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林答氏凑过来,指着古籍中一幅手绘的蛊虫图案:“这是‘水蛊’,专门生活在归墟的水域里,体型像蝌蚪,能钻进人的皮肤,吸食血液,只有用苗寨的‘驱水蛊草’才能驱散;还有这个,是‘雾蛊’,藏在浓雾里,吸入后会让人昏迷,需要用雄黄和艾草混合点燃,才能驱散雾气和蛊虫。” 她一边说,一边让阿妹将这些蛊虫的特征和应对方法记录下来,方便后续准备草药。
阿妹和她的母亲则拿着软毛刷,小心翼翼地清理古籍上的灰尘,对于受潮的书页,她们用特制的浆糊轻轻修补,再放在通风处晾干,确保古籍不会受损。石老栓则根据古籍中的记载,列出需要准备的物资清单:船只、罗盘、绳索、帐篷、干粮、淡水、驱蛊草、雄黄、艾草、火把、煤油…… 每一项都详细记录,生怕遗漏。
沈砚之则拿着天枢和青铜令牌,坐在一旁,尝试将两者与古籍中的地图结合。他将青铜令牌放在古籍的地图上,又将天枢放在令牌旁边。两者接触的瞬间,天枢再次发出蓝光,青铜令牌上的刻字也亮起微光,古籍中的地图上,突然浮现出一道蓝色的路线 —— 从苗寨出发,沿着东南方向的河流而下,进入南海,再朝着归墟的方向航行,路线上还标记着几处安全的停靠点和需要避开的危险区域。
“太好了!路线更清晰了!” 沈砚之兴奋地喊道,“天枢和青铜令牌能激活古籍中的地图,标记出准确的路线,还有安全停靠点,这样我们去归墟就更有把握了!”
众人围过来,看着地图上浮现的蓝色路线,都露出了惊喜的表情。沈竹礽点头:“这些安全停靠点应该是当年沈从义先祖和苗寨先祖留下的,专门用来躲避风浪和休息。我们可以按照路线,提前准备好船只,在停靠点补充物资,这样能大大降低旅途的风险。”
接下来的几天,众人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物资。石老栓带着几个村民去附近的镇上购买船只和罗盘,还特意挑选了一艘坚固的木船,船身涂了防水的桐油,船舱里还加装了隔板,用来存放干粮和草药。阿妹和她的母亲则带着村民们上山采摘驱蛊草、艾草等草药,将它们晒干后,分装成小捆,方便携带;她们还熬制了解蛊膏和驱蛊药水,装在特制的陶罐里,防止泄露。
沈竹礽和乌林答氏则根据古籍中的记载,绘制了详细的归墟地图,上面标记着路线、危险区域、安全停靠点,还有蛊虫和异兽的分布位置,方便大家随时查看。沈砚之则每天都会拿出天枢和青铜令牌,与地图结合,确认路线的准确性,还尝试用天枢感应归墟的方向,感受地脉的气息,为后续的行程做准备。
这天傍晚,沈砚之正在吊脚楼里整理地图,阿妹突然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精致的竹编小盒子。“砚哥,这个给你!” 阿妹将盒子递给沈砚之,脸上带着些许羞涩,“这是我用苗寨的青竹编的,里面放了我娘熬制的解蛊膏和驱蛊草,还有我画的护身符咒,你带着它,路上能多些保障。”
沈砚之接过盒子,打开一看 —— 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几小罐解蛊膏、几捆驱蛊草,还有几张黄色的符咒,符咒上用朱砂画着复杂的纹路,散发着淡淡的草药香。他心里一暖,抬头看向阿妹:“谢谢你,阿妹,我一定会好好保管它的。”
阿妹笑着点头,又想起什么,补充道:“对了,我娘说,归墟的水域很冷,她给大家都做了厚厚的棉衣,明天就能做好,到时候给你送过来。”
沈砚之看着阿妹离去的背影,心里充满了感激。他知道,这次归墟之行虽然充满挑战,但有身边这些伙伴的陪伴和支持,他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找到天枢的另一半,完成先祖的遗愿。
晚上,沈砚之躺在竹床上,再次拿出天枢和青铜令牌。月光透过竹窗,洒在两者身上,泛着柔和的光芒。他将令牌放在天枢的缺口旁,两者再次发出蓝光,映射出归墟的路线。沈砚之看着路线,心里充满了期待 —— 归墟的秘密即将揭开,他的使命也即将迎来新的篇章。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心怀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守护好地脉,不辜负所有人的期望。
随着物资准备逐渐完成,众人也确定了出发的日期 —— 三天后的初一,正好是归墟浓雾散去的日子。苗寨的村民们也开始为他们送行做准备,有的编织竹篮,有的制作干粮,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次归墟之行贡献力量。整个苗寨都弥漫着既期待又紧张的氛围,所有人都相信,沈砚之等人一定能顺利找到天枢的另一半,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