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玄站在涩谷全向十字路口,午后的阳光透过高楼间的缝隙洒落,在他脚边投下斑驳的光影。
他微微眯起眼睛,感受着这个陌生世界的温度。刚从镜界那种绝对的秩序与冰冷中脱离,此刻周遭的喧嚣反而让他感到一丝亲切。
电车驶过的轰鸣声、行人匆忙的脚步声、街头艺人断断续续的吉他声,还有远处工地传来的机械运作声,所有这些声音交织成一首杂乱却充满生命力的都市交响曲。
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混杂着汽车尾气、路边摊的香味和行人身上淡淡的香水味。
得先找个地方落脚。他轻声自语,右手不自觉地摸了摸口袋,几枚硬币在掌心发出清脆的碰撞声。这个动作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体验过这种为生计发愁的感觉了。
他走进一家便利店,站在冷柜前犹豫了很久,最终选了一个最便宜的饭团。
结账时,收银员机械地说着欢迎光临,甚至没有抬头看他一眼。陈玄并不在意,反而觉得这种无人关注的自由很舒适。
坐在街边的长椅上,他小口小口地吃着饭团,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对面电线杆上贴着的招聘启事:东京电视台招聘记者,欢迎应届毕业生应聘。白色的纸张边缘已经有些卷曲,看来贴了有段时间了。
陈玄若有所思地嚼着最后一口饭团,米粒的甜味在口中慢慢化开。记者?这倒是个观察这个世界的好身份。
三天后,陈玄站在一家网吧门口,仰头看着闪烁的招牌。cyber cafe的字样在夜色中忽明忽暗。他深吸一口气,推门走了进去。
上网,最便宜的那种。他对前台小哥说,声音里带着些许迟疑。这是他第一次走进这种地方。
前台小哥头都没抬,懒洋洋地回答:五百日元一小时,包夜一千五。
陈玄数出最后几枚硬币,轻轻放在柜台上。三个小时。
他找了个最角落的位置坐下,电脑屏幕的蓝光映在他脸上。开机后,他先是谨慎地观察了一下四周,确认没人注意他,这才开始搜索东京电视台的相关信息。
原来如此...他一边浏览网页,一边轻声自语。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灵活地敲击,时不时停下来记录一些要点。他发现这个世界的媒体生态比他想象中要复杂得多,各种规章制度、行业惯例都需要重新学习。
接下来,他开始研究简历的写法。打开几个求职网站,他认真阅读着范文,眉头微微蹙起。履历书、职历书、志望动机...他低声重复着这些陌生的词汇,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
简历照片要正式...他注意到这条要求,于是起身找了个自助照相馆。站在狭小的拍照间里,他对着镜头露出一个标准的微笑,闪光灯亮起的瞬间,他忽然觉得这一切都很新奇。
回到网吧,他开始认真撰写简历。虽然可以轻易修改现实,让所有人都认为他理所当然应该得到这份工作,但他还是选择按部就班地完成每个步骤。这份体验本身就很新鲜,就像在玩一个角色扮演游戏。
庆应义塾大学社会学部...他一边打字一边想,这个身份应该够用了。在按下发送键的那一刻,他感到一种久违的期待感。
接下来的日子,他在便利店找了份夜班工作。每天晚上十点到早上六点,他穿着略显宽大的员工服,在货架间来回穿梭。深夜的便利店很安静,只有自动门偶尔开关的声,和收银机打印小票的声。
欢迎光临~每当有客人进来,他就会用标准的日式服务用语打招呼。有时是加班到深夜的上班族,有时是刚从居酒屋出来的醉汉,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故事。陈玄喜欢观察他们,这让他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更加深入。
两周后的早晨,陈玄收到了一封邮件。他正蹲在便利店的仓库里清点库存,手机提示音在寂静的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点开邮件,是东京电视台的笔试通知。
终于来了。他轻声说,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笔试当天,他特意跟店长请了假。站在狭小的公寓卫生间里,他对着镜子整理西装。这是他用第一个月工资买的,虽然不是什么名牌,但至少看起来得体。领带系得有些歪斜,他尝试调整了几次都不太满意。
东京电视台的大楼比想象中还要气派。光洁的大理石地面反射出他略显紧张的身影,前台接待员带着职业化的微笑,指引他前往三楼的会议室。
你是来参加笔试的吗?一个温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陈玄转身,看到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站在不远处,脸上带着善意的笑容。
是的。陈玄点头,注意到对方胸前挂着电视台的工作证。
我是木下,今天的监考。男子走上前,自然地伸手帮他整理领带,第一次面试?
陈玄有些不好意思:这么明显吗?
