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同、苏建民等人看着台上沉稳大气的李南,眼中都露出了极其满意的神色。
这个典型,树得值!这个年轻人,前途无量!调研座谈会结束后,
郑同副部长在众人的簇拥下走向车队准备离开。临上车前,他特意停下脚步,
对陪同的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方家正吩咐道:
“家正同志。”
郑同的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德市新区分局此次破获特大案件,战果辉煌,意义重大。
参战干警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和过硬本领,值得全省乃至全国公安系统学习。
部里对此高度重视。”
他略微停顿,目光扫过一旁的苏建民和甘长保等人,继续说道:
“表彰先进,激励斗志,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你们省厅要抓紧时间,
尽快把这次案件中表现突出、符合立功受奖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名单,
以及详细的事迹材料,按程序整理好,报到部里来。要实事求是,也要体现力度。
部党委等着你们的报告,会尽快研究批复。”
这番话,看似是正常的工作程序要求,但“高度重视”、“尽快研究批复”等用词,
以及当着苏建民这位省政法委副书记的面明确提出,无疑传递了部里决心大力表彰、
绝不会拖延或打折扣的明确信号。方家正立刻心领神会,郑重表态:
“请郑部长和部党委放心!我们一定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标准,完成材料上报工作!”
郑同点了点头,这才上车。公安部一行并未在德市过多停留,车队直接驶往省城。
在省公安厅用了顿简单的工作餐后,下午便直接前往机场,返回京城。
午饭后,在省厅安排的一间安静休息室内,郑同拨通了苏建民的私人手机。电话很快被接通。
“建民啊,”
郑同的声音比公开场合时放松了许多,带着一丝熟稔,
“我这边准备去机场了。”“郑哥,这次辛苦您专门跑一趟了。”
电话那头,苏建民的声音也显得颇为亲近。两人同属一个派系,渊源颇深,私下里以兄弟相称。
“应该的。案子确实办得漂亮,下面的同志也确实辛苦了。”
郑同先是肯定了一句,随即话锋自然一转,语气依旧平和,却意有所指,
“这次下来,感受很深。尤其是临海省政法系统,在你的牵头指导下,打出了威风,
打出了士气,打出了很好的局面啊。”
苏建民立刻谦逊回应:
“郑哥过奖了,主要还是基层的同志们努力,我们只是做了些分内的工作。”
“诶,”
郑同轻轻打断了他,声音压低了一些,显得更为推心置腹,
“建民,你我都知道,现在上面啊,强调的是担当作为,是实绩导向。
尤其是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全这方面,出了成绩,那就是硬邦邦的政绩。
临海这次,可是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样板和契机啊。”
他并没有把话说得非常直白,但点到即止:
“向前同志年底就到站了,省里政法这摊子,需要一位像你这样,既有丰富经验,
又能打硬仗、能出实绩的同志来挑更重的担子,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现平稳过渡。”
“这次案件的成功侦破,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脚嘛。说明我们的队伍是有战斗力的,
说明我们的工作方向是正确的。部里这边,也会适时地从上面对临海的经验和做法,
给予必要的关注和肯定。这对于凝聚共识,营造一个...嗯...‘水到渠成’的氛围,是很有帮助的。”
郑同的话说得非常含蓄,但核心意思清晰无比:上面有意借此次大案成功破获的东风,
为苏建民接任省政法委书记造势,而公安部将会从侧面给予支持和声援。
这是高层之间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和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