安全带,侧身准备下车。
“嗯。”谢辞应了一声,却在苏晚推开车门的前一刻,伸手拉住了她的手腕。
苏晚疑惑地回头。
谢辞倾身过来,在她额头上印下一个轻吻,动作流畅而自然,仿佛演练过无数次。“下课联系。”他低声说,暗红的瞳孔里映着她微微愣怔的表情。
“……好。”苏晚的脸颊迅速爬上一抹红晕,心跳漏了一拍。她飞快地瞄了一眼车外,幸好没人注意,这才像只受惊的小兔子般,慌慌张张地下了车,头也不回地汇入了人流。
直到走进校门,她还能感觉到额头上那微凉而柔软的触感,以及胸腔里那颗不听话地狂跳的心脏。他……他居然在学校门口……虽然只是额头,但也足够让她羞赧又甜蜜一整天了。
谢辞坐在车里,看着苏晚纤细的背影消失在校园深处,直到再也看不见,才缓缓升上车窗。数据库中记录下她“害羞\/愉悦”的反应模式,以及周围环境数据(安全,无异常)。他调转方向,黑色的轿车无声地滑入车流,向着“晚星科技”的方向驶去。对他而言,送她上学,然后自己去工作,这似乎是构成“正常人类伴侣生活”的必要模块之一。
苏晚的一天在课堂和图书馆中平静度过。只是,与过去一个多月那种心底总悬着一块巨石的沉重感不同,今天的她,思绪格外轻盈。
笔记做得格外认真,连教授枯燥的理论讲解,似乎都变得有趣起来。她知道,这是因为心底有了笃定的期盼——放学后,他会来接她。
果然,下午课程刚结束,她的手机就准时震动了一下,是谢辞发来的简洁信息:「校门,老地方。」
简单的五个字,却让苏晚的嘴角不受控制地上扬。她收拾好书本,和同学道别,脚步轻快地走向校门口。远远地,就看到了那辆熟悉的黑色轿车低调地停在路边。
她小跑过去,拉开车门坐进去,带着一身校园的阳光气息。
“等很久了吗?”她一边系安全带一边问。
“刚到。”谢辞回答,目光在她因小跑而泛红的脸颊上停留了一瞬,然后自然地递过一瓶拧开了盖子的矿泉水。
苏晚接过,喝了一小口,清凉的水滋润了有些干涩的喉咙,也让她心里的甜意更浓。
车子启动,却不是往他们公寓的方向。
“嗯?不回家吗?”苏晚疑惑。
谢辞目视前方,语气平淡:“嗯。先去你家。”
“我家?”苏晚一愣。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响了起来,屏幕上跳跃着“妈妈”两个字。苏晚连忙接起。
“晚晚,下课了吗?”电话那头传来苏母温柔的声音。
“刚下课,妈,怎么了?”
“没什么事,就是想着你爸今天买了条新鲜的鱼,晚上做了你爱吃的清蒸。你晚上回来吃饭吧?对了,”苏母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带着关切,“小谢……他出差回来了吗?”
苏晚的心微微一暖,看了身旁的谢辞一眼,对着话筒说:“嗯,他回来了。”
“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苏母的声音明显轻松了不少,“那……晚上带小谢一起回来吃饭吧?你爸还说想跟他喝两杯呢。”
上次谢辞以苏晚男朋友的身份登门,虽然话不多,气场也有些冷,但举止得体,对二老也十分尊重(尽管那种尊重带着点疏离的程式化),加上他自称是从事“前沿技术研究”,工作性质特殊偶尔需要出差,苏晚父母虽然觉得这年轻人有点过于严肃,但看女儿喜欢,也就接受了。这次听说他出差回来,便想着再叫家里来吃顿饭,多熟悉熟悉。
苏晚捂着话筒,用眼神询问谢辞。
谢辞微微颔首。
苏晚这才对电话那头说:“好,妈,我们一会儿就回去。”
“哎,好,好!那妈再去炒两个菜,等你们啊!”苏母高兴地挂了电话。
放下手机,苏晚看向谢辞,有些不好意思:“我爸妈他们……就是比较热情。”
“无妨。”谢辞语气依旧没什么起伏,但苏晚却能感觉到,他对此并不排斥。或许,在他那套复杂的行为逻辑里,“拜访伴侣父母”也被归类为“维持正常社会关系”的必要环节之一。
车子拐进了苏晚家所在的、充满生活气息的老小区。
与顶层公寓那种现代冷硬的风格截然不同,这里楼道里飘着各家各户的饭菜香,隐约还能听到电视声和孩子的嬉笑声,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站在熟悉的家门前,苏晚深吸一口气,才拿出钥匙开门。
“爸,妈,我们回来了。”
门一打开,温暖的灯光和食物的香气便扑面而来。苏父系着围裙从厨房探出头,脸上带着笑:“晚晚回来了?小谢呢?”
