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秦朝,那可是个风云变幻、暗流涌动的时代。当时有个叫刘邦的人,起初不过是个小小的泗水亭长,在官场里就像一颗毫不起眼的小石子。
有一回,刘邦接到个棘手的任务——押送一批百姓去干苦工。这一路上,那状况可真是糟糕透顶,百姓们就像受惊的鸟儿,一个接一个地偷偷逃跑了。刘邦心里直犯嘀咕:“照这样下去,还没到骊山呢,人都跑得精光,到时候我肯定也得被朝廷治个大罪,脑袋搬家都有可能!”思来想去,他干脆心一横,把剩下的百姓都给放了,还对大家说:“你们也都别跟着我受这份罪了,各自逃命去吧!”他自己呢,则带着一些不愿意走、愿意跟着他的人,找个地方躲了起来。
就在这时,天下局势大变,陈胜揭竿而起,扯起了反秦的大旗,还自封为楚王,那气魄,仿佛要把秦朝的统治彻底掀翻。沛县的县令一看,这秦朝大势已去,也动了心思,想归附陈胜。可他又担心手下的人不服自己,心里直打鼓。这时候,他的部下萧何和曹参给他出了个主意:“大人,不如把刘邦请回来。刘邦在咱们这儿威望高,有他回来,局势肯定能稳住。”县令一听,觉得有道理,就派人去请刘邦。
刘邦接到消息,那叫一个兴奋,带着近百号人,风风火火地就往沛县赶。可谁能想到,等他们到了沛县城下,县令又反悔了。他心里害怕刘邦回来后不服从自己的管束,到时候自己的位置可就保不住了。于是,他赶紧下令紧闭城门,把刘邦他们挡在了城外。
刘邦站在城外,看着那紧闭的城门,心里又气又急。但他可不是个轻易认输的人,灵机一动,找来纸笔,写了一封信,把信绑在箭上,“嗖”地一声射进了城内。信里,刘邦言辞恳切地劝说城里的父老乡亲:“咱们都受秦朝的压迫太久了,现在陈胜起义,正是咱们反抗的好机会。大家别再忍气吞声了,一起起来反抗秦朝吧!”
城里的父老们看了信,就像找到了主心骨,纷纷响应。他们一合计,觉得县令太不靠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杀掉了县令,然后打开城门,热热闹闹地迎接刘邦进城。
刘邦进了城,大家一致推举他当新的县令。刘邦却一脸谦虚,摆摆手说:“现在这天下乱糟糟的,就像一团乱麻,要是咱们选错了带头人,那可就麻烦大了,说不定会一败涂地,到时候大家可就都没好日子过啦。所以,你们还是再好好考虑考虑吧。”
可大家心意已决,坚决要让刘邦当这个县令。刘邦推辞不过,只好答应了,从此,他就成了沛公。
后来呀,“一败涂地”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用来形容失败得非常惨,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朋友们,咱们做事情可一定要努力呀,不然,说不定就会像这个成语说的那样,落得个惨兮兮的下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