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不理解皇帝为了屁股底下的位子割地,虽然他们管不了这事,但他们讨厌这样的皇帝。
他们地都不够种,结果还要让给别人,还得承受着异族的骚扰和抢夺,日子过得水深火热,那些皇帝哪里知道他们的痛苦。
遇到这种皇帝真是倒霉。
{公元1402年6月13日,朱棣抵达南京的金川门下,然而预想中的一场恶战并没有到来。
建文帝朱允炆把最关键的地方,交给了最不值得信任的人,谷王朱橞和曹国公李景隆开门迎降,燕兵得以进京。}
【李景隆:没想到吧,打也是我打你,最后开门也是我给你开的门。
都是亲戚,顺手的事儿。】
【朱元璋是第一个从南打到北的,朱棣是第一个从北京打到南京的,宿命感真强。】
洪武朝众人:这小子,活该他封爵。
徐达:“……”
呜呜呜,我那两个傻儿子。
再看看李文忠家的机灵小子,心更塞了。
晚年朱元璋看了看眼前羞赧拘谨的李景隆,又看了看天幕上的调侃,嘴角微微抽动了几下,就挥挥手让他走了。
李景隆摸了摸头,有些尴尬的走了,虽然天幕对他多是调侃,但还真没对他有什么恶感。
感觉就是他当卧底还挺好的,很尽职尽责的感觉。
看看天幕,一水的嘲讽朱允炆,再看看调侃自己的,心情一下就变好了。
朱棣那小子,可真够意思。
永乐朱棣心想,今晚确实得去见见好兄弟了。
{在燕王军队抵达后的一场混战中,南京城的皇宫大院起了大火。
有人说建文帝是在宫中自焚而死,也有人说建文帝从密道中逃了出去,落发为僧,云游天下。
燕王朱棣,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场由藩王发动最终夺取皇位的靖难之役,终于宣告结束。
明朝的历史从此进入了永乐时代}
【靖难之役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除了刘秀,没有任何一场战役与其相提并论,是个人都不会想到他能赢。
关键是,朱元璋刚死,朝廷虽然有政治问题,但并不无能,军事问题更是没有,将士的装备也没缺斤少两,但就是实打实的被干碎了。
朱棣硬生生把开国初期的大明军打赢了,这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
刘秀:“……”
嗯,好像,确实是的。
东汉时期的臣子们一脸敬意的看着天幕,那永乐大帝专打以少胜多的仗,那些玄幻的事,确实跟陛下的天命所归一致。
朱元璋:“……”
别问,问就是心塞。
老四屡屡得到天助,好像还真是多少沾着点天命。
永乐朱棣:“……”
我也没想到,自己真能赢来着。
【朱棣:洪武三十五年,太祖高皇帝崩,传位于皇四子燕亲王。朕是大明第二位皇帝,是顺位继承!!!
大明第一孝子,为父增寿四年。
三个哥哥全死了,我就是嫡长子,不是顺位继承是什么?
在顺位继承这一块,Judy还是太全面了。】
“朱棣,你可真是个大孝子,大明第一大孝子。”
朱元璋的怒气一股脑上头,这都什么糟心玩意儿,你篡位就篡位,你给我手动续命是什么意思?
谁家好人见过躺地下的活死人?
搞什么活人微死那套。
朱标下意识的拦了一下,后面又收回了手。
老四这事儿干得确实不讲究,篡位就篡位了,谁还能管得着你,搞这一套,天下人都当笑话看。
“爹,我保证,我以后觉得不这样做。”
朱棣低着头认错,说的话却让朱元璋太阳穴青筋跳动,“你刚说什么?”
“你大哥可还活着,以后也会长命百岁的活着,轮得到你以后做不做?”
朱标:“……”
我可真谢谢老爹这么相信我。
我自己都不敢说这辈子能活得比老爹久。
朱樉、朱棡:突然得知自己的死讯,也是挺突然的。
他们就说,朱棣造反了,他们怎么可能那么窝囊,连反抗都没有。
一时不知道该庆幸自己早死,还是该遗憾自己早死。
“是是是,大哥在,我肯定不会造反啊,我造反也是被逼的,爹不会想着刚到地下就看见你的儿子齐齐迎接你吧。”
朱棣多少有些无语了,老爹都什么眼光,选那么一个想要自灭满门的狼人。
“你那什么眼神,你永乐大帝瞧不起咱了是吧?”
朱元璋转身想要找东西打朱棣,结果被马皇后拉住了,“行了,大臣们都还在呢,像什么样子?”
