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三天,范林几乎足不出户,将自己关在岐王府安排的一间僻静客房里。他谢绝了李星云邀他逛凤翔城的提议,也婉拒了张子凡看似随意的试探性交谈。时间太紧,他必须拿出一个能一鸣惊人、真正打动女帝的方案。
他的“智库”很简单:一本《五代十国史纲》,一本《不良人艺术设定集》,以及他脑子里那些来自现代的政治学、历史学和……嗯,一些不太能上台面的地缘博弈、颠覆渗透案例。
他知道,在这个冷兵器为主、个人武力至上的世界里,直接提出“发展工业革命”、“推广民主制度”纯属扯淡。他必须结合这个时代的实际,提出一个既符合女帝现有实力和处境,又能展现出超越时代眼光的策略。
目标很明确:应对梁国(朱温)的边境挑衅。
岐国国力不如梁国,硬碰硬绝非上策。单纯防守又太过被动。那该怎么办?范林的思路,跳出了“军事对抗”的框架,转向了更隐蔽、也更致命的领域——政治颠覆与内部瓦解。
他反复翻阅史书中关于梁国内部矛盾的记载,结合设定集里对梁国权力结构的模糊描述,一个大胆的、在这个时代堪称“异端”的计划,渐渐在他脑海中成型。
这日傍晚,范林觉得头昏脑涨,便决定出门透透气,在岐王府偌大的后花园里走走,理清一下最后陈述的思路。
夕阳的余晖给庭院染上一层暖金色,假山流水,亭台楼阁,别有一番静谧之美。范林正低头琢磨着如何用古人能理解的语言阐述“支持反对派”、“舆论战”、“经济制裁”等概念时,忽然闻到一阵清雅的香风。
他下意识地抬头,整个人瞬间僵在了原地。
不远处的九曲回廊下,一个身影正凭栏而立。
不再是朝堂上那身威严的玄色王袍,而是一袭如火的红衣。裙裾曳地,广袖流云,衬得那身影愈发窈窕修长。如墨青丝仅用一根简单的玉簪松松挽起,几缕碎发垂落颊边,柔和了那份逼人的英气,增添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慵懒与风情。夕阳的金光勾勒着她完美的侧脸轮廓,长长的睫毛垂下,看不清眼神,却无损其惊心动魄的美。
是女帝!褪去了岐王的伪装,身着女装的女帝!
范林只觉得呼吸一滞,心脏不争气地狂跳起来。设定集里的画像,朝堂上的惊鸿一瞥,都比不上此刻亲眼所见带来的震撼!那种介于王者威严与女性柔美之间的独特气质,简直让人移不开眼睛。
他几乎是本能地,嘴角不受控制地向上扬起,露出了一个混合着惊艳、欣赏、以及……或许还有那么一丝痴迷的笑容。目光更是直勾勾地,毫不掩饰地定格在那抹红色的身影上,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了她。
女帝似乎察觉到了视线,微微侧首,清冷的目光扫了过来。当看到是范林,尤其是看到他脸上那毫不避讳、甚至有些失礼的专注神情时,她那好看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随即又恢复了平静,仿佛只是看到了一棵树,一块石头。她什么也没说,只是淡淡地收回目光,继续望着池中的游鱼,但周身那股生人勿近的冷意,似乎更浓了几分。
范林被那清冷的目光一扫,这才猛地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连忙低下头,脸上火辣辣的。完了!又被抓包了!这次是偷看人家换装(虽然不是故意的)!他在心里哀嚎,感觉自己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机会又要被自己蠢没了。他不敢再多待,几乎是落荒而逃般地离开了花园。
女帝望着范林仓皇离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极淡的厌恶。轻浮,无礼,看来那日的殿前失仪并非偶然。若非姬如雪再三保证此人确有奇异之处,她根本不会给他三日后的机会。罢了,且看他三日后,能有何等高论。若仍是徒有其表……女帝眼中寒光一闪而逝。
三日之期,转瞬即逝。
岐国议政殿内,气氛庄重肃穆。女帝高坐王位,依旧是一身玄色王袍,珠帘遮面,威仪天成。下方,分列着岐国的文武重臣,李星云、张子凡和姬如雪也获准列席旁听。范林则站在大殿中央,略显孤单,但背挺得笔直。
议题很快切入正轨:如何应对梁国在边境日益频繁的军事调动和小规模挑衅。
一位满脸虬髯的武将率先出列,声如洪钟:“殿下!梁贼欺人太甚!末将以为,当立即增兵边境,予以迎头痛击!让朱温老儿知道,我岐国不是好惹的!”主战派的声音铿锵有力。
另一位文官模样的老臣则持重地反驳:“李将军勇武可嘉,然梁国势大,国力远超我岐国,若正面开战,恐非良策。不如加强边境守备,遣使斡旋,以柔克刚。”主守派考虑的是现实国力。
两派大臣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主战派认为示弱只会助长梁国气焰;主守派则担心一旦开战,岐国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殿内的气氛渐渐变得有些沉闷。
女帝端坐其上,静静地听着,手指偶尔轻敲扶手,看不出喜怒。但范林能感觉到,无论是主战还是主守,似乎都没有真正让她满意。这两种策略,都太过常规,也太过被动。
就在争论陷入僵局之时,女帝清冷的声音响起,目光落在大殿中央的范林身上:“范林,三日已过。你有何见解?”
