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家系统上线都是正式的,官方的。
只有他家系统好不容易上线了先要吃的。
许阳给他家馋嘴的“统子”炖了鸡才带着工具,领着儿子许振振出门干活。
“是挖这里吗?”
“先别急,”
许阳从裤兜里掏出两副劳保手套,
“粪肥再好也得防着杂菌。”
许阳点点头拎起扁担:
“振振,你挑半筐试试。”
许振振兴冲冲接过来,许阳一撒手,他整个人晃悠了一下。
“咋这老沉......”
许振振龇牙咧嘴地调整肩膀,扁担吱嘎作响。
他小心迈开步子,鼻子抽抽两下,
“不过这粪肥闻着是那味儿。”
许阳在后头跟着许振振:
“慢点儿走。”
“看着点儿脚底下。”
许振振走到洞口,张月已经在石门那等着了。
“直接挑种植区?”
“直接下地。”
许阳应着率先进洞。
种植区在后洞东侧,几排土垄在灯光下泛着深褐色。最边上两垄已经清空,正是要改良的地方。
许振振小心放下扁担,揉着发红的肩膀:
“真沉啊!!!”
“有段时间不挑东西了,我都有点不习惯了。”
许父开始指导拌肥。
铲土贴地皮,掺三指深就行,
深了菜根够不着,一茬肥养七天。
这时许振振突然蹲下:
“爸!土里有肉虫!”
许父凑近仔细看:
“是粪肥里带的,好事儿,说明咱这肥沤得透。”
“别慌哈,留着松土。”
许阳递给儿子水桶:
“记住这配比,往后每月轮着休两垄。”他望着改良的土壤,
“剩下的慢慢都这么弄。”
许振振喝完水,盯着混合均匀的土壤想了想:
“爷,要是再加点灶坑灰,是不是更适合种柿子?”
许父赞许地点头:
“想得挺对,不过灶坑灰碱性大,得看种啥,柿子确实稀罕,但得少放。”
忙活一上午,最后用耙子耙平土垄:就算成了。
“浇透水,下周就能种菠菜。”
许阳许振振直起腰,满意地看着他们的劳动成果。
中午随便吃了口饭,一家人继续忙活。
许阳和许父张父继续给休养期的地翻翻土,
许振振则是拎着菜篮子在地里检查。
他利索地拨开茄秧叶子,手指在蒂梗上一掐一个准。
“这俩茄子长老了。”他掂量着手里紫得发亮的茄子,
“削皮炖着吃正好。”
旁边垄上,张月正在摘黄瓜:
“老茄子才香,振振,顺道摘几个青椒。”
许振振应了声,转身就薅下三个肥嘟嘟的青椒。
干起这些农活,他手法熟练得很。
许振振熟练的洗菜,摘菜,切好葱姜蒜,等着许阳这个大厨来做菜。
其实这菜他也会,
只不过大伙都说没有许阳做的好吃。
许阳干完了活,把老茄子削皮切块,嫩茄子切片备用。
油在铁锅里滋滋响的时候,许振振已经调好肉馅等着了。
“爸,面糊我搅好了。”
许阳头也不抬:
“茄盒你先煎着,我这儿地三鲜马上出锅。”
许振振利落地把茄片夹馅裹糊,下锅一气呵成。
不过一小会,香气立马飘满整个山洞。
战神已经馋的直打转了,要不是新炸的茄盒实在太烫,它恨不得人家炸一个它吃一个。
炸完茄盒剩下的面糊许振振也没有浪费,找出蘑菇杀水裹上,扔到锅里炸,不一会儿就成了软炸鲜蘑。
张月把最后一道拍黄瓜摆上桌,就算开饭了。
“今儿这黄瓜脆生,我多拍了两根。”
许父扒拉一口地三鲜:
“嗯,老茄子烧出味儿了,比嫩的有嚼头。”
许振振咬开金黄的茄盒,肉汁顺着嘴角流:
“还是这么吃最香,明天我把那几垄茄子都收拾收拾,老的先吃。”
许阳给每人碗里添了勺米饭:
“后洞那些柿子红了几个,明天摘了拌白糖。”
吃完晚饭以后,
许振振在刷碗,
许阳在扫地,
张父和许父各自去洗漱,
张月和张母许母一起在前厅里头看电视。
“轰………隆…………”
接着就是一阵非常浓郁的土腥味儿,
接着就哗哗的下起了雨……
雨水敲击石门的声音持续了整夜,那细密而规律的声响在山洞内轻轻回荡。
雨下了一夜,
第二天,许阳打开后洞的门看看外头的情况。
这雨下的好,不是之前的那种急雨,而是一看就能持续几天的,能把地浇透的雨。
“爸!!!!”
“你快看!!!!”
“不是暴雨!!!!!”
“空气中的味道都不那么干了!!!”
许阳端着润喉的汤药闷了一口。
“可不嘛!!!”
“这下地上裂缝的地方也能填平一点了。”
一直连续七天后,山洞前的景象已经彻底改变。
干裂的土地变得湿润松软,那些本以为早已枯死的树木,枝头竟冒出了零星的新芽。
空气从干燥开始变得有些湿润,
这对许振振和战神的鼻子十分友好。
直到第十三天清晨,雨依然在下。
外头地里深处的蚯蚓都钻到了表面呼吸。
许阳站在洞口,望着洞外朦胧的雨幕。
这些天,他们轮流观察着洞外的变化。
雨水持续不断,极光一直在出现,荒原也开始复苏。
雨停的那日来得突然。
清晨,当许振振照例查看观察孔时,发现雨已经停了,但极光却分外明亮,将整个荒原映照得如同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