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哒——”
“娉婷回来啦!”正坐在客厅看新闻的陈彩月看到周娉婷回来,笑得见牙不见眼。
“嗯,奶奶,我回来了!”周娉婷乖巧地走到老人身边坐了下来。
陪着老人看电视,聊聊天,是萍水相逢的两个人增进感情的最佳方式。
屋子里弥漫着淡淡的艾草香和陈奶奶煮的安神茶的暖意,让周娉婷紧绷了一晚的神经渐渐放松下来。
“奶奶,今天我妈……和我道歉了。”良久,周娉婷的声音响了起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雀跃。
陈奶奶敏锐地捕捉到了她语气里的变化,慢慢将老花镜往下拉了拉,侧过身,布满皱纹的脸上满是慈祥的关切,“哦?那敢情好啊。看你这神情,像是……心里头松快了些?”
周娉婷点了点头,靠在老人身边柔软的沙发垫上,回味着重新回归“来时路”的幸福。
她简单地和陈奶奶复述了回去后的情形,当然并没有过多描述细节的难堪。
但陈奶奶活了大半辈子,听弦音而知雅意,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洞悉一切的光芒。
“好,好啊!”陈奶奶听完,轻轻拍着周娉婷的手背,连说了两个“好”,脸上的笑容更深了,带着由衷的欣慰。
“血脉亲缘,本也是割不断的根。你爸能醒过神来,当起这个‘一家之主’,把歪了的树扶正,这是天大的好事!你妈……唉,也是个糊涂了一辈子的可怜人,如今知道错了,肯改过,那就是你的幸运。”
她顿了顿,目光温和地看着周娉婷,“孩子,你能释怀,奶奶替你高兴。毕竟背着怨恨走路,那太沉重了。”
周娉婷感受着老人手心的温度,心里暖融融的,忍不住又分享了一个更私密的消息:“嗯……奶奶,还有件事。我爸……我爸私下跟我说,他……他要给我买套房子。”
“哦?”陈奶奶眉梢微挑,脸上欣慰的笑容未变,但眼神里却多了几分思索的深意。
她没有立刻说恭喜,而是端起旁边的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抿了一小口,动作缓慢而从容。
“你爸有这个心,是好事。”陈奶奶放下茶杯,声音依旧温和,但语气却带上了一丝过来人的清醒,“说明他是真心想补偿你,想给你一个实实在在的依靠。他有这份心,奶奶也替你高兴。”
周娉婷点点头,看着奶奶,知道她还有下文。
“不过啊,娉婷,”陈奶奶话锋一转,语气变得语重心长,“奶奶活到这把年纪,见过了太多事。这亲人之间的感情啊,最是奇妙。帮衬是情分,不帮衬是本分。情分是本分,本分是情分,这里头的度,要拎得清。有边界感那情分才能长长久久。”
陈彩月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慈爱中还带着不容置疑的智慧:“你爸想补偿你,给你买房,是心疼你,是他的情分。但你要记住,这不是他欠你的,我觉得你不应该认为这是你应得的。你爸给你买房给你,是情,是爱;不给,也是理。你千万不能把这‘情分’,当成了理所当然的‘本分’。一旦有了‘该得’的念头,这情分就变味了,以后就容易生怨怼,生嫌隙。”
周娉婷认真地听着,心头微震。
奶奶的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她对亲情更深的理解。
“奶奶也有兄弟,我的妈妈,”陈彩月顿了一下,似是回忆往昔,眼神悠远,沉默了片刻,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茶杯,“……是个拎得清、明事理的。”
她轻轻叹了口气,仿佛又看到了几十年前的光景:“彼时的我刚嫁人不久,仗着自己是娘家唯一的闺女,总爱回娘家打秋风。看见娘家有点好东西,也总想着法儿往自己小家划拉。而我那弟媳啊,是个软乎性子,心里有委屈也不敢说,只会偷偷抹眼泪。”
陈奶奶的眼神里带着一丝对当年自己所作所为的懊悔:“我那时候糊涂啊,觉得娘家贴补闺女是天经地义,我是回自己家,拿点东西怎么了?弟媳?那终究是‘外人’!怎么抵得过血脉相连?直到……”