朱元璋冷静下来,转过身的时候,又恢复了那副威严不可侵犯的样子。
永乐朱棣有些不好意思地对着朱高炽说:“老大,那什么,咱该是哪年登基的,就是哪年,别搞那些虚头巴脑的。”
“记得把咱靖难的过程写得仔细些,免得后人找史料的时候,找的净是野史。”
从他爹被臣子要求给他娘陪葬的时候,他就知道,他的野史肯定也有。
这群文人,真是吃饱了没事干,天天揣摩皇帝的心思。
【洪武三十五年
朱元璋:再靠近点。
朱棣:父亲要安心养病。
朱元璋:吾儿当为尧舜,大明是你的了。
朱棣:老爹我会的。
洪武三十五年,燕王灵前继位,年号永乐。】
蓝玉等人看着想笑,却又不敢笑出来,这天幕实在是太损了。
朱元璋:“……”
忍住,忍住,咱是皇帝。
小朱棣咧开嘴笑了笑,这天幕可真会调侃,李世民也这样被群嘲,没什么大不了的。
永乐朱棣眼睛盯着面前的三兄弟,静静的不说话。
“爹,我们回去一定让人查查,民间还有没有其他的野史,后人真是爱开玩笑。”
朱高炽盯着冷飕飕的视线开口,推了推老二和老三。
“是啊,爹,那些摸黑你的人,我们都不会放过的。”朱高煦和朱高燧拍着胸脯保证。
崇祯想到哥哥天启皇帝,就泪流满面,“哥,我真没用,辜负了你的期望。”
“哥,你可要好好保佑我,把大清给打回去,不然我可真成了亡国之君了。”
崇祯十七岁那年接过哥哥的重担,到现在没有一日懈怠,但他还是做不好这个皇帝。
可即便再灰心,他也会坚持到最后一刻的。
大明在,他在,大明亡,他也不会苟活。
【假如朱允炆真退位是太上皇,朱棣会怎么称呼?
第一天:太上皇大侄子。
第二天:太上皇薨。
大侄子是朱雄英,小侄子是朱允熥。】
朱允炆:“……”
敢情我在天幕里还排不上号。
永乐朱棣:“……”
这倒像是他能干出来的事,但……这种事,能说吗?
{朱棣用了三年时间,如愿以偿当上了皇帝。
这位以非常手段夺取政权的皇帝,不得不费尽一番周折,来巩固自己来之不易的权利。
当时有数不尽的建文朝的臣子,愿意为生死不明的建文帝去献出自己的生命。
朱棣举起了杀戮之刀,对建文朝的旧臣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许多人被处以凌迟、车裂等酷刑,并被诛灭九族。
朱棣杀掉的最知名的人,当属明朝大儒方孝孺,方孝孺在全国知识分子心目中声望极高,因拒绝起草诏书被残忍处死,并且诛杀十族。
这场死者达八百七十余人的人间悲剧,惊天动地,惨绝人寰,据说行刑就达七日之久。}
【Judy:我的帝位要从洪武三十五年开始说起,方孝孺你说是不是?
嘉靖:我看未必。】
【朱棣:信不信朕诛你九族?
方孝孺:有本事你诛我十族。
十族:你清高,你了不起,我可真是谢谢了!
十族: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埋了几亩地。】
洪武朝的一众人等开始觉得朱棣多少有些让人毛骨悚然了,诛十族这种事也干得出来?
难道,这皇位真有毒不成?
一上位就要大开杀戒,完全不把人命当回事?
小朱棣眼睛乱瞟,他不造啊,就拟诏书这种事,不至于诛十族吧?
虽然,那个方孝孺是建文三傻之一,他提议的削藩,嗯,这么一想,好像也不是没有理由。
想想八百人起兵,一路从北平打到南京,死了那么多人,就因为建文三傻的削藩政策,朱棣越想越觉得,杀鸡儆猴很有必要。
不然觉得自己是个人才的人,都要在朝堂上瞎bb,他一定会杀更多的人。
朱元璋一看小朱棣那脸色,就知道他在想什么,诛十族这种事他没觉得什么意外。
这群文人,整天只会指指点点,说这不对,那不对,好像这皇位就该他们来坐才合心意。
永乐朱棣则是不屑的冷哼一声,看都懒得看,当年杀方孝孺的时候,就该把他放到最后一个,让他看着族人一个个死去。
杀人诛心。
【九族:父四族、母三族、妻两族,最后加的一族是方孝孺的学生和徒弟。
方孝孺:原则来说,你是没有这个名额的,但是为师给你争取到了。
学生:老师,我本该有个灿烂的一生,如今成了八百多个亡魂中的其中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