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副部长,你亲自去回复颜继祖的使者,”
赵子龙收敛了笑容,正色道:“人,我可以毫发无伤地放回。互不干扰,也可以。但我有两个小小的条件.”
“第一,我兴国军在泰安垦荒,乃为安置流民,解民倒悬,稳定地方,他颜继祖及其麾下官兵,不得再以任何理由派兵骚扰,否则,勿谓言之不预也!”
“第二,济南府乃至山东各地,若有无处可去、愿意凭双手吃饭的流民百姓,需允许他们自愿来投,官府不得设卡阻拦,更不得秋后算账!”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傲然和讥诮:“至于他提出的那个什么‘招安’?”
赵子龙嗤笑一声,拿起桌上的香水瓶,对着阳光看了看那瑰丽的色泽:“告诉他,免了!我赵子龙和麾下兄弟行事,但求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中间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跟着我们吃饭的百姓!不求他朱家皇帝那几两银子、一张废纸的册封!让他留着那‘招安’的幌子,自己糊弄鬼去吧!”
曹文诏领命而去,将赵子龙的条件传回济南。
颜继祖接到回复,虽然对赵子龙的狂妄感到愤怒,但看到对方答应放人且并未提出更过分的要求,心中反而松了一口气。
只要三位夫人能平安回来,泰安那块“癣疥之疾”,暂时可以眼不见为净。
毕竟,朝廷的主要精力还在西北愈演愈烈的流寇和辽东虎视眈眈的后金身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几天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三位夫人被“礼送”出境。
在双方约定的一处靠近济南府边界的小村庄外,由济南方面派出的、由张秉贞亲自带领的一队家丁接回。
临行前,关月贞代表赵子龙,给三位夫人每人送了一个小巧精致的锦盒,里面是三小瓶包装精美的、不同味道的特制香水。
以及……一本薄薄的、用兴国军内部简化字印刷的《三字经》,当然开篇已被修改为“兴国军,为民立……这就是兴国军的政治宣言。
崇祯四年的春夏之交,兴国军这台庞大的机器在外部压力暂时缓解后,内部的建设与扩张步伐愈发迅猛。
贸易和情报部部长柳如烟坐镇莱州,运筹帷幄。
将源自基地的香水,快速推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在江南,凭借肖静仪姐妹的家族渠道,这兼具异域风情与东方雅韵的香水,迅速风靡了苏杭一带的秦楼楚馆、文人雅集,成为名妓优伶、闺阁千金竞相追逐的时尚单品,价格堪比黄金。
而在大明的政治中心——京城,香水的推广则更具策略性。
柳如烟亲自挑选的精干商队,携带精心包装的限量版香水,通过隐秘渠道,首先进入了与宫中采办有联系的大太监外宅,以及某些勋贵之家。
那不同于传统香囊、香饼的持久留香和丰富层次,瞬间征服了那些见多识广的贵妇人的嗅觉。
很快,一股无形的风潮在京城顶级圈子里蔓延开来。
某位国公夫人在赏花宴上不经意间腕底留香,引得众人纷纷询问。
某位得宠的贵妃用了之后,竟让一向对女色不闻不问的崇祯皇帝都多闻了几下……
香水一词,迅速成为京城贵圈身份和品味的象征。
物以稀为贵,柳如烟严格控制着流入京城的数量和种类。
往往一批货刚到商铺,就被闻风而动的各家管事抢购一空,真可谓“有价无市,一瓶难求”。
“疯了,都疯了!”
负责京城销售的贸易司一位管事在密信中向柳如烟汇报:“咱们定价1000两银子一瓶的各类香水,已是有价无市,黑市上甚至已经炒到了3000两一瓶!那些宫里、侯爷、富豪家的管事,为了抢先拿到货,经常都会动起手来!”