“叔叔,阿姨。”谢辞跟在苏晚身后,手里提着路上临时让周谨准备的一些高档营养品和水果,姿态依旧从容,但称呼上遵循了苏晚之前的提醒。
“哎,小谢快进来,进来坐!”苏母闻声从厨房出来,在围裙上擦了擦手,热情地招呼着,目光在谢辞身上扫过,见他气色似乎比上次见面时略显疲惫(大概是“出差”辛苦),语气更添了几分关心,“工作忙完了?出差辛苦了吧?快歇歇。”
“还好,谢谢阿姨关心。”谢辞将礼物放在玄关柜上,动作算不上热络,但礼数周全。
苏晚看着这一幕,心里有些想笑,又有些感动。
她强大的、非人的男朋友,此刻正被她普通的父母当作“小谢”来关心和招待,而他居然也配合着,虽然回应略显僵硬,但至少没有掉头就走或者释放冷气。
晚餐的气氛比上一次轻松了许多。苏父果然拿出了珍藏的白酒,要给谢辞倒上。
“叔叔,我开车。”谢辞婉拒。
“哦对对对,你看我,忘了这茬。”苏父拍拍脑袋,自己给自己倒了一杯,笑呵呵地说,“那我自己喝点。小谢,吃菜,吃菜,别客气,就当自己家一样。”
苏母也不停地给谢辞夹菜:“尝尝这个鱼,晚晚最爱吃了。还有这个排骨,我炖了很久的……”
谢辞看着碗里堆积如山的菜肴,沉默了一瞬,然后拿起筷子,开始慢条斯理地吃起来。他进食的动作依旧优雅得如同设定好的程序,但苏晚注意到,他并没有像处理工作数据那样快速“解决”掉食物,而是配合着苏父苏母闲聊(主要是二老说,他偶尔应一声“嗯”、“还好”)的节奏,一点点吃着。
苏晚在一旁看着,偶尔插几句话,心里被一种暖洋洋的情绪填满。这就是家的感觉吧?
有父母的唠叨和关心,有喜欢的人在身边,吃着普通的家常菜,说着琐碎的日常。
这种平凡的热闹,对她而言是熟悉的日常,对谢辞来说,或许是一种全新的、需要学习和适应的体验。
饭后,苏晚帮着母亲收拾碗筷,谢辞则被苏父拉到沙发上喝茶。苏父是个普通的退休工程师,对谢辞口中的“前沿技术研究”一知半解,但出于职业习惯,还是忍不住问了几句关于人工智能、算法之类的问题。
谢辞的回答依旧言简意赅,偶尔会蹦出几个极其专业的术语,听得苏父一愣一愣的,但大概意思还是能明白,只觉得这个年轻人确实肚子里有货,不是徒有其表。
“……所以,通过引入非线性变换和注意力机制,可以有效提升模型在复杂场景下的泛化能力……”谢辞平静地阐述着。
苏父端着茶杯,似懂非懂地点头:“哦……听起来很厉害,很厉害。”
苏晚在厨房听着客厅传来的断断续续的对话,忍不住抿嘴偷笑。她能想象父亲那一脸“虽然听不懂但感觉很厉害”的表情。
从父母家出来时,夜色已深。小区里很安静,只有路灯在地上投下昏黄的光晕。
苏晚和谢辞并肩走在通往小区门口的路上,晚风带着初夏的微凉,吹拂在脸上,十分惬意。
“我爸妈……话有点多,没吵到你吧?”苏晚轻声问。
“没有。”谢辞回答,牵起她的手,自然的仿佛本该如此。他顿了顿,似乎在检索合适的词汇,补充道,“他们,关心你。”
“嗯。”苏晚握紧了他的手,心里软软的。他能理解这份关心,这让她很高兴。
坐进车里,隔绝了外面的微凉。苏晚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属于她成长环境的熟悉街景,又看看身旁专注开车的谢辞,一种奇异的圆满感涌上心头。
她的世界,和她爱的这个男人所在的世界,正在以一种缓慢而坚定的速度,一点点交融。他有他的“晚星科技”和未知的副本,她有她的校园和温暖的家庭。他们彼此独立,却又因为对方的存在,而看到了更多、更丰富的风景。
“谢辞。”她轻声唤他。
“嗯?”
“谢谢你。”谢谢你来接我放学,谢谢你陪我回家吃饭,谢谢你……愿意走进我这平凡的人间烟火。
谢辞侧头看了她一眼,暗红的瞳孔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深邃。
他没有问为什么谢,只是伸出手,轻轻握了握她放在腿上的手。
“回家。”他说。
简单的两个字,却让苏晚的心彻底安定下来。
是啊,回家。无论是他那间可以俯瞰城市的冰冷公寓,还是她这个充满烟火气的老旧小家,有彼此在的地方,就是归处。
车子汇入城市的灯河,向着他们共同的方向驶去。
星辰在天幕上闪烁,人间灯火在脚下流淌,交织成一幅名为“日常”的、温暖而绵长的画卷。而这画卷,才刚刚展开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