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曦月被禁足的第二日,潜邸的风就悄悄转向了。
前几日还带着几分暑气的风,被一场夜雨洗得清润起来,裹着院角金桂初绽的甜香,漫过雕花廊柱,钻进窗棂里。廊下那丛玉簪花刚谢了最后一朵,残瓣还沾着晨露,像极了高曦月被禁足时眼底的湿意——昨日素心被杖责撵去柴房时,高曦月在院里哭嚎的声音,连隔着两道墙的金玉妍都听得真切,只是那哭声里的怨怼,多半是冲着她来的。
金玉妍坐在窗边的楠木榻上,手里捏着枚刚剥好的松子,指腹轻轻摩挲着松子光滑的外壳。榻边的小几上摆着个描金漆盒,里面盛着新炒的松子,是小厨房特意用桂花糖炒的,甜香混着桂花香,把秋日的午后烘得暖融融的。她没吃,只看着澜翠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整理刚送来的棋谱。
澜翠手里捧着的是套线装的《梅花谱》,封面是深棕色的绫锦,烫金的“梅花谱”三个字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她把棋谱一本本码在榻边的矮柜上,眼里藏不住笑意,凑到金玉妍身边轻声说:“主子,这是四爷让人从京里最大的书局新订的,说是您上月随口提过一句‘想看看古谱里的杀局’,四爷就记着了。”
金玉妍接过最上面的一本,指尖拂过封面的绫锦,触感细腻得像上好的丝绸。她没接澜翠的话,只轻轻翻开一页,目光落在页首的棋盘图示上——是局经典的“双车胁士”杀局,黑棋双车并排,直逼红方九宫,棋路凌厉得不留余地,可在右下角的不起眼处,却藏着一枚被忽略的红马,再走两步,就能反将黑棋一军。
“这局棋,看着凶,实则是险中求胜。”金玉妍轻声呢喃,指尖点在那枚红马的位置上。前世她不懂棋,只觉得棋子在棋盘上厮杀得热闹,如今才明白,这方寸之间的进退,藏着的全是人心的算计。就像她在潜邸的日子,看似步步退让,实则每一步都在为自己留后路。
正看得入神,院外忽然传来轻微的脚步声,伴着李公公标志性的轻咳——那是他提醒旁人“主子来了”的暗号,轻得像风吹过树叶,却足够让院里的人立刻警醒。金玉妍抬眼,透过半开的窗棂,就见弘历穿着件石青色暗纹常服,腰间系着块白玉带钩,手里提着个乌木棋盒,已经走到了廊下。
他今日没穿朝服,也没戴顶戴,头发用一根玉簪松松挽着,少了几分朝堂上的凌厉,多了些寻常世家公子的温润。廊下的阳光落在他肩上,把石青色的衣料染成了浅蓝,连带着他嘴角的笑意,都显得格外柔和。
“倒会躲懒。”弘历笑着走进来,把乌木棋盒轻轻放在桌上,目光扫过榻上摊开的棋谱,又落在金玉妍手里的松子上,“刚送来的《梅花谱》?瞧着入迷了,连我进来都没察觉?”
金玉妍赶紧起身行礼,膝盖刚弯下去,就被弘历伸手扶住了。他的掌心带着点微凉的温度,触在她的胳膊上,像秋日里偶尔掠过的风。“坐着吧,不用拘礼。”他顺势坐在榻边,身子微微前倾,拿起那枚金玉妍刚剥好的松子,毫不客气地扔进嘴里,嚼了两下,眼睛亮了亮,“嗯,甜,比御膳房用蜂蜜炒的还香。小厨房的手艺,倒是越来越好了。”
澜翠识趣地退了出去,走前还贴心地把院门关了大半,留了道一指宽的缝隙。这样一来,既能让院外的桂花香慢慢透进来,又能挡住外头的风,还不会让人听见屋里的说话声——在这潜邸里待久了,她早就学会了察言观色,知道什么时候该在,什么时候该躲。
屋里瞬间静了下来,只剩窗外偶尔掠过的雀鸣,和弘历打开棋盒时棋子碰撞的轻响。乌木棋盒是上等的料子,打磨得光滑如玉,打开时没有一点声响,只有黑白棋子被分开时,发出“嗒嗒”的轻响,像雨滴落在青石板上。弘历把黑棋放在自己面前,白棋推到金玉妍手边,指了指棋盘:“昨儿那局‘七星聚会’没下完,你倒是先溜了,今儿接着来?”
