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军压境的阴影越来越近,襄阳城的备战氛围也愈发紧张。这天清晨,我(林越)刚巡查完西城墙的防御工事,就被负责兵器打造的丐帮弟子拉到了城外的铁匠铺——原本计划改良的弓箭和投石机,竟卡在了最关键的环节。
铁匠铺里一片狼藉,断了弦的弓箭散落在地上,几架半成品投石机歪歪扭扭地立在角落,几个铁匠师傅正围着一块烧红的铁坯发愁。看到我来,负责的弟子王二赶紧迎上来,脸涨得通红:“林长老,您可来了!这弓箭的弓弦总断,投石机的支架也撑不住力道,试了好几次都失败了,再这么下去,等蒙古人来了,咱们手里的家伙都不管用啊!”
我蹲下身,拿起一把断了弦的弓箭,仔细看了看弓弦的接口处——用的是普通麻绳,缠绕的方式也很粗糙,难怪承受不住拉力。再看投石机的支架,木材选的是普通的松木,纹理松散,根本经不起反复拉扯。
“这弓弦不能用麻绳,得用更坚韧的材料,比如牛筋或者鹿筋,缠绕的时候要按照‘十字交叉法’,这样才能分散拉力。”我指着弓箭,跟铁匠师傅解释,“还有投石机的支架,松木太脆,得换成枣木或者榆木,再在关键部位加上铁箍加固,这样才能撑住石头的重量。”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铁匠皱着眉:“林长老,您说的这些我们都懂,可牛筋和鹿筋太贵了,咱们丐帮经费紧张,买不了多少;枣木和榆木也不好找,城里的木匠铺都被朝廷征去修军营了,剩下的木料根本不够用。”
我心里咯噔一下——这倒是我没考虑到的问题。之前光顾着设计改良方案,却忽略了材料和工匠的短缺。要是解决不了这些,再好的设计也只是纸上谈兵。
“这样,你们先试着用现有的材料改进,比如把麻绳和布条编织在一起,暂时替代牛筋,我去城里找找看,有没有多余的木料和懂行的工匠。”我放下弓箭,心里盘算着——襄阳城这么大,肯定有隐藏在市井里的能工巧匠,说不定能找到解决办法。
离开铁匠铺,我带着两个丐帮弟子在襄阳城里转悠。街上的百姓大多在忙着储存粮食、加固门窗,偶尔能看到几个挑着木料的商贩,一问价格,却高得吓人——都是趁机抬价的奸商。
走到城东的一条小巷时,突然听到一阵“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夹杂着清脆的铜铃声。我顺着声音走过去,只见巷尾有一间不起眼的小铁匠铺,门楣上挂着一块褪色的木牌,上面写着“李记巧匠铺”。
铺子里,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正蹲在地上,手里拿着一把小锤,在一块铜片上敲敲打打,旁边还放着几个造型奇特的小机关——有能自动开合的小盒子,还有能用手摇杆带动的小风车。
“这位小哥,请问你这里能打造兵器吗?”我走进铺子,笑着问道。
年轻人抬起头,脸上沾着些许铜粉,眼神却很亮:“兵器?您要打造什么兵器?我爹以前是给军队打造兵器的,后来年纪大了,就开了这家小铺子,做点小玩意儿糊口。”
“我叫林越,是丐帮的。”我递过一块丐帮的令牌,“现在蒙古人要打过来了,我们想改良弓箭和投石机,可缺材料和工匠,不知道你能不能帮忙?”
年轻人眼睛一下子亮了:“蒙古人要来了?我爹常说,当年他打造的兵器,能把金兵打回老家!您要是信得过我,我跟我爹一起去帮你们!至于材料,我知道城外有个废弃的木料场,里面有不少枣木和榆木,就是得清理一下;弓弦的话,我能把普通麻绳和动物的筋腱混在一起煮,这样既坚韧又便宜。”
我又惊又喜,没想到在这么偏僻的小巷里,竟然藏着这样的能人。“太好了!要是你能帮我们解决这些问题,丐帮一定不会亏待你们!”
