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者”前哨站的指挥中心会议室,气氛与林枫初至时已截然不同。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着星火联盟几位核心种族的代表:晶硅族的卡洛斯议员、艾达灵族的莉亚娜长老、共生体联盟的“根须”主脑(一个由无数细微藤蔓缠绕而成的智慧集合体),以及几位其他重要文明的使者。叶红鲤与林枫等人坐在另一侧。
会议的主题,从最初的“资格审查”变成了切实的“技术合作与联合防御”。卡洛斯议员虽然依旧保持着晶硅族特有的冷静,但语气中已然多了几分务实:“林枫先生,你们提供的‘混沌稳定符’与‘静滞力场’技术,效果显着。我们认可地球文明在灵能应用领域的独到之处。现在,我们需要讨论的是,如何将你们的技术,与我们现有的体系深度结合,以应对迫在眉睫的威胁。”
莉亚娜长老补充道,她的精神意念温和而清晰:“根据最新的侦察情报,摩睺的主力舰队虽然被‘观测者遗迹’吸引,但其派出的噬星者骚扰舰队活动越发频繁,似乎在为更大规模的进攻做准备。我们必须尽快提升整体防御与反击能力。”
林枫微微颔首,他早已通过巡天之力感知到了远方星域那不祥的能量聚集。“技术共享,是合作的基础。我们可以提供更完善的灵能符文体系,用于优化你们的护盾、武器和引擎系统。同时,我们也希望学习联盟在星际航行、材料科学以及关于摩睺和噬星者的生物学知识。”
他提出了一个双赢的方案。地球文明提供独特的灵能应用“软件”,换取星火联盟积累的星际知识“硬件”和对敌人的深入了解。
“可以。”卡洛斯干脆地同意,“我们会开放部分非核心数据库。现在,让我们从最紧迫的星舰防御开始。”
接下来的几天,“守望者”前哨站的船坞区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融合了多种科技与超自然力量的实验室。
地球方面的技术团队,由海伦娜亲自带领,与联盟各族的顶尖工程师、科学家齐聚一堂。起初,交流并不顺畅。晶硅族的工程师习惯于绝对精确的数学建模和能量流控制,对混沌符文那种“模糊”的、基于意境和法则共鸣的运作方式难以理解。而共生体的生物科技专家,则对将灵能回路与有机组织结合充满兴趣,但也面临着排异反应等诸多难题。
林枫并未过多干涉具体的技术细节,他更像是一个定海神针和最终的仲裁者。当晶硅族工程师对一个复杂的复合符文阵列束手无策时,他会以混沌之道演示符文间相生相克的至理;当共生体专家遇到生物组织与灵能回路的能量冲突时,苏沐雪的玄阴神识能精准地找到平衡点,引导能量温和渗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第一艘经过改造的、属于艾达灵族的中型巡洋舰“月光螺号”完成升级,驶出船坞进行测试时,所有质疑都化为了惊叹。
原本淡银色的舰体上,流淌着与混沌符文交融后形成的、如同月光与流水般和谐的灵能纹路。其护盾强度提升了近百分之四十,能量消耗反而降低了百分之十五。更令人惊喜的是,舰载的精神增幅器在混沌符文的调和下,与艾达灵族船员的精神波动的契合度大幅提升,使得他们的联合灵能法术威力倍增!
“不可思议……”莉亚娜长老亲自参与了测试,感受着与战舰那种水乳交融般的联系,眼中充满了震撼,“这不仅仅是技术的提升,这是……生命与造物共鸣的升华!”
成功的案例是最好的广告。很快,晶硅族的重型护卫舰、共生体的生物母舰,乃至前哨站本身的关键防御节点,都开始排队等待地球技术团队的“升级改造”。船坞区日夜灯火通明,不同文明的技术在这里碰撞、融合、升华,催生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创新。
例如,晶硅族将他们的高精度能量雕刻技术与混沌符文结合,开发出了能耗更低、威力更大的新一代舰载射线炮;共生体则借鉴了灵能回路的理念,优化了其生物战舰的自我修复能力和神经传导速度。
在这个过程中,地球方面也获益良多。通过解析联盟提供的星舰引擎设计图,海伦娜的团队对超空间跃迁的理论有了更深理解,开始着手设计下一代效率更高的“灵能跃迁引擎”。对噬星者生物样本的研究,也让基因社的专家对摩睺的侵蚀机制有了初步认识,为开发针对性的净化武器提供了方向。
短短十几天,整个“守望者”前哨站的防御力量,仿佛进行了一次脱胎换骨般的升级。原本破败、沉闷的气氛被一种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忙碌所取代。地球文明凭借其独特的灵能科技,不仅赢得了尊重,更真正开始融入这片星海的文明体系。
林枫站在船坞的观测台上,看着下方那艘艘经过改造、焕然一新的星舰,感受着不同文明技术交融后产生的、蓬勃向上的力量,心中了然。
技术合作只是第一步。当这些焕然一新的星舰组成联合舰队,剑指“观测者遗迹”时,才是真正检验这“灵能交融”成果的时刻。
灵能交融,打破文明壁垒。
星舰革新,凝聚反击之力。
一支由多文明技术武装起来的崭新舰队,正在这孤立无援的前哨站中,悄然成型。
(第418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