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上那张经过处理的截图,像一块寒冰,瞬间冻结了林知意获奖的喜悦。画面中那个模糊的手部动作,被陆辰屿用红色的箭头清晰地标注出来,指向一个令人心惊的可能性——那场险些毁掉《星轨》的意外,或许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破坏。
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让她在喧闹的展厅里感到一阵冰冷的孤立。苏晚……那个才华横溢却眼神冰冷的女生,为了所谓的“纯粹艺术”,竟然可能做到这一步?
「这只是基于画面数据的初步推测,并非直接证据。」陆辰屿的信息紧随其后,理智地提醒她,「我已保存所有相关数据记录。你先冷静,不要与她发生正面冲突。」
林知意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是啊,单凭一张模糊的截图,根本无法证明什么。她回复道:「我知道了。我不会冲动的。」
但内心的波澜却难以平复。她收起手机,和晓雯一起默默收拾展位。周围是其他获奖者的欢笑声和祝贺声,与她此刻沉重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返回酒店的路上,林知意一直很沉默。晓雯看出她情绪不对,以为是苏晚那番话的影响,便努力说着笑话想逗她开心。林知意勉强笑了笑,心里却像压着一块石头。
回到房间,她立刻给陆辰屿拨通了视频通话。屏幕那头的他似乎还在实验室,但眼神专注地看向她。
“还好吗?”他问,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关切。
林知意摇了摇头,把心里的压抑和怀疑说了出来:“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就因为她不认同我的创作方式,就要用这种手段吗?艺术难道只能有一种面貌?”
陆辰屿沉默了片刻,似乎在组织语言:“认知的偏执,有时会让人做出非理性的行为。在她的价值体系里,可能认为剔除她所认为的‘不纯粹’因素,是一种对艺术的‘净化’。”他的分析冷静而客观,像是在调试一段出错的代码,“但这不能成为伤害他人的理由。”
“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林知意感到一阵无力。
“数据已经保存。我会尝试进行更深入的行为轨迹分析,看能否找到更确凿的关联性。”陆辰屿的声音沉稳,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你现在要做的,是保护好自己和你的作品。明天还有获奖作品的联合采访,正常出席,保持警惕就好。”
他顿了顿,补充道:“我已经远程调整了你身边所有设备的监测敏感度。有任何异常,我会第一时间知道。”
第二天上午,获奖作品的联合采访在艺术中心的一个会议室举行。几家艺术媒体和校报记者到场,焦点自然集中在并列特等奖的林知意和苏晚身上。
林知意刻意选了一个离苏晚稍远的位置坐下。她今天穿了一件简单的白色衬衫,神情平静,却暗暗留意着苏晚的举动。
苏晚依旧是一身黑衣,面对媒体的提问,回答得比昨天领奖时稍微详细些,但言辞间的锋芒并未收敛。当有记者问及她对另一幅特等奖作品《星轨》的看法时,她目光淡淡地扫过林知意,唇角微扬:
“《星轨》是一件非常精美的作品,技术完成度很高,尤其是光线的运用,非常……巧妙。”她刻意停顿了一下,像是在斟酌词汇,“它很好地迎合了当下对‘科技美学’的追捧。不过我个人始终认为,过度依赖技术手段,可能会稀释艺术创作者最本真的情感表达。”
这番话看似客观,实则将《星轨》的成功归因于“技术”和“迎合”,再次质疑其艺术内核。
林知意握着话筒的手指微微收紧,但她想起陆辰屿的叮嘱,没有动怒,反而在轮到她自己时,微笑着回应:“感谢苏同学的评价。在我看来,艺术工具和科技的演进,与画笔和颜料的发明一样,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们拓展了表达的边界,而非禁锢。《星轨》所想传递的,正是在看似冰冷的科技与理性的逻辑之下,所蕴含的温暖情感与浪漫想象。这种交融本身,就是我所追求的‘本真’。”
她的回答不卑不亢,既维护了自己的创作理念,也没有直接与苏晚冲突。现场记者敏锐地嗅到了一丝火药味,提问更加活跃起来。
采访在一种表面平和、暗流涌动的气氛中进行着。
采访接近尾声,记者们开始自由拍照。林知意配合地站到自己的作品前,忽然,她眼角的余光瞥见,苏晚并没有留在自己的位置,而是朝着展厅另一个方向走去——那边是临时存放其他未获奖作品以及一些布展工具的区域。
一个莫名的念头促使林知意悄悄跟了过去,她借着展板的遮挡,远远看着。
只见苏晚在一个堆放杂物的角落停下,那里有一个穿着工作人员制服、戴着帽子的男人正在整理电线。苏晚似乎低声和那人说了句什么,由于距离较远,声音嘈杂,林知意完全听不清。
但就在苏晚转身离开的瞬间,那个“工作人员”下意识抬了一下头,帽檐下的侧脸轮廓,让林知意的心猛地一沉——那眉眼,竟与陆辰屿截图里那个“意外”摔倒的工作人员有八九分相似!
她立刻拿出手机,假装自拍,快速而隐蔽地将那个男人的侧脸拍了下来。
几乎是在她按下快门的同时,她握在手中的那支蓝色数位笔,笔尖的指示灯突然极其微弱地闪烁了一下,频率与她心跳加速的节奏莫名吻合。
林知意立刻将照片发给了陆辰屿,并附言:「这个人,在和苏晚说话。很像截图里那个。」
陆辰屿的回复快得惊人,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
「收到。面部特征初步匹配度高。不要靠近,立刻返回人群密集处。」
「另外,知意,刚刚监测到,苏晚的手机在五分钟前,向外发送了一个经过加密的数据包,接收方地址……被伪装了,我正在尝试破解。」
加密数据包?伪装接收地址?
林知意看着这两条信息,一股更深的寒意笼罩了她。苏晚的行动,似乎远比她想象的更加周密和……危险。她不仅仅是想在口头上贬低她的作品,而是在暗中进行着某些不为人知的计划?
这个发现,让整个事件的性质,似乎变得更加复杂和凶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