金玉妍点头,指尖捏起一枚白棋,轻轻落在棋盘右下角的星位上。她落子极轻,指尖刚触到棋盘就立刻收回,像是怕惊扰了棋盘上的宁静,又像是在斟酌每一步的分寸。前世她陪弘历下棋,总爱急着进攻,落子又重又快,恨不得立刻将死他的棋,结果每次都输得一塌糊涂;如今她慢了下来,每一步都走得稳,像在潜邸里做人一样,先求自保,再谋后动。
弘历执了黑棋,跟着落子在对角星位,目光却没落在棋盘上,反而定定地看着金玉妍的侧脸。她今日穿了件月白绣暗纹的比甲,领口和袖口滚着圈浅灰色的兔绒边,是澜翠前几日刚给她缝的,说是“天凉了,护着点脖子”。那兔绒是用温水洗过的,摸起来软乎乎的,衬得她脖颈愈发纤细,像易碎的白瓷。阳光落在她发顶,把鬓边几缕碎发染成了浅金色,连她垂着眼睫时,眼睫在眼下投下的淡淡阴影,都透着股安静的柔和。
他忽然想起初见她时的样子。那是雍正七年的秋天,她刚从朝鲜来,穿着一身艳丽的朝鲜服饰,站在潜邸的院子里,像株开得太盛的木槿花,热闹得有些扎眼。那时她还不会说太多汉话,只会怯生生地跟在使臣身后,用生疏的语气说“四爷安好”。谁能想到,不过两年多的时间,她竟变得这般沉静,连下棋的样子,都透着股与年龄不符的稳妥。
“前儿陈格格派人送了些晒干的杭白菊来,说是她家乡杭州的特产,用山泉水晒的,泡出来的茶最是清润。”弘历忽然开口,指尖捏着枚黑棋,却没落下,目光依旧落在金玉妍脸上,“你让人给她回了什么?我瞧着她院里的小丫鬟,捧着个布包袱喜滋滋地回去了。”
金玉妍落子的手顿了顿,抬眼瞧他。他的眼神很平和,没有探究,也没有审视,像在说件无关紧要的家常事。可金玉妍心里清楚,弘历从不是会随口问起琐事的人,他这么问,定是早就知道了前因后果。
“回了两匹素色的杭绸,是前几日苏州织造送来的,颜色浅,适合做秋衫。”金玉妍轻声回话,指尖又捏起一枚白棋,却没落下,“陈妹妹身子弱,入秋总爱咳嗽,我还让澜翠叮嘱了她,别总在屋里待着,趁着天好,多去园子里走走,晒晒太阳也能舒坦些。”
“她性子软,在府里没什么依靠,你多照看她些是对的。”弘历点头,终于落下黑棋,落在棋盘中央的天元位上,“她兄长在圆明园当差,是个管花草的小官,听说最近升了个笔帖式,倒是个能干的,把园子里的菊花打理得比往年还好。”
金玉妍心里“咯噔”一下——这话不是随口说的。陈格格的兄长升了官,消息是陈格格前几日悄悄来她院里时说的,还特意叮嘱她“别往外说,怕高姐姐知道了又要找茬”。陈格格性子怯懦,连给自己兄长道喜都不敢大张旗鼓,弘历却能说得这么清楚,显然是早就知道了,甚至……是特意查过的。
他为什么要查陈格格的兄长?是怕陈格格背后有人撑腰,还是在试探她和陈格格的关系?金玉妍的指尖微微收紧,捏着的白棋边缘硌得指腹有些疼。她没接话,只执了白棋,在左上角的小目位补了一手。这步棋走得极稳,既没攻也没守,像在顺着黑棋的路子走,完全看不出她心里的波澜。
弘历看了眼棋盘,忽然笑了,声音里带着点戏谑:“又让着我?昨儿你明明能断了我的黑棋大龙,却故意走了步闲棋,今儿又是这样,想让我赢了开心?”
