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傍晚,重案六组的办公室难得没有堆积如山的卷宗,窗外的银杏叶落了满地,像铺了层金毯。
李阳推门进来时,手里拎着个大箱子,里面是刚研发成功的新型追踪系统——比当年的“慧眼”快了三倍,还能自动识别嫌疑人行为模式。他现在是公安部技术研发中心的骨干,脸上褪去了当年的青涩,多了几分沉稳,却还是习惯性地先往角落里的空位看了一眼——那里曾是他的办公桌,如今摆着盆常春藤,是季洁亲手养的,叶片油绿得发亮。
“稀客啊!”常保乐拄着拐杖站起来,腿伤早好了,却总爱拄着玩,“听说你这系统拿了国家科技奖?快给我们开开眼!”
李阳笑着打开箱子,调试设备时,眼角余光瞥见杨震正和郑一民研究一份旧卷宗,两人头凑在一起,像当年讨论案情时一样认真。季洁在给常春藤浇水,嘴里念叨着“上周刚破的那起连环案,要是早有这系统,能少走多少弯路”。田蕊在整理新到的警服,看到李阳,眼睛一亮:“正好,新警服的尺寸表,你帮我看看这数据系统怎么导进去更方便。”
夕阳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格子光影。李阳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屏幕上的数据流与当年他初来时的画面重叠——那时他还会因为紧张敲错代码,杨震递过的那杯热咖啡,季洁悄悄放在他桌角的润喉糖,常保乐故意逗他的玩笑话,田蕊偷偷塞给他的小饼干……
“搞定了。”李阳抬头时,发现大家都围了过来,眼里的期待和当年一模一样。他突然明白,所谓离别,从来不是终点。那些一起熬夜追线索的夜晚,一起分享过的泡面,一起在审讯室外面递过的眼神,早已把他们系成了一张网,无论走多远,那根线都牢牢攥在彼此手里。
“对了,”李阳从包里掏出个U盘,“这里面是给咱们组量身定做的升级包,加了个‘老友模式’,输入当年咱们破获的第一起案子的日期,能调出所有老照片。”
郑一民接过U盘,插进电脑时,屏幕上瞬间弹出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他们第一次合影,李阳站在最边上,拘谨地攥着衣角,杨震一把把他揽到中间,常保乐的拐杖还没来得及收,季洁和田蕊笑得眯起了眼。
窗外的路灯亮了,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办公室的灯也亮了,与窗外的万家灯火连成一片。李阳看着屏幕上的老照片,又看了看身边笑骂打闹的众人,突然想起杨震说过的一句话:“咱们这行,靠的不是一个人能跑多快,而是一群人能走多远。”
是啊,有的人留在了一线,用脚步丈量着城市的正义;有的人走向了幕后,用代码编织着防护网。但只要这盏灯还亮着,只要彼此眼里的光还在,这条路上,他们就永远是并肩作战的伙伴。
夜色渐浓,办公室的灯一直亮着。远处的霓虹闪烁,近处的笑语不断,构成了这座城市最安稳的模样。而重案六组的故事,就像这长明的灯火,在无数个日夜里,守护着一方安宁,也温暖着每个追梦人的心房。
(全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