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满早上七点半到花店时,差点被门口的长队吓掉手里的钥匙——队伍从花店门口一直排到校园主干道,学生、上班族、大爷大妈挤在一起,手里要么攥着报纸,要么举着手机,叽叽喳喳的声音比早市还热闹。
“小满姐!你可来了!”李婷从人群里探出头,头发乱得像鸡窝,手里的订单本写得密密麻麻,“从六点开始就有人排队了,电话响了八十多个,微信消息都卡爆了,我和刘宇快忙疯了!”
帆布包里的多肉探出头,叶片被挤得变形:“我的天!这么多人!是来看我的吗?快让他们排好队,我要一个个打招呼!”
林小满刚挤进店,就被一个穿校服的女生抓住胳膊:“小满姐!我要订两盆多肉,昨天看报纸说你家多肉好养活,我要送给室友当生日礼物!”
旁边的大妈也跟着喊:“小姑娘,给我来盆虎皮兰,我家客厅大,要能净化空气的!”
“我要吊兰!我妈说吊兰能吸收甲醛!”“我要琴叶榕!放在公司前台好看!”
一时间,各种订单声、咨询声淹没了花店,刘宇打包打得手都在抖,刚把一盆绿萝装进袋子,又有人喊“要薄荷”,他手忙脚乱差点把薄荷苗碰掉。妈妈拎着刚做好的包子赶来帮忙,结果把订单和包子混在一起,手里拿着张“两盆龟背竹”的订单喊:“谁订了两笼包子?”
林小满赶紧站上凳子,拍了拍手:“大家别急!一个个来!我们今天开通线上预订,大家可以扫码进群,群里有接龙表格,分零售、上门养护、企业合作三类,填好信息我们按顺序处理,不用排队等!”
李婷赶紧掏出打印好的微信群二维码,贴在门口的黑板上:“扫码进群!群里有客服实时回复,还能发植物照片远程咨询养护问题,不用在这挤着!”
人群这才慢慢散开,有的扫码进群,有的还留在店里挑选,店里终于能喘口气。林小满擦了擦汗,看着手机里不断弹出的群消息,短短十分钟,群里就加了两百多人,接龙订单已经到了五十多号。
“线上预订太及时了,不然今天肯定要忙晕。”刘宇揉着酸痛的手腕,“我刚才打包的时候,听见那盆琴叶榕抱怨‘能不能轻点,我枝叶都快被碰断了’,我都顾不上道歉。”
“何止琴叶榕,”李婷苦笑着说,“我刚才给吊兰浇水,它跟我说‘别浇太多,我根快泡烂了’,我都没工夫理它,幸好你来了。”
林小满刚喝口水,微信就弹出一条消息,是群里的学生发来的,附带一张绿萝的照片,配文:“小满姐!我这绿萝叶子黄了大半,还掉叶子,是怎么回事啊?我才买了一周,急死了!”
她点开照片——绿萝的叶片发黄,叶尖发黑,盆土表面湿漉漉的,明显是浇水过多。林小满指尖刚碰到手机屏幕,就听见照片里的绿萝虚弱地喊:“她天天给我浇水,说‘多浇水长得快’,我根都泡烂了,疼死我了,我要通风,要晒太阳!”
“这是浇水过多导致的烂根前兆,”林小满回复,“赶紧停止浇水,把花盆搬到窗边散光处,通风透气,盆土表面干了之后再少量浇水,一周一次就行,记得每次浇透但别积水。”
学生很快回复:“好的!谢谢小满姐!我这就搬去窗边!”
刚回复完,又有个上班族发来发财树的照片,说“放在办公室没几天就蔫了”。林小满一看——发财树放在空调直吹的位置,叶片蔫蔫的,枝干有点发皱。“空调直吹加缺水,”她回复,“把发财树移到远离空调的地方,用温水浇透,叶片上可以喷点清水,增加湿度。”
群里的咨询消息越来越多,林小满一边回复,一边教李婷和刘宇怎么判断——“看叶片发黄是不是带黑边,带黑边是浇水多,不带是缺光”“看盆土表面是不是板结,板结了要松土”“看叶片上有没有虫洞,有虫洞要及时除虫”。
妈妈也凑过来帮忙,虽然不懂植物,但会回复“稍等哦,小满正在看”“已经记录啦,会按顺序处理”,还会给咨询的人发妈妈牌“安慰表情包”——都是她做的点心照片,配文“吃点甜的,植物会好起来的”。
正忙得热闹,一个穿格子衫的男生走进来,手里拿着盆快死的多肉,脸色不太好看:“我昨天在你家买的多肉,今天就蔫了,你是不是卖的病苗?”