“不敢。”金玉妍垂着眼,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两道浅浅的阴影,“是四爷棋艺高,奴才的棋路都在您的算计里,只能跟着您的路子走,不敢有半分逾越。”
“在棋盘上,哪有什么主子奴才。”弘历放下棋子,伸手拿过榻边的青瓷茶盏。茶是刚泡的雨前龙井,叶片舒展,汤色清亮,是金玉妍特意让小厨房温着的。他给自己倒了杯,又给金玉妍的杯子添了半杯,递到她面前,“你要是总这么藏着掖着,把心思都用在‘让着我’上,这棋下着就没意思了。我要的是能和我对弈的人,不是只会跟着我走的棋子。”
温热的茶盏递到面前,茶香混着桂花香扑面而来。金玉妍接过茶盏,指尖触到杯壁的温度,心里忽然亮堂起来。她知道弘历的性子——他是个天生的领导者,喜欢聪明的人,却不喜欢太拔尖、抢了他风头的人;喜欢懂事的人,却不喜欢太死板、没有自己想法的人。这棋盘上的分寸,和潜邸里的生存之道,其实是一样的:既要让他看到你的能力,又不能让他觉得你有威胁;既要顺着他的心意,又不能让他觉得你没有主见。
她深吸一口气,抬手捏起一枚白棋,不再顺着黑棋的路子补棋,反而在右边星位旁落下一子,正好断了黑棋往边路发展的退路。这步棋走得突然,带着点凌厉的杀气,却又留了余地——黑棋若是想化解,只需往右上角跳一步,就能重新稳住阵脚。她像是在说:我有能力赢你,但我愿意给你留退路。
弘历的眼睛瞬间亮了,盯着棋盘看了片刻,忽然大笑起来,声音爽朗得震得窗棂都轻轻作响:“好!这才像话!之前那些‘让着我’的话,都是故意说的吧?藏得够深的,我还以为你真的只会守不会攻。”
“不是故意藏拙。”金玉妍轻声道,指尖在棋盘边缘轻轻划着,像是在描摹棋盘上的纹路,“前几日刚看了《橘中秘》,里面讲‘断者,乃破敌之要着也’,才慢慢摸透这‘断’字的门道。说到底,还是跟着四爷学的——您上次和我下‘双车胁士’时,就是用这步断棋赢了我,我不过是照猫画虎罢了。”
这话既捧了弘历,又没显得刻意,像是晚辈在长辈面前谦虚,又像是学生在老师面前表功。弘历听得舒坦,拿起茶盏喝了口,目光落在她的手上。她的手不算大,指尖纤细,指节透着点淡淡的粉色,像是刚剥壳的春笋。握着棋子时,指腹会轻轻抵着棋子,指节微微泛白,像是在斟酌每一步的得失,又像是在犹豫该不该落子。
这样的手,不像会下棋的手,倒像会弹琴、会绣花的手。弘历忽然想起前几日路过她的院子,看见她坐在廊下教澜翠认字,手里握着支小楷笔,写出来的字娟秀工整,却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力道。
“下月初三是我生辰。”他忽然说,语气平淡得像在说“今日天气不错”,目光却紧紧盯着金玉妍的反应,“府里不用大办,就请几个亲近的人,比如我那几个弟弟,还有府里的几位福晋格格,摆桌酒就行,免得动静太大,让皇阿玛觉得我铺张。”
金玉妍心里“咯噔”一下,手里的棋子差点落在棋盘上。她赶紧稳住,指尖死死捏着棋子,才没让它掉下去。生辰……这是弘历第一次在她面前提起自己的生辰,也是第一次问她“想要什么”之外的问题。她该怎么回应?是说“奴才会好好准备宴席”,还是说“奴才会给您准备贵重的礼物”?
她定了定神,点头应着:“奴才知道了,这几日就让小厨房准备着,挑些四爷爱吃的菜。您喜欢吃的松鼠鳜鱼、水晶肘子,还有您前几日说想吃的蟹粉小笼,都让他们提前练着,生辰那日定能做好。”
“不用太费事。”弘历摆摆手,语气里带着点无奈,“福晋那边会安排宴席的事,她管家细心,不会出岔子。你不用操心这些,把自己照顾好就行。”他顿了顿,手指轻轻敲着棋盘边缘,发出“笃笃”的轻响,目光重新落在金玉妍脸上,带着点探究,又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期许,“倒是你,生辰那日,有什么想送我的?”
