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制衣”有限公司高效的运作了起来。
徐琳娜——“晨曦制衣”有限公司的设计总监,是一位和周娉婷年岁相近、气质干练的优雅女性。
陆康庭经朋友介绍,将她花了高价从临市某知名服装厂挖了过来。
到岗后,徐琳娜几乎没有丝毫停歇,便立刻带领着设计团队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当中,不仅给“晨曦制衣”有限公司带来了成熟的设计理念,更带来了一套严格且高效的工作流程。
周娉婷对其能力相当的满意。
经过半个月的加班加点的赶稿,徐琳娜带领着设计团队便拿出了20套春夏系列校服的的设计方案。囊括了春夏秋冬四个系列。
而后又经过周娉婷与陆康庭,以及“晨曦制衣”有限公司初代管理层的数轮激烈讨论和仔细斟酌,在经典与创新之间找到了完美平衡,最终选定了7个款式——一款西装外套配西裤和短裙、一套针对男女生的综合因素而在细节处略有差异的运动服、一款poLo衫搭配短裤和短裙,以及冬款的一套迷彩的冲锋衣棉服。
校服款式定下来以后,接下来便是关于面料的选择了。
“徐总监,明天你和陆经理一起去一趟苏城吧,‘术业有专攻’,面料方面还得仰仗你的专业眼光。”周娉婷最近变得有些嗜睡,陈予默强烈要求她不能再去四处奔波了。
可为了确保面料的品质,周娉婷只好真诚的邀请徐琳娜和陆康庭一同前往苏城进行面料的采购。
周娉婷深知,对于服装而言,设计是灵魂,而面料则是承载灵魂的骨血,两者相辅相成,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严肃对待。
“谢谢周总的信任,我一定会确保设计理念和面料品质可以在每一件衣服上都能得到完美的融合与表达!”徐琳娜对自己设计的衣服也有着独特的情怀,周娉婷的安排正中她的下怀,便欣然同意了一同前往。
最终,在徐琳娜的主导下,七款风格各异的校服所需的主料、辅料,包括针织、梭织、里布乃至纽扣、拉链等配套都完成了最终的确认与封样。
回到金城后,一行人一刻也未停歇,便立刻投入了样衣的制作阶段。
徐琳娜带领着设计团队,将最终选定的六款设计稿,全部转化为了精确的工业纸样。
纸样一经确定,便被第一时间送到了负责样衣制作的孙大师傅手中。
孙耀庆孙大师傅是一位约摸着六十岁左右,不苟言笑,但手艺精湛的老裁缝,其地位在行业内更是公认的“泰斗级”人物。
他和曾曦晴的父亲曾伯谦是老友,原本已退休,颐养天年了,可曾曦晴为了给儿媳妇撑场面,愣是软磨硬泡的请他老人家出山来给周娉婷的“晨曦制衣”有限公司坐镇把关,充当一年的“定海神针”。
孙师傅裁布几乎不需要用尺子量,只消眯眼扫过顾客的身形,然后再随手在布料上画上那么几道线,裁出来的衣片拼合时便能严丝合缝,人送“孙一眼”的称号。
徐琳娜指着其中一张设计稿与孙师傅认真沟通,详细讲解了自己的设计要点、工艺要求以及需要注意的细节。
“孙师傅,这件西装外套的领子,翻折线一定要做得干净利落,需要体现出学生们的精气神。还有这衬衫的袖衩要采用宝剑头的设计,工序相对会复杂一些,所以要麻烦您多多费心。”
孙大师傅一脸淡然的点了点头,接过图纸和纸样后便不再多言。
孙大师傅将图纸在工作台前上徐徐展开,布满老茧的指腹时而轻轻抚过纸样上关键的弧线与接缝处,时而闭眼感受成衣后的立体轮廓与穿着动态。
思忖了大约十分钟,孙大师傅便胸有成竹的合上了图纸。而后,孙大师傅手持着粉片,对着相应的面料,手腕便“唰唰唰”的在布面上稳健的游走,不多时便勾勒出了流畅的衣片轮廓线。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几乎不见丝毫迟疑,手中的那把裁刀在他手中也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力,沿着粉线精准游走,裁出的衣片边缘光滑利落,弧线那叫一个完美。
孙大师傅露的这一手功力,使得在一旁旁观的周娉婷等人都不由得啧啧称奇,叹为观止。
接下来便到缝制阶段了。
只见孙大师傅戴上了那枚已陪伴他多年的顶针,眯着眼,而后伏在一台老式的缝纫机前,神情专注的引导着布料在缝纫机上丝滑游走,每一个对位记号,每一道缝份的宽窄,他都处理得一丝不苟。
缝纫机的机针“哒哒”作响,如同沉稳的心跳。而在处理徐琳娜特意强调的西装领时,孙大师傅巧妙的运用了传统归拔工艺,借助熨斗的温度与力度,耐心地将平面的领片塑造成贴合颈部的优美立体弧线。
每一次归拔,每一次定型,都精准无误。
而那个“宝剑头”袖衩,更是展现了孙大师傅极致的耐心与功力。
孙大师傅先是从工具箱里取出那把他用了大半辈子、刃口都已磨得极薄的特制小熨斗。
给熨斗通上电后,孙大师傅凭借着他的指尖记忆,精准地感知着温度的变化,恰到好处的拿捏了定型的火候。
接着,孙大师傅取来裁切好的袖衩布片,用喷壶微微润湿后,用镊子尖辅助着,进行了第一次折叠。
这期间,布片边缘必须与背面的粘衬精准对齐,误差不能超过一毫米。
小熨斗的尖角此刻成了他手指的延伸,带着恰到好处的压力和温度,缓缓划过折边,蒸汽细微地“嘶”响,一道清晰平直的折痕便固定下来。
然后是更精密的第二次、第三次折叠,直到那个标志性的“宝剑头”立体形态被逐渐构建成型。
当折叠部分完美无瑕后,便到了最关键的手针固定阶段。
孙大师傅选用了极细的手缝针和与面料同色的丝线。穿针引线后,针尖从特定的位置精准刺入,在内部穿过两三根纱线,再从另一侧穿出,线迹完全隐藏,只在外部留下一个几乎看不见的针眼。
整个过程全靠手指的触感来把握进针的深度和位置,确保表面平整,内部牢固。
就这样,一针,一针,如同微雕。
当一个完整的“宝剑头”在他手中成型,棱角锐利,两边完全对称,且线迹无踪时,他才轻轻舒了一口气,嘴角露出一丝满意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