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朱雀门内,最后一块昆仑玉髓被嵌入地基。工匠们用特制的青铜锤轻轻敲打,玉髓与周围的水泥严丝合缝,表面浮现出淡淡的云纹——这是玄道司最新研制的“融灵纹”,能让不同属性的灵气在玉髓中自然流转,互不冲撞。
“陛下,朱雀大街的‘灵脉主干道’已铺设完毕。”钦天监监正捧着罗盘,指针在盘心飞速旋转,最终稳稳指向北方,“从朱雀门到玄武门,整条大街的地砖下都埋了玉髓管道,里面流淌的‘灵泉’是用黄河龙穴水与西域雪莲汁调和的,能滋养沿途的地脉节点。”
李砚俯身触摸那块玉髓,指尖传来温润的触感。他能“看”到一缕七彩灵气顺着玉髓管道缓缓流动,像一条微型的龙脉,将朱雀大街两侧的聚灵塔、经纬塔、太极殿串联起来,形成一个闭合的灵气循环。
将长安打造成“神都”,是他在引龙大计初见成效后的新目标。这座城市不仅要汇聚天下龙脉,更要成为灵气与人间烟火交融的枢纽——让术士能在此感悟天地,让工匠能在此淬炼奇物,让百姓能在此沾染灵泽,真正做到“神凡共存,万象归一”。
改造从皇宫开始。太极殿的龙椅被换成整块和田暖玉雕琢而成,玉椅背面雕刻着九条金龙,每条龙的眼睛都嵌着一颗“定魂珠”,能自动吸纳殿内的驳杂灵气,让帝王处理政务时心神清明。
“陛下,这玉椅坐了三日,臣发现批阅奏折时思路都清晰了许多。”内侍总管捧着新制的奏折,上面的朱砂批注比往日更显凌厉,“连夜里处理政务到三更,第二天也不觉得困倦,想来是定魂珠在滋养精神。”
李砚笑了笑。这玉椅不仅是象征,更是座小型的“聚灵阵”。椅脚埋入地下三尺,与长安城的主龙脉相连,能持续不断地汲取灵气,再通过玉质传导到人体,潜移默化地滋养使用者的精气神。
皇宫之外,长安城的坊市改造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西市被改造成“灵材坊”,这里的商铺都用紫檀木建造,柜台镶嵌着能保鲜的冰晶玉,从异域运来的灵草、矿石、兽骨在这里分门别类,散发着不同的灵气光泽。
“陛下,这是用美洲木脉气脉滋养的‘铁木’,入水不沉,遇火不燃,做船板再好不过。”西市的商户捧着块黑沉沉的木料,脸上满是自豪,“还有这非洲火脉烧炼的‘赤金’,打造成兵器能自带火焰伤敌,西域的胡商出价十两黄金一两都不肯卖呢。”
李砚接过铁木,能“听”到里面蕴含的坚韧木气;触摸赤金,又感受到一股灼热的火气。这些曾需要通过铁路长途运输的灵材,如今在长安就能买到,足见神都的吸引力已初显。
东市则被改造成“百工坊”。这里的工匠们不再局限于传统技艺,而是将灵气融入锻造、纺织、烧制等工序。铁匠用金脉灵气淬火,铸出的刀剑能斩断精钢;织工用木脉灵气浸染丝线,织出的布匹能随温度变色;陶工用火脉灵气控温,烧出的瓷器能自行净化水质。
“陛下请看这‘灵纹瓷’。”一位老陶工捧着个青花瓷瓶,瓶身上的缠枝莲纹在阳光下微微流动,“注入灵气后,瓶里的清水能保持三年不腐,倒出来还带着淡淡的莲香,专治小儿夜啼。”
李砚接过瓷瓶,注入一丝灵气。果然,瓶内立刻飘出清雅的莲香,闻之令人心神安宁。他知道,这些融入灵气的器物,不仅是商品,更是灵气与人间烟火交融的载体,能让寻常百姓也间接感受到神都的灵泽。
长安城的民居也融入了神都规划。钦天监根据每户人家的生辰八字,在院墙角落埋设不同的“灵玉”——缺木气的埋青玉佩,缺火气的埋红玛瑙,缺金气的埋白水晶。这些灵玉与地下的玉髓管道相连,能自动调节家中的灵气平衡。
“自打埋了这青玉佩,小孙子的咳喘就好了,地里的菜也长得旺。”住在平康坊的张老汉拉着李砚的衣袖,指着院角的灵玉,脸上满是感激,“街坊们都说,现在的长安跟以前不一样了,住着舒坦,干啥都顺。”
李砚看着老汉院里郁郁葱葱的蔬菜,能“看”到青玉佩散发的木气正缓缓渗入土壤,滋养着作物。这便是他想要的神都——不是高高在上的空中楼阁,而是能让百姓真切感受到好处的人间仙境。
