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微风带着几分燥热,韩风坐在电脑前,目光在十几个期货品种间来回扫视。这是他实行新交易系统的第五周,账户资金在四十三万附近徘徊,虽然没有大幅增长,但资金曲线的平稳度明显改善。然而他内心深处,始终有个声音在提醒——仅仅控制风险是不够的,要想在这个市场实现突破,还需要找到那个能够带来超额收益的“龙头”品种。
这个想法源于他在股市中的成功经验。当年他凭借对龙头股的精准把握,在短短两年内将资金翻了数倍。所谓龙头,就是在特定时期内引领板块、涨幅最大、持续性最强的品种。股市如此,期市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龙头”逻辑?
“肯定有。”韩风自言自语道。他回想起最近阅读的期货历史资料,每一个大行情中,总有一个或几个品种脱颖而出,成为市场的焦点。比如2016年的黑色系,2020年的能化品种,这些品种在特定时期内的涨幅和波动性都远超其他品种。
但是,期货市场的“龙头”与股市有着本质区别。股市中的龙头股往往基于行业景气度、公司基本面等因素,而期货品种的龙头地位则更多来自于产业链供需格局的突变、资金关注度的集中以及市场情绪的共振。这种龙头地位的切换更快,波动也更剧烈。
韩风开始系统性地梳理当前市场的各个板块。农产品板块中,豆粕受南美天气影响波动加大,但尚未形成明确趋势;黑色系方面,螺纹钢受房地产政策影响持续低迷;能化板块则显得活跃许多,ptA、甲醇等品种近期成交量明显放大。
“ptA...”韩风轻声念着这个品种代码,调出了它的日线图。走势显示,ptA在经历两个月的盘整后,近期开始温和放量上行,同时持仓量持续增加。更引起他注意的是,ptA的上下游品种——px和涤纶长丝也出现了同步走强的迹象。
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韩风开始深入研究ptA的产业链情况。他查阅了无数份行业报告,关注了多个能化领域的专业公众号,甚至加入了一个ptA贸易商的交流群。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个清晰的逻辑链条逐渐浮现:上游px因装置检修供应偏紧,下游聚酯开工率维持高位,ptA本身的库存处于历史低位...这一切都指向一个结论——ptA可能正站在一轮行情的前夜。
但是,韩风并没有立即入场。他深知,期货市场的龙头品种不仅要具备基本面的支撑,还需要资金的认可和情绪的配合。他需要更多证据来确认ptA的龙头地位。
接下来的三个交易日,韩风像猎人般耐心观察着ptA的每一个动向。他注意到,在整体商品市场震荡的情况下,ptA表现出明显的抗跌性;每当夜盘外盘原油波动时,ptA次日的反应总是比其他能化品种更为敏锐;更重要的是,ptA的成交量持续放大,明显有增量资金在关注。
周四晚上,一则消息引起了韩风的注意:华东某大型ptA生产企业因设备故障临时停产,预计影响产能百分之五。这条消息在能化圈内迅速传播,韩风立即意识到,这可能是行情的催化剂。
周五早盘,ptA2309合约果然大幅高开,但随后却出现了获利回吐,价格一度回落到开盘价附近。若是以前的韩风,可能会认为这是“利好出尽”的信号,但经过深入研究后,他判断这只是上涨过程中的正常洗盘。
“真正的龙头品种,会在利好出现后先抑后扬。”韩风想起股市中的类似情形。他耐心等待着,果然在十点半左右,ptA开始第二波拉升,这一次成交量配合完美,价格轻松突破前期高点。
就在这一刻,韩风确认了ptA的龙头地位。他不再犹豫,按照系统规则在5840位置建立了首批多单。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他特意将仓位提高到正常水平的1.5倍——这是他对确认的龙头品种的特殊待遇。
“龙头就要用龙头的做法。”韩风在交易日志中写道,“对于普通品种,我们追求稳定收益;对于龙头品种,我们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适当激进。”
随后的行情验证了韩风的判断。ptA在突破后连续三个交易日收阳,持仓量持续增加。韩风的账户浮盈快速攀升,很快就突破了五万元。但他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更加密切地关注着盘面的每一个细节。
他注意到,在ptA走强的同时,其他能化品种如甲醇、乙二醇等也开始跟涨,但涨幅明显落后。这种“强者恒强”的特征正是龙头品种的典型表现。更让他确信的是,市场上关于ptA的讨论越来越多,各大期货论坛的热帖有一半都在讨论ptA的后市走势。
“情绪在升温,”韩风提醒自己,“这既是机会也是风险。”
在ptA突破6000点整数关口的那天,韩风按照系统规则进行了第一次加仓。这次加仓后,他的总仓位达到了正常水平的两倍,这是系统允许的极限。此刻,他持有ptA多单的平均成本在5900附近,以当前价格计算,浮盈已经超过八万元。
当晚,韩风特意约见了老陈,想听听这位资深交易者对当前ptA行情的看法。
“ptA确实很强,”老陈在听完韩风的分析后点头道,“但你得明白,期货市场的龙头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股市的龙头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期市的龙头往往只有几周甚至几天的黄金期。”
