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叔粗略扫了一眼内容,排版清楚、栏目也多,菜价、巴士时间这些信息都有。
吱~这肯定好卖。
他心里嘀咕:“这报社老板是不是傻?这不等于白送吗?”
但手上没停,二话不说,赶紧把那叠《今日头条》搬到报摊最显眼的位置。
不到六点半,第一个客人小跑着来了——是在附近“祥记茶餐厅”打工的阿强。
他一边搓手呵气一边笑嘻嘻问:“根叔,今天有什么好介绍没有?”
根叔抬头瞥他一眼,顺手抽出三份,但《今日头条》放在了最上面:
“《明报》有那个‘金庸接班人’写的《昆仑》,《星岛日报》搞了个‘穿越回秦朝’的故事叫《寻秦记》……
还有这份新的,《今日头条》,只要三毫,但是内容还挺全,有小说有资讯,菜价、巴士时间都有。”
阿强一听“三毫”,眼睛顿时亮了:“真的假的?这么便宜?那这三份都给我留着!”
这时候的娱乐方式不多,报纸、电视、广播就是大家了解外界最主要的渠道。
阿强每天都会买几份报纸来打发打发时间,不过这次他掏钱的动作比平时爽快多了。
主要是栏目多,还便宜~
才七点不到,根叔报摊前就陆续围过来一群人。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越说越热闹:
“哇,《明报》这篇《昆仑》写得真不赖,文风看着有点儿像金庸,但又有点其他的新意思!
你们说会不会是金庸亲自教出来的嫡传弟子写的?”
“你看《星岛日报》了没?《寻秦记》,穿越回到秦朝啊!这题材多新鲜!”
“还是《今日头条》划算!才三毫子,栏目多不说,还都是些实用的,我妈肯定喜欢!”
七点半左右,一个戴眼镜、学生模样的年轻人突然“哎呀”一声,指着三份报纸的作者栏大叫:
“大家快看!熏悟空、居八戒、虾和尚——这不都是《西游记》里的人物吗?”
一瞬间,所有人都低头翻报纸、对笔名,议论声“嗡”地一下炸开了。
祥记茶餐厅里,几个老街坊一边喝奶茶吃蛋挞,一边争得面红耳赤:
“你们说,这三个作者是不是认识啊?名字都起得跟一套似的!”
“说不定是同一个师父教出来的呢?”
“有可能,诶,你们觉得有没有可能是同一个人同时开三个笔名写的?”
“不可能吧,谁那么闲在同一个题材开三个笔名啊?我看就是师兄弟们约好了一起出道,看谁最后写的出彩,混得好!”
到了九点,很多报摊的《今日头条》已经卖断货。
根叔赶紧跑去公共电话亭,拨通发行部的号码:“喂?是《今日头条》吗?
我是湾仔太源街祥记茶餐厅对面报摊的根叔,我再要五十,不,我再要一百份!对,一百!麻烦快点送过来!”
湾仔写字楼里,几个白领姑娘一边冲咖啡一边聊:
“别看它价钱低,这《今日头条》的内容还挺实用,我妈今早就是拿着它去买的菜!”
“那个标题才搞笑:‘震惊!八十阿婆秘制奶茶五十年’,看完我都精神了!”
“《四大神捕》也好看,虽然名字有点像《四大名捕》,但剧情是新的。”
到了中午,整个香江好像都在议论这三份报纸和三个神秘作者。茶楼、电车、办公室……到处有人猜:“他们真是师兄弟?”“还是报社合伙造势?”
这时,《今日头条》的发行员阿强正骑着电单车满香江送报。
他忙得大汗淋漓,但嘴角一直扬着,见到根叔还大声笑:“怎么样根叔,我没说错吧?我们的报纸可以的!”
根叔一边收钱一边摇头笑:“你老板真有一套,一出手就全城都在说他……
你们这三份报纸是不是约好的吧?”
阿强不语,只是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其实他也不知道,但是他也没说什么呀,如果根叔想歪了,可不关他的事。
的确,这一天下来,“西游师兄弟”成了全城最热话题。有人说是联合营销,有人说是师门内战,还有人笑称这是“西游组合作乱文坛”。
下午四点,很多摊位的《今日头条》早已售罄。
没买到的人只好转买其他报纸,但都不忘问一句:“明天还有没有《今日头条》啊?”
-----
时间:1974年1月11日,下午。
地点:香江各大报社高层办公室。
香江的空气里总带着点海腥和潮湿,可一走进报社大楼,扑面而来的就是另一种味道——油墨味、旧报纸的淡霉味,还有一股散不去的烟味。
编辑部的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烟雾缭绕中,每个人脸上都蒙着一层看不透的紧张。
《明报》副总编辑潘粤生捏着三份刚从街上买回来的报纸,几乎是冲进了查良镛(金庸)的办公室。
他连门都没顾上敲稳,就把报纸往桌上一拍,手指头戳着作者栏,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地说:
“查先生,您看看这个,我们这次好像被那个叫郑硕的年轻人给摆了一道——熏悟空、居八戒、虾和尚……
这不摆明了就是串通好的一出戏吗?这是要把我们《明报》和《星岛日报》都拉进来,给他的新报纸造势啊!”
金庸正伏案改稿,闻声抬起头,扶了扶银边眼镜。
他接过报纸,低头细看,目光一行行扫过,嘴角却不自觉地弯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他轻轻地说道,“呵呵呵,这个年轻人有点意思。”
潘粤生拉开椅子坐下,语气里全是无奈:“您还笑,我们这是被他当枪使了啊。
他先是在我们这儿发《昆仑》;
转头又去《星岛日报》发《寻秦记》;
最后在自己新办的《今日头条》上用相关联的作者名放出同水准的《四大神铺》!
他这分明就是借我们《明报》和《星岛日报》的名气,来捧他自己的新报纸!
咱们亏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