顿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范林身上。有好奇,有不屑,有审视。李星云和张子凡也屏息凝神,想看看这个神秘兮兮的家伙能说出什么来。
范林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拱手朗声道:“回禀殿下!诸位大人所言,战、守二策,皆有其理。然,范林以为,皆非上策!”
一语惊四座!
“狂妄!”
“黄口小儿,安敢大言不惭!”
立刻有大臣出声呵斥。
范林不慌不忙,继续道:“战,则国力不殆,胜负难料,即便小胜,亦会引来梁国更大报复,得不偿失。守,则过于被动,徒耗国力,长此以往,军心民心皆疲,终非长久之计。”
他顿了顿,环视一圈,目光最终落在珠帘后的女帝身上,声音提高了几分:“范林有一策,或可不必大动干戈,而能令梁国自顾不暇,甚至……从其内部,不攻自破!”
“内部不攻自破?”女帝的声音起了一丝微不可察的波澜。
“正是!”范林胸有成竹,“梁国看似强大,实则内患重重!朱温篡唐,得国不正,天下心怀唐室者甚众,此其一。梁国内部,朱友珪、朱友贞等皇子争权夺利,矛盾日益激化,此其二。朱温晚年多疑暴虐,诛杀功臣,宿将旧部人人自危,此其三!”
他引用的这些,部分来自史书,部分来自他对剧情的模糊记忆,但在此刻说出来,却显得有理有据,直指要害。一些原本不屑的大臣,也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范先生之意是……”一位文官忍不住问道。
“策反!离间!支持其内部反对势力!”范林掷地有声,“我们可以暗中联络梁国内部对朱温不满的将领、官员,甚至……那些有意争夺储位的皇子!提供他们必要的……‘支持’!”
“如何支持?”女帝直接问道。
“情报、有限的资金、甚至……必要时,可以帮助他们‘制造’一些‘意外’。”范林的声音压低了一些,带着一种冷酷的意味,“比如,某个坚定主战、对岐国威胁巨大的梁国边将,突然‘暴毙’?或者,朱温收到某些关于他儿子们图谋不轨的‘确凿证据’?”
大殿内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这已经不是传统的军事谋略了,这是赤裸裸的阴谋、颠覆!是台面下的刀子!在这个讲究“两军交战,各为其主”的时代,范林提出的方案,太过阴狠,也太过……超前!
就连李星云和张子凡都震惊地看着范林,没想到他能想出如此……不择手段的策略。
范林却越说越自信:“同时,我们可以在梁国境内散播谣言,夸大其内部矛盾,渲染朱温的残暴,煽动百姓对梁廷的不满。让梁国自己乱起来!当朱温忙于扑灭内部的火苗时,他还有多少精力来边境挑衅?”
他最后总结道:“此策,可称之为‘釜底抽薪’!或‘内部颠覆’!核心便是不与敌正面争锋,而攻其必救,乱其心腹!将战场,从边境,引入梁国的朝堂之上,引入朱温的卧榻之旁!”
大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范林这番大胆而狠辣的谋划震住了。
珠帘之后,女帝的目光锐利如剑,仿佛要穿透帘子,将范林彻底看透。她放在扶手上的手指,无意识地收紧了。
这个方案……前所未有!完全跳出了战争的固有模式!将政治阴谋运用到了战略层面!虽然手段阴险,但……若运用得当,或许真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尤其是对于国力处于弱势的岐国而言,这无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破局思路!
她需要时间消化,也需要评估其中的风险和可行性。但不可否认,这个叫范林的年轻人,确实给她带来了……惊喜。
良久,女帝缓缓开口,声音依旧平静,但殿内所有人都能感觉到,那平静之下涌动的暗流:
“范林,你的策略……很有趣。”
“详细写一份条陈,呈上来。”
“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