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满月后,按照习俗,双方老人便迫不及待地要来探望小孙孙,看看小两口独自带娃的情况。于是,一个周末,小小的公寓迎来了四位热情洋溢的长辈,瞬间被各种关切、叮嘱和礼物填满,热闹得像过节。
“哎呦,我的大胖孙子!让奶奶抱抱!”林妈妈一进门,洗了手就从林星辰怀里接过孩子,脸上笑开了花,不住地掂量,“重了重了!瞧这小胳膊小腿,肉乎乎的,养得真好!星辰辛苦了!”话是夸女儿,但目光一秒都舍不得从孙子身上移开。
陆妈妈则显得更含蓄些,她带来几套质地精良的婴儿衣服和一套小巧的金锁,仔细看了看孩子的气色,微笑着对林星辰说:“气色不错,就是你自己要注意休息,别太累着。”语气温和,但目光扫过林星辰略显疲惫的脸色时,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起初,气氛是温馨和谐的。老人们围着孩子,七嘴八舌地回忆着林星辰和陆见深小时候的趣事,逗弄着咿呀学语的小婴儿,客厅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林星辰和陆见深也乐得轻松,享受着难得的“帮手”时光。
然而,甜蜜的负担很快显现——代际育儿观念的碰撞。
喂奶时间到了,林星辰按照习惯,打算按需喂养。林妈妈见状,忍不住开口:“哎呀,别一哭就喂,养成习惯了以后可不好带!得定时定量,我们那时候都是三小时喂一次,雷打不动。”
林星辰解释:“妈,现在提倡按需喂养,宝宝肠胃小,饿得快……”
“什么按需喂养,就是惯的!”林妈妈不以为然,“听妈的没错,我们就是这么把你带大的。”
另一边,陆妈妈摸了摸宝宝的手脚,微微蹙眉:“手脚有点凉呢,是不是穿少了?这天气忽冷忽热的,可得当心,再加件小背心吧。”说着就要去拿衣服。
陆见深忙阻止:“妈,判断冷不冷要摸后颈,后颈温热就行,手脚凉点是正常的,穿多了出汗见风更容易感冒。”
“小孩子火力弱,跟大人不一样。”陆父在一旁帮腔,“宁热勿冷,老话是有道理的。”
关于要不要给孩子枕枕头、要不要把尿、能不能竖抱……各种细节问题,几乎都能引发一场小小的“讨论”。长辈们坚信自己用经验验证过的“老办法”,而林星辰和陆见深则更倾向于遵循他们学习的现代科学育儿知识。
林星辰感到一阵无力。她知道父母是出于关心,但这种关心有时变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让她觉得自己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受到质疑。她看向陆见深,眼神里带着求助。
陆见深接收到信号,放下手中的水果,走到客厅中央,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地开口:“爸,妈,叔叔,阿姨,谢谢你们的关心。我们知道怎么照顾孩子,也查了很多资料,咨询过医生。现在的一些育儿理念和过去确实不一样了,我们会选择对予辰最科学、最合适的方式。”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四位老人,最后落在自己父母身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坚持:“我们知道你们是心疼星辰,心疼孩子。但请相信我们,能把予辰照顾好。有些事,就按我们的方法来,好吗?”
他的话不卑不亢,既表达了感谢,也明确了界限。客厅里安静了一瞬。林爸爸率先打破沉默,呵呵一笑:“对对对,现在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方法,我们那套老黄历过时啦!听孩子们的,他们才是孩子爸妈嘛!”
陆母看了看儿子坚定的眼神,又看了看儿媳有些委屈但努力维持礼貌的样子,优雅地笑了笑:“也是,你们是父母,自然是最用心的。我们就是提个醒,最终还是你们拿主意。”算是给了台阶下。
一场潜在的摩擦,在陆见深的斡旋和长辈们的理解下悄然化解。接下来的时间,氛围缓和了许多。老人们依然会提出建议,但语气变成了商量的口吻,更多地是享受天伦之乐。
送走长辈后,家里恢复了安静。林星辰长舒一口气,靠在沙发上。陆见深坐过来,揽住她的肩膀:“累了?”
“嗯。”林星辰点点头,靠在他身上,“有时候觉得,幸福也是有重量的。大家的爱太多了,也是种甜蜜的负担。”
“正常。”陆见深轻拍她的背,“但我们要清楚,这个家,我们才是主角。怎么养孩子,我们说了算。其他的,听着就好,采纳权在我们。”
“嗯。”林星辰心里暖暖的。有他在前面挡着,她觉得自己有勇气去面对任何“幸福的重量”。维护小家庭的独立性和育儿主导权,是他们成为合格父母必须学习的重要一课。
(第四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