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搞了一辈子教育,见过太多打着“开发智力”幌子的产品,最后还不都是不了了之。
所以当他第一次翻看郑硕团队送来的那份厚厚的研究设想时,眉头是皱着的,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留下的全是怀疑。
但看着看着,他敲桌子的手指慢了下来,怀疑也逐渐开始逝去。
这份设想好像有点不一样啊!
它没有夸夸其谈,而是扎扎实实地引用了不少认知神经科学和发展心理学的前沿理论。
比如提到了如何通过操作墨方这类具有固定旋转规律的立体玩具,来可能刺激大脑前额叶的执行功能(包括工作记忆和认知灵活性)。
实验设计的框架也考虑得挺周全,包括怎么分组、跟踪多久、用什么工具测量效果,都有一条清晰的逻辑线。
正是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勾起了林教授纯粹的好奇心——“这东西,说不定是真有门道啊?”
既然决定要做,林建明和他的团队就下了狠功夫,反正人家郑老板说了,实验的所有费用由他来负责。
他们从几所合作小学里,精挑细选了数百名年龄相仿、之前都没怎么接触过墨方的孩子。
这些孩子被随机分成了两组,一组是“实验组”,每人发了一个墨方,要求他们每天在固定时间练习和摸索;
另一组是“对照组”,他们的课余时间则安排其他一些安静的手工活动。
这个跟踪研究持续了好几个月,研究人员定期把这些孩子请到实验室,用的测评方法在当时也算很先进了。
不仅仅是看他们能不能复原墨方,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专门设计的图形推理题(比如看图形找规律)、空间旋转想象题(比如想象一个方块转过来是什么样),以及一些需要步步推导的数学逻辑题,来仔细探查孩子们脑子里的变化。
整个过程中,研究人员不仅记录数据,也会观察孩子们的神情——实验组里那些原本坐不住的孩子,到后来竟然能对着墨方眉头紧锁地琢磨上老半天,这份专注力的提升,是肉眼可见的。
几个月后,当所有的数据都汇集到林建明的案头时,结果确实让人精神一振。
数据分析明白无误地显示,那些坚持玩墨方的孩子,在图形推理和空间想象这类测试中的得分,进步幅度明显比对照组大了一大截。
更让林建明在意的是,不仅仅是这些“硬指标”,这些实验组的孩子在需要长时间专注的任务上,表现也稳定很多,仿佛小脑袋里的“定力”确实被练出来了。
在研究团队的观察笔记里,还记录了一个挺打动人的小细节:
有个之前特别调皮、上课总走神的小男孩,在坚持玩墨方一段时间后,不仅测试分数上来了。
有一次甚至在研究间隙,主动拉着研究员讨论起他刚刚琢磨出的一个还原“新口诀”,那种眼睛里闪着光的自信和条理,是之前很少见的。
在最终的研究报告里,林建明写下了他的核心分析,他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
孩子们在操作墨方时,不断地识别颜色区块的分布(图形模式识别),心里默算着先转哪面、再调哪里的步骤(步骤规划),同时眼睛看着、小手转动着(手眼协调),这一连串的过程,就像是给大脑里负责空间认知和逻辑推理的神经网络,上了一套又一套的“专项体操”。
这种持续的刺激和锻炼,很可能促进了相关脑区神经连接的有效强化,这或许就是孩子们能力提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他也特别强调,墨方这种玩具的好处在于,它带来的挑战是孩子“跳一跳能够得着”的,这种适度的挑战性本身就很容易让人投入其中。
------
时间:1974年3月16日,下午。
地点:中环·凤凰玩具有限公司。
经过几个月的漫长等待,郑硕终于拿到了那一份厚厚的最终研究报告。
这时,再看向放在旁边的墨方,顿时感觉分量完全不一样了。
这不只是几页纸,这是敲开主流市场大门的“敲门砖”,是能让他在公众面前挺直腰板的硬气。他心里踏实多了。
很快,一场筹备已久的新闻发布会在香江一家酒店的会议厅里紧锣密鼓地召开了。
台下坐得满满当当,长枪短炮的记者、表情审慎的教育界专家、还有那些眼神里带着精明算计的玩具商,各路目光都聚焦在台上。
翁以登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西装领带,稳步走到话筒前。
虽然将头发梳成了大人模样,但郑硕毕竟现在也才16岁(1958年出生),脸上的稚嫩还是可以看的见,所以这次的新闻发布会由凤凰玩具有限公司的的总经理翁以登主持。
翁以登先是对到场的所有人表示了感谢,然后,没有过多的寒暄,直接举起了手中那个小小的、色彩斑斓的墨方。
“各位,今天请大家来,是想郑重地分享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
翁以登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会场,沉稳有力,压住了现场的些许嘈杂。
“我们手中这个看似简单的小东西,经过香江大学教育学院林建明教授团队长达数月的严谨科学验证,证明它不仅仅是一款玩具。”
他刻意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那些带着疑问或好奇的面孔,继续说道:
“数据明确显示,定期接触和操作墨方,有助于系统地锻炼年轻一代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策略。
请注意,我在这里说的,不是某种商业吹嘘,而是经过严格设计的对照组实验、采用科学认知测评方法验证过的事实。”
这番话,他特意说得一字一顿,就是要让每个字都带着学术报告那份不容置疑的分量。
紧接着,他抛出了那个精心准备的核心理念:“所以,我们未来的目标非常清晰——我们要共同努力,让墨方完成一次蜕变,从一个简单的娱乐工具,转变为一个能够有效激发孩子潜能、辅助认知发展的‘智力健身房’。”
“智力健身房”这个比喻既新鲜又贴切,台下立刻响起了一阵交头接耳的议论声。
翁以登讲完,隆重邀请林建明教授上台。林建明依然是那副学者的严谨做派,他不急不缓地展开讲稿,从教育学的专业角度,进一步印证了郑硕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