老陈的话像一盆冷水,让韩风发热的头脑冷静下来。他意识到自己确实忽略了期市龙头与股市龙头在持续时间上的差异。
“那该如何判断龙头行情的结束呢?”韩风虚心求教。
“有几个信号值得关注,”老陈娓娓道来,“一是持仓量开始下降,特别是价格创新高时持仓不增反减;二是相关品种开始补涨,而龙头品种滞涨;三是基差结构发生变化。最重要的是,要时刻关注产业链的边际变化。”
回家后,韩风仔细消化老陈的建议,并在交易系统中增加了“龙头品种退出机制”。他规定,当持仓量连续两日下降,或价格连续三日不创新高,或相关品种涨幅超过龙头品种时,就要开始减仓。
接下来的行情继续沿着韩风的预期发展。ptA在突破6000点后稍作整理,随后再次发力上攻,最高触及6150点。韩风的浮盈一度突破十二万元,创下他进入期货市场以来的最高纪录。
然而就在市场一片乐观之时,韩风注意到了第一个危险信号:ptA的持仓量在价格创新高时出现了下降。虽然降幅不大,但这与他之前建立的“价涨量增”模式出现了背离。
“是时候开始减仓了。”韩风告诉自己。尽管内心有个声音在说“再等等,可能还会涨”,但他坚决地按照系统规则,在6120附近平掉了三分之一仓位。
这个决定在第二天就被证明是明智的。ptA在夜盘冲高6180后突然跳水,次日白盘继续下跌,一度跌破6050。韩风注意到,这次下跌过程中持仓量继续减少,显示有资金在撤离。
“龙头地位可能正在动摇。”韩风在交易日志中记录道。他继续执行减仓计划,在6050附近再次平掉三分之一仓位。此时,他只剩下最后三分之一的多单,浮盈也从最高点的十二万回撤到七万左右。
平仓后的第二个交易日,ptA出现了更大幅度的下跌。一则关于新装置投产提前的消息在市场中流传,ptA当日大跌百分之三,收于5950附近。若是韩风没有提前减仓,他的浮盈将所剩无几。
“这就是龙头思维的价值。”韩风暗自庆幸。不仅在于抓住了行情,更在于及时锁定了利润。
随着ptA价格的持续回调,市场上开始出现各种看空声音。有人说前期涨幅过大需要深度回调,有人说新装置投产后将改变供需格局。但韩风在经过仔细分析后认为,ptA的龙头行情可能尚未结束,目前的调整更可能是上涨过程中的正常回撤。
他的判断基于几个依据:首先,ptA的整体持仓量虽然从高点回落,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说明资金关注度仍在;其次,上下游的供需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新装置投产还需要时间;最重要的是,在ptA调整期间,其他能化品种并未出现强势补涨,说明资金还没有找到新的龙头。
基于这个判断,韩风决定保留最后三分之一的多单,继续观察。他在交易日志中写道:“龙头的诞生不易,死亡也不会一蹴而就。在确认龙头地位终结之前,应该保留部分仓位,以防错过第二波行情。”
这个决定在接下来的一周得到了回报。ptA在5900-6000区间震荡整理一周后,再次选择向上突破。这一次,持仓量重新增加,显示有新资金入场。韩风没有选择加仓,而是继续持有剩余的多单,让利润继续奔跑。
当ptA突破6200点时,韩风的浮盈再次回到十万元以上。但这一次,他更加淡定,因为他知道,这波行情已经进入了后半段。
在ptA冲高6250的那天,韩风注意到了第二个危险信号:相关品种乙二醇开始强势补涨,单日涨幅超过ptA。这符合老陈所说的“龙头滞涨,跟风补涨”的见顶特征。
“是时候全身而退了。”韩风在6250-6280区间分批平掉了所有剩余多单。这笔历时近一个月的ptA交易,最终为他带来了超过十三万元的净利润,不仅完全收复了之前在甲醇上的亏损,还实现了账户净值的新高。
夜深人静时,韩风对着电脑屏幕上的资金曲线图,心中感慨万千。这次ptA战役的胜利,不仅在于丰厚的利润,更在于验证了他将股市“龙头思维”移植到期市的可行性。
他总结出了期市龙头品种的几个关键特征:首先,要有坚实的产业链基本面支撑;其次,要有持续增加的资金关注度;再次,要具备领先于同类品种的强势表现;最后,还要有不断升温的市场情绪配合。
更重要的是,他意识到期市龙头与股市龙头的最大区别在于节奏。期市龙头来得更快,波动更大,生命周期更短。这就要求交易者既要能及时识别龙头,又要能果断退出,不能有丝毫恋战。
在交易日志的最后一页,韩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期市的龙头思维,核心在于对品种强弱关系的深刻理解。不仅要看到树木,还要看到整片森林;不仅要抓住趋势,还要感知趋势的节奏。在这个高杠杆的市场中,龙头品种既是风险最小的方向,也是风险最大的方向——关键在于时机的把握。”
窗外,夏夜的微风轻轻吹动窗帘,带来一丝凉意。韩风关掉电脑,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他知道,市场上永远会有新的龙头品种出现,而他要做的,就是不断完善自己的识别和交易系统,在下一个龙头崛起时,能够精准捕捉,稳健获利。
这条路还很长,但此刻的韩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开始领悟到期市交易的真谛——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找到那个确定性最强的方向,然后集中火力,一击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