林小满接过多肉,指尖一碰,就听见多肉委屈地喊:“他昨天把我放在暖气片上了!说‘冬天暖和’,我根都快被烤焦了,还说我是病苗,我冤枉啊!”
“你是不是把它放在暖气片或者空调出风口了?”林小满问。
男生一愣:“是啊,我觉得冬天冷,想让它暖和点……”
“多肉怕冷但更怕高温烘烤,”林小满哭笑不得,“你看根系都有点发焦了,赶紧移到阴凉通风处,浇点温水,过两天就能恢复。不是苗的问题,是养护环境不对。”
男生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对不起啊,是我没注意,还错怪你了。”
“没事,以后有问题随时咨询,线上线下都可以。”林小满笑着说。
多肉在男生手里晃了晃叶片:“下次别把我放暖气片上了,我要晒太阳,不要烤火!”
中午的时候,群里的线上订单已经到了一百多号,李婷和刘宇负责打包配送,林小满和妈妈负责线上咨询和接待到店顾客。有个大爷拿着手机来咨询,说家里的月季不开花,发了照片过来——月季长得很旺,但就是没花苞。
林小满一看,就听见月季抱怨:“他给我施太多氮肥了,光长叶子不开花,还天天剪我枝条,说‘剪了长得快’,我哪有精力开花啊!”
“大爷,您是不是给月季施了很多氮肥?比如尿素之类的?”林小满问。
大爷点点头:“是啊,我听人说氮肥长得快,就多施了点……”
“月季要想开花,得施磷钾肥,比如磷酸二氢钾,氮肥太多会只长叶子不开花。”林小满回复,“以后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把过密的枝条剪掉,留粗壮的枝条,很快就能长花苞了。”
大爷高兴地说:“原来是这样!谢谢你啊小姑娘,我这就去买磷钾肥!”
下午,线上预订的配送队伍也组建起来了——刘宇找了几个同专业的同学帮忙,骑着电动车,带着打包好的绿植和养护卡,往校园各个角落、周边小区和写字楼配送。李婷则在群里实时更新配送进度,发绿植养护小视频,比如“怎么给多肉浇水”“虎皮兰的摆放位置”,群里的人数已经突破五百,还在不断增加。
有个企业客户在群里下单了二十盆绿植,要求明天送到,林小满赶紧联系苗圃补货,还特意叮嘱要“健康的苗,带土球的,方便移植”。苗圃的老板笑着说:“小满啊,你现在可是名人了,我这两天接到好几个电话,都是问‘小满的花草屋订的苗’,我都给你留最好的!”
傍晚的时候,忙碌终于告一段落,李婷统计了一下:线上订单156单,到店订单83单,上门养护订单21个,企业合作订单3个,总销售额比之前一个月还多。“我的天!这也太夸张了!”李婷瘫在椅子上,“我们得赶紧招几个长期兼职,再扩大一下店面,不然真忙不过来。”
刘宇也点头:“我已经联系了几个学园艺的同学,他们明天就来面试。店面的话,隔壁的服装店要转让,我们可以租下来打通,扩大一倍面积,还能隔出个‘养护咨询区’,专门处理远程咨询和上门服务的订单。”
林小满看着群里不断弹出的感谢消息——“按小满姐说的做,绿萝真的不黄了”“多肉已经恢复精神了,太神奇了”“虎皮兰放在客厅,家人都说好看”,心里满是成就感。帆布包里的多肉探出头,不满地说:“今天忙了一天,都没人给我拍照!线上咨询也没提到我,我这个‘首席教具’太没存在感了!”
老兰花慢悠悠地说:“你个小屁孩,凑什么热闹?今天救了这么多植物,比拍照片重要多了。”
妈妈端来刚熬好的银耳汤,给大家每人盛了一碗:“辛苦了辛苦了!喝碗银耳汤补补,明天还要忙呢!我已经跟隔壁服装店老板谈好了,租金很便宜,咱们明天就开始装修!”
林小满喝着银耳汤,看着窗外渐渐散去的人群,心里突然觉得很踏实。报纸报道带来的不仅是订单,更是大家对植物的信任和热爱,而她要做的,就是用“听植物需求”的初心,不辜负这份信任,让每一盆送到顾客手里的绿植,都能好好活着,都能带来绿意和快乐。
晚上躺在床上,林小满还在回复群里的咨询消息,有个学生发来刚救活的绿萝照片,叶片绿油油的,精神得很。她笑着回复:“很棒!继续保持,有问题随时找我。”
手机屏幕暗下去的瞬间,她仿佛听见无数植物在轻声道谢——感谢她听懂它们的需求,感谢她让它们在新的环境里好好生长。林小满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植物需要她“倾听”,更多的顾客需要她帮助,但她有信心,带着这份热爱和初心,把“小满的花草屋”越做越好,让“听植物需求”的秘诀,传遍更多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