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卜杜勒密信中提及的“江淮粮秣”与“通路顺畅”,如同最后一块拼图,将西域叛乱与神都漕粮案彻底联系起来。狄仁杰心中那个关于“朝中国贼资敌”的可怕猜想,被无情地证实。对手不仅窃取国帑,更将刀锋抵向了帝国的命脉——粮草与边防。
武则天震怒下的严旨,给了狄仁杰最大的行动权限,但也意味着他已无退路,必须在这潭深不见底的黑水中,钓出那条最大的鱼。对手的反应如此迅速狠辣(灭口漕帮头目),证明其情报网络极其灵敏,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让其缩回巢穴。
狄仁杰深知,常规的调查手段已难以奏效,必须行非常之法,直击要害。他决定改变策略,不再执着于追查货栈账本或商号背景这些容易被掩盖的线索,而是采取“釜底抽薪”之策。
其一,他密令曾泰,以钦差身份,突然宣布对江淮几个关键漕运枢纽仓库进行“封库盘点”,所有人员一律不得出入,账册物资冻结待查。此举并非为了查账(账目早已做平),而是为了打乱对手的运作节奏,切断其正在进行的粮食转移渠道,逼迫其露出破绽。
其二,他授意沈韬,放弃对高层关系的追查,转而集中力量,盯死那些已知的“私人货栈”和参与夜间秘密装卸的底层人员。重点不是抓人,而是记录所有进出货栈的车辆、船只、人员特征,尤其是运载货物的最终去向。狄仁杰判断,如此大批量的粮食,不可能长期储存,必然有稳定的销赃或转运渠道,找到这个最终渠道,就能顺藤摸瓜,找到核心人物。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狄仁杰将目光投向了那些被缴获的、盖有特殊私人印鉴的密信。他请来宫中多位精通金石篆刻的老供奉,仔细鉴别那几方印鉴。其中一方狮钮铜印,印文模糊,但一位老供奉端详良久后,迟疑道:“此印风格……似与前朝废太子李贤府中旧物有几分相似……”
李贤!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长子,因谋反罪被废黜并最终赐死!其府中旧物,怎会流落在外,并被用于资敌通外?
这个发现让狄仁杰倒吸一口凉气。案件牵扯到前朝废太子,变得更加敏感复杂。是有人故意利用李贤旧物混淆视听?还是李贤的残余势力卷土重来?亦或是,当今朝中有人与李贤旧部有所勾结?
线索愈发扑朔迷离,但狄仁杰坚信,只要抓住粮食流向这个实质,就一定能找到真相。
就在狄仁杰紧锣密鼓部署之际,对手的反击也悄然到来。这日深夜,狄府书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兵器交击之声!
“有刺客!”李元芳不在,府中护卫高声示警!
狄仁杰临危不乱,吹熄烛火,隐于暗处。只听窗外厮杀声短暂而激烈,随即归于平静。管家狄春持刀闯入,急声道:“老爷,几名蒙面刺客欲潜入书房,已被护卫击退,擒获一人,余者逃脱!”
竟敢直接刺杀当朝宰辅!对手的猖狂程度,超出了狄仁杰的预料。这既是狗急跳墙,也是一种赤裸裸的警告。
“严加审讯被擒刺客!增派府中守卫!”狄仁杰沉声道,心中怒火升腾,但头脑却异常冷静。对手越是疯狂,越说明其感受到了威胁,自己的调查方向是正确的!
次日,对刺客的审讯有了结果。刺客是江湖亡命之徒,受重金雇佣,只知雇主是个“声音尖细、出手阔绰的贵人”,具体身份不明。但刺客身上搜出的一枚制钱,引起了狄仁杰的注意——那是一种只在江南某些地区流通的私铸钱币。
江南私钱?与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