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远握着那份处理意见,感受着手心的微汗。窗外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显然是开封府的催促者已经到了门外。这种压迫感让他想起了现代政治学课堂上讨论的那些经典案例——在压力下做出的决策往往最能体现一个政治家的品格和智慧。
请开封府的来人稍等片刻。苏明远对书吏小陈说道,然后转向钱若水,钱郎中,我想再了解一下这个案子涉及的具体人物。
钱若水点点头,压低声音说道:那几个商户中,为首的是绸缎商人王富贵,此人与户部侍郎张景的门人有密切往来。另外还有一个药材商户,据说与某位内侍有关系。
这个信息让苏明远更加明确了问题的复杂性。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可能得罪张景一派,还可能涉及到宫中势力。但如果因此就违背法理,又会损害度支司的公正性和自己的政治信誉。
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吗?苏明远继续询问。
开封府尹刘綮此人刚正不阿,之所以催促这么急,应该是真的希望尽快解决问题,而不是受什么人指使。钱若水补充道,如果我们拖延处理,他可能会直接上奏皇帝。
这个信息很关键。如果开封府尹直接上奏,事情就会闹大,到时候想低调处理都不可能了。
苏明远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定:我还是按照法理处理这个案子,但在具体措施上会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
怎么说?钱若水好奇地问。
我会明确指出涉事商户在税收缴纳上的违规行为,要求他们补缴相关税款。但同时,我也会建议开封府给予他们一定的缴纳期限,不要立即强制执行。苏明远解释道,这样既维护了法理,又给各方留下了协商的空间。
钱若水听了若有所思:这个处理方式确实比较巧妙,既坚持了原则,又考虑了现实。
正在这时,主事赵德明走了进来,神色显得有些焦急:苏员外郎,我听说您要处理那个开封府的案子?
是的,赵主事有什么看法?苏明远问道。
赵德明看了看钱若水,然后说道:我刚刚收到消息,张景张大人对这个案子很关注,已经派人去开封府了解情况。
这个消息让苏明远心中一沉。张景的介入,意味着这个案子的政治敏感性比预想的还要高。
张大人是什么态度?苏明远谨慎地询问。
据说他希望这个案子能够得到妥善处理,不要影响到相关商户的正常经营。赵德明回答,我觉得您在处理时最好考虑一下这个因素。
苏明远明白了赵德明的暗示。张景的妥善处理实际上就是希望偏袒那些商户,或者至少不要让他们承担太严重的后果。
我已经有了处理方案,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苏明远不置可否地回应。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随后响起一个威严的声音:请问苏员外郎在吗?在下开封府尹刘綮,有要事相商。
三人都愣了一下。开封府尹亲自来访,这在度支司是很少见的事情。显然,这个案子的重要性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快请刘府尹进来。苏明远起身相迎。
刘綮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官员,身材高大,面容严肃,眼神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一进门就直接说道:苏员外郎,开封府的那个案子,情况比较复杂,希望能够尽快得到度支司的明确意见。
刘府尹请坐,下官正在处理这个案子。苏明远恭敬地回应。
刘綮坐下后,神色变得更加严肃:苏员外郎,实不相瞒,这个案子已经引起了多方关注。有人希望我从轻处理,也有人要求严格执法。我夹在中间,实在为难。
这番话很坦诚,也很无奈。苏明远能够感受到刘綮的压力——作为开封府尹,他必须在各种政治力量之间保持平衡,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刘府尹,以您的看法,这个案子应该如何处理?苏明远询问道。
刘綮沉思片刻,然后说道:从法理上讲,涉事商户确实存在违规行为,应该承担相应责任。但从实际情况看,如果处理过严,可能会影响到商业环境,也会得罪一些不该得罪的人。
那您的建议是?苏明远继续问道。
我希望度支司能够给出一个既符合法理又考虑现实的处理意见。刘綮说道,这样我也好向各方交代。
苏明远点点头,然后将自己已经拟定的处理意见递给刘綮:请刘府尹过目,看看这样处理是否合适。
刘綮仔细看了处理意见,脸上逐渐露出满意的表情:苏员外郎这个处理方案很好,既坚持了原则,又留有灵活空间。我看可以按照这个意见执行。
就在这时,门外又传来声音:请问苏员外郎在吗?