年轻人赶紧跑进后屋,喊出了他的父亲——一个头发花白、背有点驼的老人,手里还拿着一把磨得锃亮的铁锤。老人听说要对抗蒙古人,当即拍板:“林长老,您放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父子俩这就收拾东西,跟您去铁匠铺!”
父子俩一个叫李老栓,一个叫李小满,李老栓果然是老手,一到铁匠铺,就指出了之前兵器打造的问题:“这弓箭的箭杆太细,得加粗一点,箭头也要磨得更锋利;投石机的绳索不能用普通的麻绳,得用浸过桐油的麻绳,这样更耐磨。”
李小满则发挥了他的巧思,在投石机的支架上加装了一个小机关:“林长老,您看,在支架这里加个‘缓冲木’,石头投出去的时候,能减少对支架的冲击力,这样就不容易断了。”
接下来的几天,李老栓父子带着铁匠铺的师傅们,日夜不停地改良兵器。李老栓负责指导打造,李小满则负责设计小机关,我也时不时提出一些现代力学的建议,比如调整投石机的投掷角度,让石头能扔得更远更准。
可没过几天,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打造兵器需要大量的炭火,可城里的炭商趁机涨价,还限量供应,铁匠铺的炭火很快就不够用了。
“林长老,再没有炭火,咱们的兵器就只能停工了!”王二急得团团转,“我去跟炭商商量,他们说就算给再多钱,也只能给这么多,说是要留给朝廷用。”
我皱起眉头,这肯定又是主和派在背后搞鬼,想故意刁难我们。可现在跟他们硬拼不是办法,得想别的办法解决炭火问题。
“李老栓,除了木炭,还有没有别的东西能当燃料?”我问李老栓。
李老栓想了想:“以前在军队的时候,见过有人用‘煤’当燃料,火力比木炭还大,就是煤烟太大,不好处理。咱们襄阳城外的山里,好像就有煤矿,只是没人敢去挖。”
“煤矿?”我眼前一亮,现代不就是用煤当主要燃料吗?虽然煤烟大,但只要做好通风,就能解决问题。“王二,你立刻带几个弟子,去城外的山里找煤矿,注意安全,找到后先少量开采,试试能不能用。”
王二领命而去,李小满则琢磨着怎么解决煤烟的问题:“林长老,咱们可以在铁匠铺的屋顶上开个‘排烟口’,再在炉子旁边挖个通风道,这样煤烟就能排出去了。”
两天后,王二带着弟子们运回了第一批煤。李老栓试着用煤生火,果然火力旺盛,比木炭还好用。李小满设计的排烟口也很管用,煤烟顺利排了出去,铁匠铺里再也不像之前那样烟雾缭绕。
兵器改良的进度一下子快了起来。改良后的弓箭,射程比之前远了五十步,箭头锋利得能刺穿三层牛皮;改良后的投石机,不仅能扔得更远,还能精准地击中目标,李小满还在投石机上加装了一个“瞄准器”——用两根木杆做成“十字准星”,大大提高了命中率。
这天下午,我正在铁匠铺检查新打造的兵器,苏晴带着几个峨眉派弟子走了过来,手里还拿着几柄长剑:“林越,我们峨眉派的弟子们,也想把长剑改良一下,让它更适合战场厮杀,你能帮忙看看吗?”
李老栓接过长剑,仔细看了看:“苏姑娘,这长剑的剑身太窄,劈砍的时候容易断,得加宽一点,剑把也得加长,这样握起来更稳。”
李小满则在一旁补充:“还可以在剑鞘上装个‘机关扣’,拔剑的时候更方便,不用再费劲地拔出来。”
苏晴高兴地说:“太好了!那我们就把长剑交给你们,一起改良!”
