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吾麾下的将领们都不错吧?”
罗务相表情赞叹,“汉人勇士何其多也?这何止是不错?袁公麾下能人辈出啊!”
袁基拍拍罗务相肩膀,笑而不语,继续看着四人打斗。
四人打斗了许久,即使典韦实力很强,但他在不能下死手的情况下,要将三个人都打服还是很有难度的。
他刚按住一个,另外两个就不服气地上前。
最终典韦看了看场外的山狰,又看了看围观的袁基,默默聚力,猛一下爆发!将颜良、文丑一手一个按趴下。
最后又一脚将夏侯渊踹飞。
颜良、文丑挣扎了一番,没挣扎开,此局面,宣告了典韦的胜利。
打斗结束后,典韦开始展现自己友爱同僚的一面。
他拉起文丑、夏侯渊,拍拍他们肩膀,然后顺路又踢了颜良一脚。
“嗷!老典,下次你等着!!!”
袁基挑了挑眉,好笑地看着典韦,不过,他还是夸赞道:“恶来有进步,很不错。”
典韦嘿嘿笑着说:“都是山狰教的好!”边说,边蹭到山狰和袁基身旁,骄傲昂头看向颜良。
颜良气得“蹭”地一下就从地上起来了,虽然他被打了一顿,但他不服!等他下次再进步,他还要继续打!
袁基对着战败的三人同样夸赞一番,今日的打闹就算结束。
在巴郡休整两日,袁基同众人准备启程,返回洛阳。
如今已是181年,二月末。
众人从洛阳出发至今,总共过去四个多月。
益州道路难走,从洛阳到广汉郡,一路快马,走官道,依旧走了一个多月。
在益州境内,众人平乱、赶路又过了将近三月。
转眼间,袁基已经离开洛阳许久。
夏侯惇被他留在广汉郡,只等洛阳诏令一到,就可走马上任益州刺史一职。
而洛阳尚书台中,办理官员上任、升迁等事宜的吏曹尚书,是贾诩。
其余监察之人见到是袁基举荐的刺史,也不会为难贾诩,估计诏令下达的速度会很快。
益州诸事皆已安排完毕,袁基放心地离开益州,他带着荀攸、典韦等一众属下、两千八亲卫部曲和一千巴人壮士,坐船走荆州水路返程。
众人于巴郡治所江州县登船,沿长江,顺流东下。
若要回到洛阳,保守估计,要走一个月。
古代山遥路远,路走的长,消息也传递的慢。
袁基这边启程,朝廷那边已经陆续收到了益州的各种消息。
今年年初的大朝会,天子刘宏忍不住在众臣子和全国各州郡计吏面前夸赞远在益州的袁基。
即使袁基没在朝堂上,但众多大臣总感觉袁太仆好像一直都在。
紧接着,益州战报和文书传来,众臣都惊了。
——什么?袁太仆才走几个月啊?才带多少兵啊?怎么就将益州叛乱全给平了?!
紧接着,他们得知了具体战报:兵分几路,堪称飞速地将西南诸郡压服了,将羌兵剿灭了,将板楯蛮给收编了。
虽然很神奇,但如果是袁太仆,总感觉不是那么奇怪。
紧接着,朝廷得知袁基于当地处置了益州刺史、巴郡太守等一众官吏。
除了宦官集团的人,所有人都拍手叫好,交口称赞:袁太仆处置得好啊!
这两个西园买官的奸贼,无才无德,毫无从政能力,将益州祸害成那样,必须处以极刑!
刘宏听到这个言论,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这跟他西园卖官有什么关系?明明是这两个人本来就坏,正巧买到官了,于是也不是什么好官。明明是人有问题!
但若是让袁基来说,他只想说:是谁让坏人能轻松买到官的?
虽然察举制有各种缺点,但确实形成了以德为先的风气,不管是给大众展示的形象,还是本身就是有德之人,每个官员都是各有各的风骨。
这使得大汉有骨气的官吏层出不穷,这是众人从内心中铸就而成的风骨。
可如今,各地出现许多官员横征暴敛,欺压百姓,坏事做尽,宦官和西园卖官鬻爵占主要责任。
所以,即使卖官鬻爵这一行为,为刘宏这个天子带去了巨大财富,也间接帮刘宏抢占了士族的部分利益,可卖官鬻爵也依旧是彻头彻尾的坏政策,它对于已经走在下坡路上的大汉来说,无疑是将下坡造就得更陡了。
它所破坏的社会风气、官场风气,并制造的对各州郡的实质性伤害,是不可逆转的。
士族兼并土地,还会将农户收为佃农,宦官和这群人兼并土地,就是纯粹的兼并土地,只留小部分佃农,其余农户直接变为流民。
受压迫而加入太平道的百姓越来越多,这项政策就是助推器。
所以“农民起义”,许多有识之士早已隐约预料到。
袁基也曾忍不住问过刘宏:“如果今古文之争,能帮助陛下实现对士族的削弱,陛下要不要取消西园卖官制度?”
刘宏没有给出准确答复,他只是说:“士纪,成功之后再谈这个吧。”
听到此话,袁基在心中已然知晓,刘宏大概率是不会撤销这项政策了。
追其根本,刘宏是高高在上的汉天子,他从不将农民的生死与反抗真正放在眼中。
所以袁基不会再提,也不会再劝,这是他作为友人,对于此事唯一的一次提醒。
而且,如今太平道早已形成一定规模,他们隐藏目的,济世救人,就连许多士族子弟,都将太平道人奉为座上宾。
袁基此次在益州,已经于各处观察到了太平道的踪迹。
许多官吏,桌案上不光摆着公文,桌角还摆放着一本《太平经》。
许多相送袁基的百姓,明晃晃穿着太平道服饰。
定期会有太平道弟子,于街道上形成队伍,对一旁跪地的百姓施福驱邪。
百姓会发自内心地忏悔,叩头思过,并口中高呼:“谢太平道师!”“敬大贤良师!”
据颜良、文丑描述,遇到羌兵时,许多郡县的人会围在一起,穿着太平道服,手拿符咒,对着羌兵砸去。
太平道的渗透能力太强,以至于袁基某些部曲的家人中亦有信奉太平道者。
不过袁基是不会允许这种宗教思想渗透到他的军队里的。
所以通过各种策略,或怀柔,或裁兵,将一切太平道思想于军队中剿灭殆尽。
仅益州一州,太平道就如此猖獗,日后黄巾起义的规模,袁基已经能预见到。
袁基其实也担心过自己的到来会不会产生蝴蝶效应,让黄巾起义这个将大汉拽入消亡旋涡的事件消失。
不过如今袁基坚信,农民起义必会发生,这是大势,不会更改。
于是袁基更加专心地积累军权,培养军队,以备日后黄巾起义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