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决策层的决心,如同投入静湖的巨石,激起的涟漪以惊人的速度扩散至国家机器的每一个末梢神经。“燧皇”预案最高阶段启动,这台庞大的机器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
首先发生变化的是天空。原本繁忙的民航航线被大规模调整,广阔的空域被清空。一架架最新型的、涂装着隐形材料的战机从各个基地呼啸升空,组成密集的巡逻编队,它们的雷达和传感器经过紧急改装,试图捕捉那些肉眼不可见的异常能量波动。庞大的预警机如同移动的指挥堡垒,在云端盘旋,整合着来自地面、海洋和天空的所有信息。
地面之上,重要的城市周边,尤其是几个超大型都市圈,开始升起淡蓝色的、如同极光般摇曳的能量屏障。这是紧急启用的、基于沈墨提供的简化原理并结合本国多年技术储备开发的“城市级灵能护盾系统”。虽然能量消耗巨大,且防御强度远不足以抵挡“归零者”的直接攻击,但至少能对低强度的能量侵蚀和精神干扰起到一定的过滤和削弱作用。
在普通人看不到的地下深处,以及偏远的群山之中,一座座秘密基地的大门彻底敞开。大型粒子对撞机被调整了运行模式,不再追求微观世界的奥秘,而是将巨大的能量以特定频率导向大气层上层,制造持续的能量湍流。某些深埋地底的、用途不明的巨型装置被激活,发出低沉的嗡鸣,产生的特殊波动与国土山川的地脉隐隐呼应,试图加固这片土地本身的“存在感”。
信息战场上,一场无声的战争早已打响。国家掌控的媒体渠道开始以“全球联合防御演习”、“应对极端空间天气”等名义,向公众传递着紧张但不失秩序的信息,强调团结、镇定与信任。与此同时,最顶尖的网络战部队全力出击,一方面严密监控全球网络,清除可能引发恐慌的谣言;另一方面,按照沈墨的建议,向太空定向发射海量的、无意义的杂乱信号和经过精心伪造的、指向火星、金星甚至太阳的虚假能量坐标,编织起一层厚重的“信息迷雾”。
社会的毛细血管层面,基层组织和社区工作人员被最大限度地动员起来。他们接到的是模糊却坚定的指令:维持社会绝对稳定,确保关键基础设施运行,引导民众保持正常作息,同时做好应对“极端情况”的准备。药店里的镇静类药物、超市中的基础生活物资供应被暗中加强,但又避免引起抢购。一种外松内紧的氛围,在无声无息中弥漫开来。
而这一切的动员与准备,其核心焦点,却悄然汇聚于南方那个看似普通的小城,汇聚于沈墨家那座古老的祖宅。
祖宅所在的整个街区,已被特管局以“重大考古发现现场”和“国家级文物保护”的名义彻底封锁隔离。外围是穿着考古工作服、实则精锐的特工;内圈则是由龙族提供的少量隐匿符文和精灵族祝福过的种子构成的、更加玄妙的防护层。赵将军亲自坐镇临时设立的前线指挥所,协调着所有指向此地的防御力量。
祖宅院内,沈墨盘膝坐在老榕树下,与整个世界紧张有序的动员相比,他显得异常平静。但他的神识早已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以祖宅为中心,蔓延至整个城市,乃至更遥远的空间。他能清晰地“听”到战机掠过的呼啸,能“感”到能量屏障升起的波动,能“看”到那一道道射向天空、试图干扰敌人的能量湍流。
他在感受着这片土地、这个文明在面临生死存亡时,所迸发出的那种坚韧、有序而又悲壮的力量。
这力量,与他体内的系统能量,与嬴政魂玉中蕴含的国运龙气,隐隐产生着共鸣。
他抬起头,目光仿佛穿透了层层屏障和屋顶,看到了那片正在被灰色缓慢侵蚀的星空。敌人的先遣部队已经越过木星轨道,它们的速度似乎受到了一定干扰,变得不再那么迅捷,显然是全球动员制造的“信息迷雾”和能量干扰起了作用。
但这拖延,是以燃烧整个文明的潜力和资源为代价的。时间,依然紧迫。
沈墨缓缓闭上双眼,将一只手轻轻按在身旁那扇依旧紧闭的老旧木门上。
“还不够……”他低声自语。
他需要更强大的力量,需要真正理解这“源初之匙”的含义。全球的动员为他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他必须在这段时间内,有所突破!
他的意识再次沉入体内,这一次,他不再仅仅引导“血脉亲缘之息”和时间碎片的力量,而是尝试着,将那股从这片土地、这个文明中升腾而起的、无形的守护信念与不屈意志,也一同引入自己的感悟之中。
他要以国运为基,以众生信念为引,冲击那扇门,冲击自身力量的瓶颈!
在他闭目冲击的同时,指挥所内的赵将军接到了最新的监测报告。
“报告!目标灰色云团已越过小行星带,速度降低至初始的30%,但其能量聚合反应正在加剧!预计七十二小时内将抵达近地轨道!”
赵将军面色冷峻,看向屏幕上那个代表着沈墨生命体征的光点,喃喃道:
“沈墨,时间不多了……整个华夏,不,是整个地球,都在为你争取时间。接下来,就看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