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卷走残留的烟尘,山谷重归寂静。
只有那浸入泥土的血色,默默讲述着生存与毁灭,讲述在这片土地上,从未停息过的角力。
大伙儿齐心协力,把山谷的火头灭了,把死狼拖到一堆,把陷阱填平,还用大石头把几个狼洞堵得严严实实。
清点战果,大大小小足足有三十六匹狼的尸体!
算上之前打死的和逃跑的几匹,这竟然是个五十多匹狼的大狼群!
它们盘踞在此,终究是个大祸害,这回打狼的行动,可真是为民除害、保了一方平安呐!
回到王家村时,天边已经擦黑。
村里留守的老老少少,都出来迎接凯旋的打狼队!
老族长赶紧招呼着安排吃的喝的,还搬出了珍藏的烧酒,大伙儿自然少不了一番痛饮狂欢。
连刘小丫都忍不住喝了两杯,脸蛋红扑扑的像熟透的苹果,醉眼朦胧地一个劲儿瞅着黑娃。
看得我们黑娃都不好意思地挠头了,惹得众人哄堂大笑。
第二天清晨,黑娃向老族长辞行。
老族长极力挽留也没成,便让人抬出了整整三百斤粮食装上车,有麦子、玉米还有杂粮;又把那四十多张狼皮捆扎好,放在马车里。
看着马车装妥捆牢实了,老族长和村里两位德高望重的族老走到黑娃跟前。
老族长一招手,两个壮小伙端着方方正正的木盘走上前来。
一个木盘里,整整齐齐码着六摞银元,每摞十块,锃亮锃亮的。
老族长对黑娃说:“感谢你的救命大恩!这六十块银元,是全村人凑的一点心意!”
黑娃也不矫情推辞,示意贺金升接过银元,自己则抱拳,向四周乡亲们深深作了一揖。
另一个木盘上,摆着一碟子盖着大肉片子的爽口凉菜,还有一个小锡酒壶配着一只酒盅。
老族长亲自提起锡酒壶,满满斟了一杯酒,双手捧到黑娃面前:“这杯酒,敬我们的英雄!愿你一路顺风,平安到家!”
黑娃双手接过,仰头一饮而尽,随即抱拳朗声道:“诸位保重!”
话音未落,一个利落的翻身就稳稳坐在了马背上。
马蹄扬起轻尘,一行人渐行渐远,山谷的风吹散了队伍的喧嚣。
黑娃最后回望了一眼那青翠的山峦,这次打狼行动必将让人津津乐道,这片土地会永远记住今日这场浴血奋战。
下午回到基地,黑娃安排:
粮食全送到灶房,大家伙儿公用;狼皮交给师父处理,卖掉的钱充公;那银元呢,则按照分配的比例奖励给了参与打狼的队员。
日子又回到了日常的轨道:练刀打枪,打理药材和棉花的生意,还要操持着护镖的事务。
一天晌午,章茂才拿着账本愁容满面地来找黑娃,指着账本上密密麻麻的数字说:
“黑娃,你快瞧瞧!这连着几个月,咱们收的药材堆成了山,都加工好了,可出手的却没多少哇!库房里压着的货,都五千多斤了!光这存着的损耗,每月都是笔不小的开销。”
“我想着,光靠藻露堂和几家老主顾,销路终究有限,得多想点法子,多开几条路子才行!”
黑娃盯着账本沉吟起来。
虽说他那帐篷空间里放着的银元金子,有压货的实力,但这可不是经营之道。
生意嘛,还得按行里的规矩来,得琢磨点新法子,把销路打开才行。
他琢磨了一下,对章茂才道:
“咱们的药材,初加工后等级分得细,品质把得严,包装也讲究。上次说的工艺一改进,药效还能再提一成!问题啊,是咱们吆喝得不够,名气没打出去,基地又偏,药铺的那些行客来得少。”
黑娃顿了顿,呷了口茶,缓缓说:“看来咱们不能光坐着等客来,得走出去,把坐商变成行商,主动去找买主!得有专门负责生意销售的人,也以先在咱们同州和西安府搞起来。”
“同州的仁义客栈位置偏,不适合当药材铺面,可以当周转库房用。咱们得在城南药市街,药商扎堆的地界,寻摸个好铺面做门脸。”
“西安的仁义客栈嘛,本身就在药材交易街上,配上得力人手,直接就能开张做生意!”
“另外,把包装再捣拾捣拾,包装好了,药品的运输耗损就少,药材也好保存,让那些大批发商、大药行和店铺感到方便。价位让不下来,我们做点增值服务。”
“另外货物袋子、箱子,把仁义两个字标上,突出我们的字号。”
章茂才听得似懂非懂,“增值服务”,但他觉得有道理,连连点头。
两人马上就商议,这些要如何摆布。
可这高兴劲儿还没过呢,头疼的问题又来了——没有合适的掌柜人选!
黑娃沉思片刻,提了两个人选:
“一个是丁山子,这人不贪财,讲义气,脑瓜子转得快,现在更是铁了心跟着咱们干;”
“另一个嘛,得去探探口风,就是刘小丫那四个哥哥,他们都在做杂粮生意,常年跑商路,经验丰富,看能不能请动一个出来给咱当掌柜?”
章茂才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觉得这俩人选都可以!
丁山子稳重又机灵,净身投奔,信得过;
刘家兄弟常年走乡串镇,有经验,知根知底,那立马就能上手!
两人说干就干,分头行动。
章茂才亲自去找丁山子谈话,把职责和分成机制讲清楚。
丁山子听完,自然二话不说就高兴的应承了下来。
黑娃找到刘小丫时,她正在院子里晾晒要入库的棉布。
黑娃说明来意,她放下长长的竹竿,歪着脑袋想了想,说:
“我二哥跑商道最熟络,能说会道,人也活泛,我觉得他最合适。去年他还往西安送过几次货呢!就是他性子倔,得我回家去说才行。”
当天夜里,章茂才带着黑娃,跟着刘小丫回趟家。
毕竟章茂才是小丫的师父,再说田家什字又是茂才岳丈家的村子,他挑着头去好说话些。
三个人骑着骡马,踏着清亮的月色进了村,直奔老刘家。
刘老爹一看闺女回来了,还带着练武师父和“公司”的“老板”登门,忙不迭点亮油灯,热情地把人往窑洞里招呼。
刘老爹见了礼,赶紧请两人在八仙桌的上首坐定,又叫了几个儿子在边上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