接下来的日子,越来越多的江湖门派弟子和朝廷士兵,都拿着自己的兵器来铁匠铺改良。李老栓父子和铁匠师傅们忙得不可开交,我也经常过来帮忙,有时候还会给大家讲一些现代兵器的原理,比如如何利用杠杆原理增强投石机的威力,如何通过调整箭头的形状减少空气阻力。
这天晚上,铁匠铺终于完成了所有兵器的改良,堆在院子里的兵器闪闪发光,有改良后的弓箭、投石机、长剑,还有一些李小满设计的小机关,比如能自动触发的陷阱、能发出警报的铜铃。
“林长老,您看,这些兵器肯定能打退蒙古人!”李小满拿着一把改良后的弓箭,兴奋地说,“我试了好几次,这弓箭能射穿一百步外的木板!”
我拿起弓箭,拉满弓弦,对准远处的一棵大树,“嗖”的一声,箭头精准地射中了树干,深深嵌入其中。“好!有了这些兵器,咱们就更有把握守住襄阳了!”
正在这时,城外传来一阵马蹄声,是情报堂的弟子回来了:“林长老,蒙古大军离襄阳只有三天路程了!曹友闻将军派人来说,朝廷的援军已经到了城外,让咱们做好配合准备!”
我心里一紧,蒙古大军终于要来了。但看着眼前的兵器,看着身边充满信心的弟子们和李老栓父子,我又放下心来。有了改良后的兵器,有了齐心协力的军民,有了四大门派的联盟,就算蒙古人来势汹汹,我们也有信心守住襄阳。
“王二,你立刻组织弟子,把这些兵器分发下去,每个防守点都要配备足够的弓箭和投石机。”我下令道,“李老栓父子,辛苦你们再检查一遍所有兵器,确保没有问题。苏晴,你联系其他门派,让他们做好战斗准备,随时支援。”
大家纷纷领命而去,铁匠铺里只剩下我和李老栓父子。李老栓看着院子里的兵器,感慨地说:“林长老,我活了这么大岁数,从没见过这么好的兵器,也从没见过像您这样为百姓着想的人。有您在,咱们襄阳一定能守住!”
我拍了拍李老栓的肩膀:“老人家,守住襄阳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等打退了蒙古人,咱们再一起打造更好的东西,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
李小满也激动地说:“林长老,到时候我要打造一辆能自动行走的马车,还要打造一个能飞上天的风筝,让大家都能看看!”
我笑着点头,心里充满了希望。虽然蒙古大军即将到来,但我知道,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不仅要守住襄阳,还要打退蒙古人,为南宋争取更多的时间,为华夏文明保留一丝希望。
回到丐帮总部,耶律齐正在和曹友闻将军商量防守策略。看到我来,曹友闻将军赶紧迎上来:“林长老,听说你们改良了兵器,真是太好了!朝廷的援军虽然到了,但兵器不如你们的精良,能不能也给我们的士兵分一些?”
“当然可以!”我笑着说,“曹将军,咱们现在是盟友,理应互相帮助。明天我就让人给你们的士兵送去一批改良后的弓箭和投石机,再派几个弟子教他们怎么使用。”
曹友闻将军高兴地说:“太好了!有了这些兵器,咱们的胜算又大了几分!林长老,明天咱们一起巡查防线,商量一下具体的配合方案吧。”
“好!”我点头同意,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明天的安排。蒙古大军还有三天就到了,我们必须在这三天里,做好最后的准备,确保每一个防守点都万无一失。
夜深了,襄阳城渐渐安静下来,只有铁匠铺还亮着灯,李老栓父子还在检查兵器。我站在丐帮总部的屋顶上,看着远处漆黑的夜空,心里暗暗发誓:这一次,我一定要带领大家守住襄阳,不让蒙古人前进一步,不辜负所有人的信任和期望。
怀里的青铜丐钵微微发热,像是在回应我的决心。我知道,接下来的战斗会很艰难,但我有信心,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取得胜利。襄阳的百姓在等着我们,南宋的江山在等着我们,华夏的未来在等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