这话问得突然,像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瞬间打乱了金玉妍的心跳。她抬眼,撞进弘历的目光里——他的眼神不算锐利,却像两潭深不见底的水,能看透她心里的所有想法。这不是简单的“要礼物”,是试探,也是期许:他在看她会不会送贵重的东西来巴结他,也在看她是不是真的懂他的心意。
她若是说“奴才没什么好送的”,会显得敷衍,像是根本没把他的生辰放在心上;若是说“准备了金银珠宝”,又显得刻意,还可能被高曦月抓住把柄,说她“用财物讨好主子”;若是送些寻常的笔墨纸砚,又怕入不了弘历的眼——他是皇子,什么贵重的笔墨没见过?御膳房的墨、宣州的纸,堆在书房里像小山一样。
金玉妍的指尖微微颤抖,捏着的白棋差点从指缝里滑出去。她低下头,长长的睫毛遮住眼底的慌乱,声音轻得像蚊子叫:“奴才……奴才手笨,粗活细活都做不好,怕是送不出什么贵重的好东西。不过前些日子闲着无事,学着绣了个荷包,针脚粗得很,要是四爷不嫌弃……”
“绣的什么?”弘历追问,语气里多了点兴趣,身子也微微前倾了些,像是很想知道答案。
“还没绣完。”金玉妍的耳尖慢慢红了,从耳根一直蔓延到脸颊,像染上了胭脂,“想着绣几株兰草,素净些,不会太张扬,四爷戴在身上也不扎眼。您平日里去书房、见客人,戴素净的荷包也合适。”
她没说绣龙凤呈祥,没说绣富贵牡丹,也没说绣寓意吉祥的鸳鸯,只选了兰草。她记得去年春天,弘历带着府里的人去园子里赏兰,曾指着一株素心兰说“兰草有君子气,不争不抢,却自带风骨,看着舒心”;她也记得,弘历平日里戴的荷包都是素色的,最多绣个简单的云纹或回纹,从没有金线银线堆出来的花哨样式。他是个骨子里透着傲气的人,不喜张扬,却偏爱那些藏着心意的小物件。
弘历盯着她泛红的耳尖,忽然笑了,声音里带着点温柔:“兰草好,比那些用金线银线堆出来的强多了。看着华贵,实则俗气,戴在身上像棵移动的摇钱树,倒失了身份。”他拿起枚黑棋,轻轻落在棋盘上,正好化解了白棋之前的断路,“不过你要是绣坏了,针脚歪歪扭扭的,可别赖我嫌弃。”
金玉妍知道这是应了,心里像一块石头落了地,紧绷的肩膀也悄悄放松了些。她执了白棋,继续落子,这一次,她没再藏拙,棋路渐渐放开,时而攻,时而守,时而断,时而补,和弘历你来我往,倒真有了几分“对弈”的样子。阳光慢慢西斜,透过窗棂洒在棋盘上,把黑白棋子染成了浅金色,连棋子碰撞的轻响,都显得格外清脆。
院外的金桂香越来越浓,混着棋盘上的墨香,竟有种难得的安宁。金玉妍很久没这样放松过了,前世在潜邸,她总想着争宠,陪弘历下棋时也心不在焉;重生后,她步步为营,连说话都要斟酌再三,只有此刻,握着棋子,看着棋盘上的黑白交错,她才觉得心里是静的。
弘历落了一子,忽然开口,打破了屋里的宁静:“前儿高曦月院里的人,还在四处打听你和陈格格的往来,问你们是不是天天凑在一起说话,还问你给陈格格送了什么东西。”
金玉妍的手顿了顿,抬眼瞧他。他的神色很平静,没有怒意,也没有不满,像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事。
她指尖的棋子悬在半空,片刻后轻轻落在棋盘上,补了手闲棋,才缓缓开口:“奴才与陈妹妹不过是偶尔碰面说几句话。她性子软,在府里没什么依靠,奴才瞧着可怜,便多劝了她两句。至于送东西,也只是些寻常的布料和首饰,都是府里能寻到的,算不上什么贵重物件。”