木下笑了笑:领带会暴露很多事。不过别紧张,看你一表人才的,肯定没问题。他手法熟练地帮陈玄调整好领带,拍了拍他的肩膀。
考场里已经坐了不少人,约莫五十个应聘者,个个表情严肃。陈玄找到自己的座位,发现旁边的女生正在不停地搓手,显然很紧张。
试卷发下来,陈玄快速浏览了一遍题目。前面都是常规的时事评论和新闻写作,但最后一道题引起了他的注意:请就最近频发的都市怪谈事件,撰写一篇深度报道。
陈玄的笔尖在纸上轻轻一顿。这不就是他上周在巷子里遇到的那个异类骑士事件吗?他忍住笑意,开始认真作答。在报道的结尾,他特别加了一段:在追求新闻报道速度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事件背后的社会成因,而非一味猎奇。
交卷时,木下特意走到他身边,低声说:写得不错,特别是最后一道题。角度很独特。
面试拉锯战
又过了一周,面试通知如期而至。这次陈玄提前半小时就到了电视台,却发现木下已经在等候室了。
来得真早。木下笑着迎上来,自然地帮他整理了一下衣领,今天状态不错。
陈玄注意到木下今天穿着正式的西装,头发也精心打理过。您今天看起来很精神。
面试官总要有个样子。木下眨眨眼,记住,放轻松,你的笔试成绩很优秀。
面试室里的气氛比想象中严肃。长桌对面坐着三位面试官:木下坐在左侧,中间是一位气场强大的中年男性,右侧则是一位表情严肃的女性。
陈玄先生,我是新闻报道局的局长森川。中间的中年男性率先开口,声音沉稳有力,你的笔试成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右侧的女性推了推眼镜:我是佐久间制片人。你在笔试中关于都市怪谈的报道,为什么选择从社会成因的角度切入?
陈玄略微思考,从容应答:我认为记者不仅要报道现象,更要探寻本质。都市传说往往反映了社会集体的焦虑情绪,这比怪谈本身更值得关注。
佐久间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微微颔首。
接下来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从新闻伦理到突发事件处理,从媒体责任到个人抱负。陈玄对答如流,偶尔还会引经据典,展现出扎实的专业素养。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记者与权力的关系时,陈玄停顿了一下,慎重地回答:记者应该是社会的守望者,既要监督权力,也要理解权力运作的逻辑。这其中的平衡很重要。
面试持续了整整四十分钟。结束时,森川局长难得地露出微笑:感谢你今天的时间。
木下送他到电梯口,压低声音说:很有希望。你的表现很出色。
回到便利店的工作岗位,陈玄发现自己开始不自觉地关注手机。每次整理货架时,他都会把手机放在显眼的位置;每次休息时,第一件事就是查看邮箱。
在等重要消息?店长注意到他的异常,一边清点现金一边问。
面试结果。陈玄老实回答,手里不停地将饭团按日期重新排列。
店长理解的点点头:东京电视台啊...我年轻时也梦想过当记者呢。他叹了口气,不过最后继承了这家便利店。
日子一天天过去,邮箱始终静悄悄的。陈玄继续着他的夜班工作,学会了熟练地操作咖啡机,记住了常客们喜欢的香烟品牌,甚至开始能分辨出不同批次便当的味道差异。
某天深夜,他正在擦拭收银台,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他急忙拿起手机,发现只是一条广告推送。失望之余,他自嘲地笑了笑:这么沉不住气可不行。
第二天晚上,他给木下发了条简讯:冒昧打扰,不知面试结果何时能出?
木下很快回复:还在走流程,请再耐心等待。你的表现很出色,请放心。
这条消息让他安心了不少。他开始想象如果被录用,要在电视台附近租个什么样的公寓,要不要买辆自行车代步。这些平凡的计划让他感到一种奇妙的满足感。
整整一个月后,陈玄终于收到了那封期待已久的邮件。
当时他刚下班,正走在回公寓的路上。看到发件人显示东京电视台人事部,他特意找了个安静的路边长椅坐下。
点开邮件,他的笑容渐渐凝固。经过慎重考虑,很遗憾...这几个字格外刺眼。他反复读了三遍,确认自己没有看错。
就在这时,手机响了。屏幕上显示着木下的名字。
陈先生...木下的声音有些迟疑,看到邮件了吗?
刚看到。陈玄努力让声音保持平静。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能听到轻微的叹息声:这个结果...我很抱歉。电视台内部的情况比较复杂,有时候...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平衡。
木下选择着措辞,每一个字都显得很谨慎:你的能力有目共睹,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时间点,会有一些其他的考量因素。
陈玄立刻明白了话中的深意。他望着街对面东京电视台高耸的大楼,突然觉得那玻璃幕墙反射的阳光有些刺眼。
我明白了。他轻声说,谢谢您这段时间的照顾。
请一定不要灰心。木下的语气真诚起来,你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或许...其他地方会更适合你发挥。
挂断电话后,陈玄在长椅上坐了许久。下班的人群从他身边匆匆走过,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失意的年轻人。他看着手中的手机,屏幕渐渐暗下去,映出自己模糊的倒影。
说不失望是假的,那种努力过后却因为规则之外的缘由而失败的感觉,对他而言确实是一种新奇的体验。他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尘,决定先回他那狭小的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