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哈桑?!”
端坐在王座上的奥斯曼狄斯,身体几不可察地僵硬了一下,随即猛地倒吸了一口凉气!那夸张的反应,与他方才故作镇定的姿态形成了鲜明对比,连他头顶象征太阳神拉的华丽头饰都似乎歪了歪。
“咳…哼!”他立刻掩饰性地清了清嗓子,用手不着痕迹地扶了扶自己的下巴,仿佛在确认脑袋还稳稳地待在脖子上。
“那个…山中老人中的王,最初亦是最末的‘哈桑’…余…自然知晓。”他的语气带着一种强装的镇定,但眼神深处掠过一丝心有余悸的阴影。
“说起来…哼,余与此人,确有些不足挂齿的‘小摩擦’。”奥斯曼狄斯用权杖轻轻敲击着王座扶手,似乎在斟酌措辞,但最终还是带着点憋屈地说了出来,
“早些时候,当余的埃及疆域与那些山之民尚处于敌对状态时…这个老家伙,曾悄无声息地潜入余这光辉大复合神殿!”
他顿了顿,似乎在回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声音不自觉地压低了些:“…就在余的王座之前!那柄大剑…快得连余的神光都来不及反应!只觉颈间一凉…”
他下意识地又摸了摸脖子,“幸赖余有这大神殿无穷伟力加持!这才侥幸捡回一条命,及时将头颅安了回去!”
仿佛为了证明所言非虚,他微微调整了一下坐姿,头颅的位置似乎又微妙地偏移了一点点,他立刻又用手扶正,动作自然得几乎让人以为那只是他习惯性的动作。
“只是…这‘小伤’终究留下点后遗症,头颅与躯干的连接处,偶尔…不那么稳固。需要时不时…嗯…扶正一下。”他努力维持着法老的威严,但说这话时,那金色的眼瞳里明显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
“这也正是余无法亲率大军,亲赴前线,与汝等并肩作战的原因所在。”
他挥了挥手,仿佛要将这段“不光彩”的往事挥散:“好了!旧事休提!约定不变!第四天后,黎明破晓之时!”
他指向西方,声音重新变得洪亮而充满威势,“余之神兽军团,必将准时抵达圣都西墙之外!当第一缕阳光刺破黑暗,便是余之光辉与汝等之剑锋,共同指向那纯白之城心脏的时刻!余倒要看看,那抛弃人道的狮子王,如何抵挡余的太阳战车与汝等的决死冲锋!”
三天时间,在紧张的备战中倏忽而过。
迦勒底众人连同兰斯洛特及其部曲,带着太阳王的承诺和圣杯,穿越漫漫黄沙,终于回到了作为反攻大本营的山之民村落——西之村。
夜色如墨,距离约定的黎明总攻,已不足十二个小时。
咒腕哈桑如同融入阴影的雕像,无声地出现在迦勒底众人面前。他的兜帽低垂,看不清表情,但声音沉稳地汇报着:
“迦勒底的御主,诸位。山之民各部,可战之兵,计七千。”他报出一个数字,顿了顿,“此外,圣地残存的其他聚落,感念狮子王暴行,亦倾其所有,凑出两千壮士。加上兰斯洛特卿带来的部曲,总兵力约一万人。”
他的目光扫过村落外临时搭建的营地,那里篝火点点,人影幢幢。“直至此刻,仍有听闻消息的零星义士,正星夜兼程赶来…人数,还在缓慢增加。”
“够了。”林秋的声音平静地响起,打断了咒腕的汇报。他站在村口的高处,目光扫过那些在火光映照下或年轻、或沧桑、带着紧张与决绝的面孔。“兵,贵精不贵多。此战,非寻常凡俗之战。狮子王麾下,是身负祝福的圆桌骑士,是肃正之军。寻常兵卒,纵有万千热血,面对从者之力,亦如飞蛾扑火。”
他的话语清晰而冷静,带着一种仙舟将领特有的务实与对生命的尊重:“一万人,足矣。无需再让更多心存希望之人,明知是死路,亦要踏上这修罗场。停止募兵吧,咒腕。让他们活下去。未来重建家园,更需要活人。”
咒腕哈桑沉默片刻,微微颔首:“…遵命。”
他理解了林秋话中的重量。
村落内,最后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俵藤太与三藏法师正指挥着村民,将连夜赶制的、便于携带的干粮分发给即将出征的士兵。
兰斯洛特则摊开一张简陋却标记清晰的地图,向迦勒底核心成员和几位哈桑首领讲解着:“…大军主力多为步兵,需提前出发,趁夜色掩护,穿越这片不易被发现的峡谷小路。务必在黎明前一个时辰,秘密抵达圣城东侧这片密林集结,等待太阳王在西墙发起攻击的信号,我们便从东面突入!”
就在这时,咒腕哈桑被一个熟悉的身影叫住了。
是那对母子。那位母亲,脸上带着深深的忧虑,却努力挤出坚强的笑容。
她手中紧紧攥着一个用粗糙布条缝制的简陋护身符。她不顾周围士兵的目光,上前一步,将护身符塞进咒腕那被绷带缠绕的手中。
“拿着这个…”她的声音有些哽咽,目光却异常坚定地望进咒腕兜帽下的阴影里,“在我心里…一直…一直都住着一个大英雄。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无论未来会怎样…这一点,永远都不会改变。”
咒腕哈桑的身体几不可察地一震。握着那带着体温的护身符,感受着布料的粗糙和上面简陋却用心的针脚,他仿佛握住了千斤重担,又仿佛握住了一丝微弱的暖流。隔着绷带,无人能看到他此刻的表情。他沉默了许久,最终,用他那特有的、带着一丝沙哑却异常郑重的低沉声音,一字一句地说道:
“我答应你。”
“只要我的身躯尚未归于尘土,我的意识尚未彻底消散…”
“这一次…”
“无论前方是刀山火海,还是命中注定的终局…”
“我…一定会回来。”
“亲自…站在你面前…道别。”
“如果…”
他停顿了一下,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吐出后面的话:
“如果…我未能归来…”
“也定会有人…将我的口信…带到你的面前。”
“以哈桑…不,以我个人的名义…起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