众人回头看去,发现是张景的门人胡秘书。此人三十多岁,眼神精明,一看就是常年混迹官场的老手。
胡秘书,请进。苏明远起身相迎,心中却暗自紧张。
胡秘书进门后,先向刘綮行礼,然后对苏明远说道:苏员外郎,我家大人听说您在处理一个涉及商户的案子,特意让我来了解情况。
这话说得很含蓄,但意思很明确——张景在关注这个案子,希望了解苏明远的处理意见。
胡秘书,这个案子我们正在处理,会按照法理和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苏明远谨慎地回应。
胡秘书看了看刘綮,然后说道:我家大人的意思是,商户经营不易,在处理时希望能够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这话说得更加直接了。张景显然是在为那些商户说情,希望苏明远能够从轻处理。
刘綮在一旁皱了皱眉,显然对这种干预感到不满,但碍于张景的地位,也不好直接反对。
苏明远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一边是张景的暗示,一边是开封府尹的期待,一边是部门内部的复杂考量。这种多方博弈的局面,正是他在现代政治学研究中经常分析的,但亲身经历时才发现其中的艰难。
胡秘书,请转告张大人,我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保处理得当。苏明远最终回应道。
胡秘书点点头,然后说道:那我就不打扰了,期待苏员外郎的智慧处理。
胡秘书离开后,刘綮的神色变得更加凝重:苏员外郎,看来这个案子确实比较复杂。您还是按照刚才的处理意见执行吧,我会全力配合。
多谢刘府尹支持。苏明远感激地说道。
送走刘綮后,苏明远坐在椅子上,感受着刚才那场无形较量带来的疲惫。他意识到,这个看似简单的案子,实际上成了各方政治力量的试探场。张景在试探他的政治立场,开明派在观察他的处理能力,而部门内部的不同派系也在评估他的价值。
苏员外郎,您还要按照原来的意见处理吗?钱若水询问道。
苏明远点点头:是的,我觉得这个处理方案是合适的。既维护了法理,又考虑了现实,各方应该都能接受。
那我们就按照这个意见起草正式文书?赵德明问道。
可以。苏明远确定地说道。
正在这时,令史王承走了进来。此人四十多岁,神态精明谨慎,是部门中的关键人物之一。
苏员外郎,听说您要处理那个商户案子?王承开门见山地问道。
是的,王令史有什么指教?苏明远询问。
王承看了看周围的人,然后说道:苏员外郎,这个案子处理得好,可以为您在部门中建立威信;处理不好,可能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王令史的意思是?苏明远问道。
我建议您在正式发布处理意见之前,先与相关各方进行一些非正式的沟通,确保大家都能接受。王承建议道,这样可以避免后续的纠纷。
这个建议很实用,但也暴露了官场的潜规则——任何重要决定在正式发布之前,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幕后协调。
苏明远思考了片刻,然后说道:王令史的建议很有价值,但这个案子已经拖延太久,再进行过多的协调可能会错过最佳时机。
王承点点头:那您自己决定吧,我只是提个建议。
当天下午,苏明远的处理意见正式发布。果然如他所预料的,各方反应不一。开封府方面表示满意,认为这个处理既公正又实用。但张景一派显然不太高兴,虽然没有公开反对,但态度明显变得冷淡。
部门内部的反应也很有意思。赵德明等开明派同事表示赞赏,认为苏明远展现了专业能力和政治智慧。但李季良等保守派同事则显得有些保留,认为他处理得过于激进。
钱若水对苏明远说:您的第一战算是打响了,虽然不是完胜,但也算是站稳了脚跟。
还只是开始,苏明远回应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他知道,这个案子只是他在度支司的第一次亮相,未来还会有更多更复杂的挑战等待着他。但至少,他已经向所有人证明了自己不是一个可以随意操控的软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