弘历“嗯”了一声,执黑棋落子,断了白棋一条不起眼的小尾巴,语气依旧平淡:“我知道。她那人,眼里除了争宠,就容不下别的了。总觉得谁和她走得近,就是在联手对付她。”他抬眼看向金玉妍,目光里多了几分清晰的告诫,“你不用理她,禁足的日子还没满,她院里的人也被我敲打了,翻不出什么浪。但往后和陈格格往来,也别太扎眼——你和她走得太近,难免会被人当成靶子。”
金玉妍心里一暖。弘历这话,既是提醒,也是在护着她。高曦月虽然被禁足,可她的眼线还在,府里的风吹草动,不出半日就能传到她耳朵里。她和陈格格走得近,本就是件容易招人说闲话的事,若是被有心人添油加醋传到弘历耳中,难免会让他觉得她在拉帮结派。可弘历不仅没怀疑,反而点破其中的风险,这是把她的处境放在了心上。
“奴才记住了。”她垂着眼,声音里带了几分真诚的感激,“往后会注意分寸,不会给四爷添麻烦。”
弘历没再说话,只专注于棋盘。棋下到中盘,白棋渐渐占了上风——金玉妍的棋路看似温和,却步步为营,不知不觉间已将黑棋的几处断点都握在了手里,只待最后一步就能断了黑棋的大龙。金玉妍盯着棋盘,指尖捏着枚白棋,正要落下那关键一子,却忽然瞥见弘历的神色。
他眉头微蹙,目光落在棋盘上,却不像之前那样专注,反而有些涣散,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黑棋的棋子,像是在琢磨别的事。金玉妍心里一动——她记得弘历每次思虑朝堂之事时,就会有这样的小动作。想来是前几日三王爷暗中联络朝臣的事,还在让他烦心。
她指尖转了转棋子,忽然改了落子的位置。本该断龙的白棋,落在了黑棋大龙旁的空角上,看似是在抢占无用的地盘,实则给黑棋留了条活路。这样一来,黑棋虽仍处劣势,却不至于立刻败北,还能再撑十几步。
弘历抬眼,看了她一眼,眼里先是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明白了什么,嘴角勾起一抹浅浅的浅笑。他没点破,顺着白棋的路子,落子稳住了大龙,语气里带了点不易察觉的暖意:“这步棋走得稳妥。”
金玉妍低下头,轻轻“嗯”了一声,没解释。她知道,在弘历心烦时,赢了他的棋只会让他更添堵,不如留几分余地——就像在潜邸里做人,赢了争斗不算本事,懂得在合适的时候退让,才是长久之道。
又走了几步,弘历忽然推了棋盘,笑着认输:“不下了,输了。你这棋路,看着软,实则绵里藏针,我倒是越来越看不透了。”
“是四爷让着奴才。”金玉妍赶紧说,伸手就要收拾棋子。
“没让。”弘历按住她的手,指尖触到她微凉的掌心,轻轻握了握,“是你故意放了我一马。刚才那步棋,你本可以断了我的大龙,为什么不让?”
他的掌心温热,覆在她的手背上,像秋日里的阳光,暖得人有些心慌。金玉妍的脸颊慢慢红了,赶紧抽回手,手指绞着衣角,声音细若蚊蚋:“奴才不敢赢四爷。您是主子,奴才哪能在棋盘上赢过您。”
“又是‘不敢’。”弘历笑了,伸手捏了捏她的下巴,轻轻抬起来,让她看着自己。他的指尖带着点薄茧,触在下巴上,有点痒,又有点烫。“玉妍,在我面前,不用总这么‘不敢’。你有什么心思,有什么本事,我都知道。不用藏着掖着,也不用事事都让着我。”
金玉妍的心跳得飞快,眼神慌乱,不敢看他的眼睛。他的目光太亮,像盛满了星光,能看透她所有的伪装——那些小心翼翼的退让,那些藏拙的聪明,那些故作温顺的模样,在他面前,似乎都无所遁形。
“我知道你不是甘心安于现状的人。”弘历的声音放低了些,带着点沙哑的温柔,“你聪明,懂分寸,比府里那些只会争风吃醋的强多了。”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她发间的素银簪上——那还是她刚进潜邸时,他随手赏的,样式普通,也不值什么钱,可她戴了两年多,竟从未换过。“这簪子,还戴着?”
