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路,是连接村庄与外界的唯一通道,也是村民们心中多年的痛。每逢雨天,泥泞不堪的道路让出行变得异常艰难,孩子们上学要踩着泥巴,大人们赶集得扛着自行车走。小杨的心里,早已种下了一个愿望:要是村里能有一条平坦的水泥马路该多好。
小杨的梦想并非空穴来风。去年冬天,他跟着父亲去县城卖山货,亲眼目睹了城里宽阔平坦的水泥马路,车辆穿梭,行人如织,与村里的土路形成鲜明对比。那一刻,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让村里也有一条这样的路。
回到村里,小杨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爷爷。爷爷是村里的老支书,听了小杨的话,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却又无奈地摇了摇头:“孩子,铺水泥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得有钱、有材料,还得大家齐心协力啊。”
小杨没被爷爷的话吓倒,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他开始在村里收集关于修路的信息,从父亲的口中、从村委的公告里,一点一滴地拼凑着修路的蓝图。
修路的第一步,是筹集资金。村里经济落后,集体收入微薄,修路的钱从哪里来?小杨跟着爷爷一起,多次跑镇里、县里,向政府申请修路补助。他们带着村里的照片、修路计划书,一遍又一遍地向领导说明修路的重要性。
“领导,我们村的路实在太难走了,孩子们上学、老人看病都不方便,您看能不能帮我们一把?”爷爷带着小杨,一次次地站在领导的办公室门口,恳求着。
经过多次努力,终于,县里同意给予部分修路补助,但还有一大半的资金缺口需要村里自筹。这时,小杨站了出来,他提议发动村民捐款,自己先捐出了攒了多年的压岁钱。
“小杨都捐了,我们也不能落后!”村民们被小杨的举动感动,纷纷响应。有的捐出了卖粮食的钱,有的拿出了积蓄,还有的甚至从城里打工回来,专门为修路出一份力。
资金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是材料的采购和施工队的联系。小杨跟着爷爷,跑遍了周边的建材市场,比较价格、质量,最终选定了合适的材料和施工队。
终于,修路的日子到了。施工队带着设备进了村,村民们也纷纷加入到修路的行列中。小杨虽然年纪小,但也不甘示弱,他帮着搬运材料、清理路面,干得热火朝天。
“小杨,你歇会儿吧,别累着了。”爷爷心疼地说。
“不,爷爷,我不累,我要亲眼看着这条路修好。”小杨擦了擦汗,继续埋头干活。
修路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有的地方地基不稳,需要重新夯实;有的地方管道需要重新铺设,避免积水。但大家都没有放弃,齐心协力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条平坦的水泥马路逐渐在村里延伸开来。路面平整、标线清晰,与周围的青山绿水相映成趣。村民们走在上面,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终于,修路工程完工了。村里决定举行一个隆重的通车仪式,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那天,全村的人都聚集到了村口,敲锣打鼓,载歌载舞。
小杨站在人群最前面,看着第一辆汽车缓缓驶过新修的水泥马路,心中充满了激动和自豪。他仿佛看到了自己梦想成真的那一刻,也看到了村庄未来的美好前景。
“小杨,你真是个好孩子,为村里做了件大好事。”爷爷摸着孙子的头,欣慰地说。
“爷爷,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小杨谦虚地说。
水泥马路修好后,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便利了,农产品和山货能更快地运到城里卖个好价钱;游客也多了起来,村里的农家乐和民宿生意越来越红火。
青山村的水泥马路,不仅是一条连接村庄与外界的通道,更是一条通往美好未来的希望之路。而小杨,正是这条路上最坚定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