为了让灵气更好地流通,玄道司在长安城的四角各建了一座“风灵塔”。塔高九层,每层都有十二个铜铃,铃舌用蛟龙筋制成,能随着灵气流动发出清越的声响,既调节灵气浓度,又能预警灵气紊乱。
“昨夜西域的金脉气脉突然暴涨,东南角的风灵塔铃响了三刻钟,臣等立刻调整了聚灵阵,才没让气脉冲撞民居。”清虚道长指着塔顶的铜铃,上面还沾着些许灵气凝结的露珠,“有这四座塔在,长安的灵气就像被装在个巨大的玉瓶里,只会滋养,不会作乱。”
李砚登上风灵塔,俯瞰整座长安城。只见七彩灵气在街道间流淌,聚灵塔如星辰般闪烁,百姓的屋顶上飘着淡淡的灵雾,连往来的车马都带着灵气的光晕。这座城市已不再是单纯的人间都城,而是一半仙气、一半烟火的“神都”雏形。
他的目光落在城中心的“天坛”。这座刚建成的圆形建筑全部用汉白玉砌成,坛顶没有封顶,正对着北斗星的方向,是专门为祭祀天地、沟通龙脉而建。坛下埋了九九八十一颗“镇都珠”,每颗珠子都连接着一条主要龙脉,能将长安的灵气与天下龙脉绑定。
“三日后是祭天吉日,陛下可登天坛主持仪式。”钦天监监正上前禀报,“届时只要陛下注入一丝国运金龙气息,坛下的镇都珠就会全部亮起,整座长安的灵气将与天下龙脉产生共鸣,神都的根基就算彻底稳固了。”
李砚点点头。他知道,这场祭天不仅是仪式,更是长安成为神都的“加冕礼”。当镇都珠亮起,当灵气与龙脉共鸣,这座城市将真正超越凡俗,成为天地间独一无二的灵枢。
祭天那日,长安城万人空巷。百姓们自发地聚集在天坛周围,穿着新衣,捧着祭品,脸上满是虔诚。辰时三刻,李砚身着十二章纹的祭天礼服,缓步登上天坛。当他站在坛顶,脊柱处的龙形秘纹突然爆发出金光,与坛下的镇都珠遥相呼应。
“以朕之名,引天地灵枢,聚天下龙脉,铸我神都!”李砚的声音传遍全城,带着国运金龙的威压。
话音刚落,八十一颗镇都珠同时亮起,化作八十一条光柱直冲云霄。长安的灵气如潮水般涌动,与光柱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穹顶,将整座城市笼罩其中。远处的黄河、长江传来龙吟般的回应,引回的异域龙脉也发出共鸣,整个天下的灵气都在向长安汇聚。
百姓们跪倒在地,望着这神异的景象,山呼万岁。他们或许不懂其中的玄妙,却能感觉到一股温暖的灵气涌入体内,驱散了疲惫,带来了安宁——这是神都对子民的馈赠。
李砚站在光柱中央,感受着天地灵气的洗礼。他能“听”到长安的心跳,那是龙脉与灵气交融的声音;能“听”到百姓的心声,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听”到天下的呼应,那是对神都的臣服。
这一刻,长安不再是地图上的一座城,而是活的灵枢,是连接天地人三界的纽带。术士在此感悟大道,工匠在此淬炼奇物,百姓在此安居乐业,天下龙脉在此交融共生——这便是他心中的神都,真正的“万象归一之地”。
祭天仪式结束后,长安城的变化愈发明显。灵材坊的异宝越来越多,百工坊的奇物层出不穷,百姓的平均寿命悄悄增长,连孩童的哭闹都少了许多。西域的胡商、海外的使者来到长安,无不被这座城市的灵气与繁华震撼,纷纷感叹“此乃天庭降世”。
李砚知道,神都的打造还未完成。未来还要在城外建“灵境苑”,让异兽与百姓和谐共处;要在城内开“启智堂”,用灵气启迪孩童的天赋;要在周边修“通神渠”,让灵泉滋养更远的土地。
但他不急。站在太极殿的玉椅上,望着窗外流淌的灵气,李砚的心中一片平静。长安已具备神都的根基,剩下的只需交给时间,让灵气与烟火慢慢交融,让这座城市在岁月中沉淀出真正的神性。
夕阳下,长安城的轮廓被镀上一层金辉,风灵塔的铜铃发出悠扬的声响,与百姓的欢声笑语、工匠的敲打声、术士的诵经声交织在一起,谱写着一曲属于神都的永恒乐章。而李砚知道,这座他亲手铸就的神都,终将像天上的星辰,永远照耀着大秦的万里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