李盛和李贞妍也将香水带到朝鲜,一贯乐于模仿大明朝廷的朝鲜王公贵族,迅速对香水求之若渴,各大城市的贵人和富人圈争相抢购。
巨大的利润如同甘泉,源源不断地流进来,在当地就直接换成了更多急需的物资,一车车运往基地。
香水的快速销售,也为商铺以及情报网络在各地的深入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完美的掩护。
与此同时,在莱州基地,另一场深层次的变革,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得益于宋应星、肖静仪等人改良的新型纺织机和脚踏式简易缝纫机,基地的布匹产量迎来了井喷。
堆积如山的棉麻布料,被迅速送往各个被服厂。
在柳秀娘的后勤司统一调度下,各被服厂开足马力,按照统一制式,开始大规模生产军装、军鞋。
新式军装采用了更实用的设计,就和民国时期的军装差不多。
颜色为统一的靛蓝色,这种染料易得且耐脏,上衣下裤,头上布帽子,干练利落,能够很好地区别于明军传统的号衣。
同时,配套的布质绑腿也开始大规模发放和推广,这小小的布条,能有效减轻士兵长途行军的腿部疲劳,也能减少受伤,同时还能提升战斗力。
一时间,基地各处都能看到领到新军装的士兵们兴奋地试穿,互相整理绑腿的身影。
焕然一新的军容,不仅提升了部队的辨识度和凝聚力,更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面貌和纪律感。
看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新军装,和训练场上精神抖擞一新的士兵,赵子龙知道,对军队进行系统性整编和正规化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
这一日,他召集军务处、总政务部及陆海军各部主要人员,召开了关于军队编制与军衔制度的专题会议。
“如今我们治下民众已近二十万,可战之兵逾五万,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小打小闹,一窝蜂上了。”
赵子龙开门见山地道:“必须完善行之有效的编制和等级体系,做到如臂使指,令行禁止!”
他提出了酝酿已久的整编方案:
“现有陆军主力,整编为六个甲种师,代号分别为兴国军第1师、第2师......第5师!每师下辖三到四个步兵团,一个炮兵营,以及师直属侦察、工兵、辎重等单位,满编兵力控制在一万到一万二千人之间!甲种师是我们的拳头,要装备最好,训练最严,随时能拉出去打硬仗!”
“此外,组建六个乙种民兵师,主要从各基地青壮中选拔,忙时生产,闲时训练,作为战略预备队,关键时刻能补充甲种师或独立承担守备任务。”
“再设六个丙种女兵师,充分发挥女子细心、坚韧的特点,负责基地内部巡逻、重要仓库守卫、战场救护、通讯联络等辅助任务。”
“以及三个丙种儿童师,年龄在10到15岁,”
赵子龙特别强调:“不是让他们直接上阵拼杀,主要是进行纪律教育、文化学习和基本军事常识普及,培养后备人才,同时也能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哨戒、传递信息等任务。”
“如此一来,我兴国军可谓全民皆兵!”
卢象升对赵子龙的这一套举措,抚须赞叹:“寓兵于民,亦民亦兵,既能最大限度动员力量,又不误生产,主公此策,深得古法精髓而又超越之!”
赵子龙暗自得意,这可是伟人的独创,拿到这个时代肯定先进的很。
孙传庭则更关注细节:“主公,这师、团之下,营、连、排、班如何设定?军官如何分级?若无明确等级标识,战时指挥恐有不便。”
“这正是接下来要说的军衔制度!”
赵子龙显然早有准备,让王明姝和关月贞将绘制的图表悬挂起来。
“我意推行 6等19级军衔制。”
赵子龙指着图表详解:
“将官:上将、中将、少将;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军士:高级军士长、中级军士长、低级军士长;士官:上士、中士、下士;士兵:上等兵、中等兵、列兵。”
他进一步解释:“军衔与职务并行,是等级、荣誉和待遇的象征。”
“相关职务必须达到一定的军衔才可担任,比如师级军官,一般是少将或大校军衔,我这里有详细对应的表格,”
“同时设立军衔标识、职务层级略章、功勋荣誉略章、军龄略章。”
“同时,军衔分设文职与武职。武职军官,肩章标识为交叉的步枪与长剑,象征勇武与决断;文职军官,肩章标识为一支毛笔,象征谋划与文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