金玉妍愣了下,抬手摸了摸发间的簪子,冰凉的银质贴着头皮,带着熟悉的触感。“是四爷赏的,奴才喜欢。”她轻声说,语气里带着点自己都没察觉的认真,“这簪子素净,戴着舒服,比那些金的玉的强多了。”
弘历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心里忽然软了。他见过太多人,得了他的赏赐,转头就换了更贵重的,恨不得把“得宠”两个字刻在脸上。像这样把一支普通的素银簪戴这么久,还说“喜欢”的,她是第一个。
他收回手,重新拿起棋盒,把棋子一颗一颗往里收,动作很慢,像是在琢磨什么。屋里静了下来,只有棋子碰撞的轻响,和窗外渐渐淡去的雀鸣。金桂的香气漫进来,混着她身上淡淡的兰花香,竟让他觉得,这潜邸的日子,也不是那么难熬。
“生辰那日,别穿太素的衣裳。”他忽然说,声音里带着点不容置疑的温柔,“穿件亮色的,比如石榴红,或者霁蓝,衬得你肤色好看。”
金玉妍的脸瞬间红了,连耳根都烧了起来。她长这么大,除了阿爸和阿妈,还没人这样细致地关注过她穿什么颜色好看。她赶紧点头,声音细得像根线:“奴才知道了。”
弘历收完棋子,站起身,看了眼天色——夕阳已经西斜,把天边染成了橘红色,院里的金桂树被镀上了一层金边,连落在地上的桂花,都像撒了把碎金。“不早了,我该回书房了。还有几份奏折没批。”他走到门口,又停下脚步,回头看她,眼神里带着点叮嘱,“荷包绣好了,就亲自给我送来。别让人知道,也别让澜翠代劳。”
“是。”金玉妍屈膝行礼,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廊下,才慢慢直起身。
澜翠这时才敢进来,见金玉妍还站在原地,脸红红的,手里还捏着枚没来得及放回棋盒的白棋,忍不住笑了:“主子,四爷刚才……是不是对您不一样了?他刚才捏您下巴的时候,奴才在外头都瞧见了!”
金玉妍回过神,把棋子放回棋盒,指尖还带着点颤抖。她走到窗边,看着弘历远去的背影,心里像揣了只兔子,跳个不停。廊下的金桂还在飘香,风一吹,落下几片花瓣,正好落在她的手背上,带着点微凉的触感。
她知道,弘历刚才的话,刚才的动作,都不是无意的。他看她的眼神,也不再是对一个“懂事的侍妾”的欣赏,多了点别的东西——是喜欢,是在意,也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亲近。这种亲近,是她重生后小心翼翼求来的,却也让她觉得不安。
在这潜邸里,得到主子的青睐,就意味着要被更多人盯着。高曦月不会甘心,福晋也不会完全放心,那些平日里不起眼的侍妾,说不定也在暗处等着看她的笑话。往后的日子,只会更难。
她抬手摸了摸发间的素银簪,又想起弘历说的“绣荷包”,心里忽然有了主意。她要绣得仔细些,针脚要藏得严严实实,兰草的叶子要绣得舒展,却不能太张扬——就像她自己,在这潜邸里,既要活得体面,又要藏好锋芒。
澜翠端来刚做好的桂花糕,放在桌上,热气腾腾的甜香扑面而来:“主子,尝尝?小厨房刚送来的,还热着。知道您喜欢吃,特意多放了桂花。”
金玉妍拿起一块,慢慢吃着。桂花的甜香在嘴里散开,混着心里的那点暖意,竟觉得比往日的都甜。她知道,生辰那日的荷包,不仅是份礼物,更是她在弘历心里站稳脚跟的关键一步。她必须绣好,也必须送好。
窗外的夕阳渐渐沉了下去,金桂的香气却更浓了。金玉妍坐在窗边,拿起针线筐,挑了块素色的软缎——是弘历前几日赏的杭绸,颜色像秋日的天空,浅蓝中带着点灰,素净又雅致。她穿好针,拈起线头,轻轻打了个结,开始绣起兰草来。
指尖的针穿梭着,每一针都很轻,却很稳。兰草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叶片细长,花瓣舒展,像真的长在软缎上一样。金玉妍看着手里的活计,心里默默想着:生辰那日,一定要让他喜欢。
她想起弘历刚才说的“在我面前,不用总这么‘不敢’”,嘴角忍不住勾起一抹浅笑。或许,在他面前,她可以不用那么紧绷,不用那么小心翼翼。但也只是“或许”。
在这深宅大院里,人心叵测,前路未卜,她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聪明和分寸。而弘历的心意,就像这秋日的阳光,温暖,却也短暂,她必须牢牢抓住,却又不能太过依赖。
针脚慢慢推进,兰草的叶片上渐渐绣出了细微的纹路,用的是最细的丝线,不仔细看几乎察觉不到。金玉妍低下头,专注地绣着,窗外的天色越来越暗,澜翠几次想点灯,都被她拦住了——她想借着最后一点天光,把这株兰草绣得更像些,更像弘历喜欢的那样,不争不抢,却自有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