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雾霭弥漫,云层低垂。 ??
群山之间,晨光方现。山巅却已有明光流照。
一道长阶自山脚蜿蜒直通观门,阶数近万,如通天之径。
观内建筑层叠,经声不绝,诵唱之音绵延起伏。 ??
这座道观规模宏大气势庄严,观中央辟有一处广阔石坪,纵横有百步,皆以青石铺就。
坪地空旷,唯有一青铜巨鼎,高约两人,三人合围之粗,看似朴厚无华。细观则可见鼎身四周刻有云纹仙鹤,古朴凝重,肃穆非凡。
此时,霞光独照石阶,忽而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方响起。
不一会一粉雕玉琢的五六岁小道童气喘吁吁的跑进殿内哭喊道。
“师傅!不好啦!外面来了一个虎背熊腰的妖怪打进来了!”
大殿之中一群人在做着早课,唯有一身穿青袍的鹤发仙容的老道背手站在门口处。
一听道童话语眉头一皱,甩腕手中拂尘扫在道童脸上。顿时后者一个跟头扑在蒲团之上。
张老道缓声道:“大殿之内!喧哗成何体统!”
说完又声音高了一度,拂尘点向爬起来的道童脑袋,“再说此乃道教祖庭之一,何方妖怪敢在此放肆?”
粉嘟嘟小脸的道童苦着个脸道:“我亲眼看见的!那妖怪站在大门口老高了!守山的师兄都看见啦!”
一边揉着头继续嘟囔着,“还是外门的陈师兄叫我来通知你哒!”
张老道顿时一摸胡须。陈志明是外门大弟子,一向沉稳可靠。要不是无心常伴青灯,只怕是早已经进入内门了。
于是出声询问道:“那他有嘱咐你什么吗?”
粉脸道童想了想,哭着脸回道:“我忘了~”
但在张老道刚要点他头时,脸上哭容突然一顿。道童回忆着说道。
“但那人非常非常高!而且眼睛好奇怪,是三个颜色的!”
这时不仅仅是张老道,大殿之内‘专心’念经的众人声音也顿时一小。
张老道回身瞪了一眼众人,在涨起来的声音中转身连忙蹲下。急色问道:“是哪三种颜色啊?”
道童委屈巴巴的说道,“我忘了。”
这时老道又在降低的念经声中问道:“有没有青、黄、紫这三种颜色!”
道童眼睛翻了翻,疑惑的回道:“好像有~”
张老道一时无语,见问了也是白问。起手弹了道童一个脑瓜崩。也没管后面停下来的念经声,连忙步履飞快的跑向山门。
这时旁边带领众人念经的张大师兄走了过来,一把抱起道童好奇问道:“我可是知道陈师弟偷偷带你下山去听过评书。
你可骗不了我。快说,到底是不是李真君来了?”
道童在大师兄的怀中两眼一片机灵,看着远去的老道背影得意道:“就是!谁让师傅整天罚我!”
话音方落,远处一杆拂尘射空而来。在道童的眼中越来越大。
啪~
“啊!师傅…徒儿错啦~”
而另一边急匆匆赶至山脚的张老道连忙整理了一下仪容。
调整了一下呼吸,迈着四方步持着拂……玉如意向山门走去。
一眼就见到被众人围绕的彪形大汉,身材比之各处收集的消息里面还要高一些。
约莫有个十二尺高了(本书参考的是评书当中23厘米,约为2.67米的样子)。果然是三色同心环瞳,眉间云纹、断锋卧蚕眉。生的好一副神人面相。
而张老道也是有道真修,比之在场众人更能感受到真君那威如渊海的气势。
虽然此处是他的山门,可无匹的气魄让向前走去的老道竟然有一股上前参见的感觉。
四方步越走越不稳,临近一丈之时更是只得停下不成‘四方’的脚步。心中也越发惊愕,小时候见到的有道人仙威压也没有令他如此不堪!
一边压抑兴中激荡,一边抬手作揖道:“鄙人张冕阳,添为青城山观主。今日得见仙君,真是不枉此生!”
李付悠低头看着仙风道骨的张老道回了一礼,好奇问道:“张道长是否已经收到龙虎山传出的消息了?”
张老道一边展袖作请,一边心中嘀咕。‘什么龙虎山的消息,那不就是你传过去的吗?’
陪同在一旁笑着道:“收到了,那溺婴怨海各派早有记录。
甚至在明朝时就由龙虎山的前辈牵线领头想要除掉这‘人灾’。”
“哦~”这李付悠倒是真不知道,作洗耳恭听状。
“唉~”老道也是长叹一声,讲解道:“可惜事情成了也没成。
当时各派都以为除掉了,可方过了短短三十年又在豫章之地发现了溺婴怨魂的景象。
多方调查下发现此魔已经成了气候,只要各地溺婴不绝,则此魔不灭。
可当时各地溺婴成风,绝了此恶习比除魔还难!”
李付悠迈步向前,旁边瘦小的老道竟然能够跟上。“所以就一直拖着?”
张老道看着石阶两旁的参天古树,摇头道:“非也~
当时各派除了溺婴怨海已经是元气大伤,能登仙位的真人都兵解了数位。无奈由崂山派的高人想了一个办法。”
说道出处,张老道神情肃穆一转脚步走入一条通向山顶的小道。
“当时先辈提出以魔制魔!先擒来一位九子鬼母!
既然那溺婴是因为不得生而怨成魔!那就给祂找个‘妈’!”
跟在后面的李付悠都不由佩服这些古人的奇思妙想,竟然能想出如此‘妙计’!不由继续问道:“结果呢?”
张老道前面悠悠倾述着:“后来众派一合计也只有这个办法试试。
先是由龙门、茅山、上清等派一起擒来一位九子鬼母。后由众派研究的《三坛镇秽酆都考召六洞天魔大醮仪》。
设内外三层坛城,外坛布“二十八宿旗”,内坛悬“三清神幡”,隔绝邪魔入侵。以‘镇煞困魔符’封锁怨气。
炼了整整十年,终于以九子鬼母为核心周转念经送往幽冥。”
李付悠好奇道:“这里面怎么没和尚?”
张老道头也没回道:“念经送入幽冥的就是和尚~”
李付悠知道故事没有讲完,继续跟着。此时快到山顶,
果然,张老道又是一叹,“当时和尚里也有几个净土宗等门派脾气硬的,诵往生经的大和尚就耗死了十一个。
就这样管用了百年,期间让众人没有想到的是九子鬼母渐渐变成了百子鬼母,然后变成了千子鬼母。
最后在二百多年前更是达到顶峰成为了前所未有的万子鬼母王!”
老道一脚踏入山巅,已经见的得红日巡天。眼神昏暗的回首对视着三色同心环瞳。
嘶哑道,“恰逢明末乱世至,万子鬼母王要借众人怨气开辟幽冥界域成鬼神时…
反被远远低估的无尽的溺婴怨海…
吞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