陈奶奶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深深的感慨,“直到我弟媳给我们老陈家添丁进口,前后共生了三个娃,还都是结实的小子!这可把我妈给高兴坏了。但慢慢地,我妈对我的态度,开始有了些许变化。”
周娉婷屏息凝神,专注地听着。
“记得有一次,我又回娘家,那天我妈和弟媳正在逗着刚满月的小孙子,笑得合不拢嘴。我张口就让弟媳去给我下碗面条,还让她给我准备点鸡蛋,待会我走的时候好带走。我妈一开始并没有说什么。等弟媳走开了,她就把我叫到院子里。”
陈奶奶的声音带着一种重现场景的庄重。
“我妈当时就坐在那张老藤椅上,抱着小孙子,看着我的眼睛,说了我这辈子都忘不了的话。”
陈奶奶模仿着母亲的语气,缓慢而清晰:“‘彩月啊,你如今是张家的媳妇了。张家才是你的家,你的根。娘家,是兄弟的家。你回来,是客。客,要有客的礼数,客的分寸。’”
“我妈看着我一脸的不服,也并不惯着,继续说道:‘你兄弟娶了媳妇,成了家,这家里的一针一线,一粒米一滴油,都是你兄弟和你弟媳的共同财产。同时,他们也担着这一家子养家糊口、生儿育女的重担。你也是当娘的人了,该知道这担子有多沉。’”
陈奶奶眼中泛起泪光,声音带着对母亲智慧的敬服:“‘姐弟之间有困难,互相帮衬,那是情分,是骨肉相连的道理。但把手伸得太长,总想着占娘家的便宜,那就是恬不知耻了!’‘恬不知耻’这个词我妈她说得很重,带着发人深省的警醒的意味。”
“‘你想想,你每次空手来,满载归,你弟媳心里是什么滋味?她嘴上不说,心里能不怨?能不觉得委屈?这日子长了,她能跟你兄弟没矛盾?能不跟你这个做大姑子的生分?’”
“我妈看着我的眼睛,语重心长:“‘彩月,古人云‘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不是说要断了你跟娘家的情分,而是说这水有了自己新的归处。娘家兄弟的家,也有了新的女主人。你弟媳,就是我们家日后的当家人!你得敬着她,体谅她,不能让她难做!’”
陈奶奶深深的吸了口气,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母亲话语的分量:“娉婷啊,娘家对你的帮衬,你要主动放在明处,要分时候,更要懂分寸!‘救急不救穷,救难不救懒’。真需要娘家帮衬,你就大大方方跟兄弟弟媳商量,该记的人情记着,该还的时候想着还!”
陈奶奶撮了一口茶,润了润喉咙后,继续开解道:“你不能觉得娘家亏欠了你,你就认为这一切就都是理所应当的了。有这样想法的你,和你妈妈之前的重男轻女,还有之前你兄弟对你的索取和压榨的做法不就一样了吗?日子久了,你说会不会出现新的嫌隙?你爸爸给你买房子,补偿了你的同时,也是给你兄弟的小家添堵,是往你弟媳的心里扎刺啊!”
“我妈最后说:‘你想让兄弟日子过得好,想让他夫妻和睦,就得先学会把手收回来,把心摆正了!情分是情分,利益是利益,得分清楚了!你要多设身处地的为亲人着想,要有分寸,要有边界感!这样,你才是真正为兄弟好,也才是长久维系娘家情份的正理!’”
陈奶奶讲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看向听得入神的周娉婷,目光灼灼:“娉婷,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我妈说得对!我嫁了人,自有婆家该担着我的生活。娘家,是兄弟和弟媳要继续拼搏前进的家。我总回去占便宜,抢资源,那不是亲,那是害!害得兄弟为难,害得弟媳委屈,害得自己落下个不懂事的坏名声!”
“从那以后,我回娘家,再不敢空手,能帮衬弟媳就搭把手,东西该给侄子买的就买,但绝不会再伸手往娘家划拉东西。兄弟姐妹之间互帮互助,有情有义,这路才能越走越宽啊!”
陈奶奶拍了拍周娉婷的手,慈爱的说道:“所以啊,娉婷,奶奶今天跟你说这些,就是想告诉你,你爸给你买房的心意,你领情,但更要记住你爸现在那个家,是你弟弟和弟媳在传承。”
“你爸的钱,说到底,是他们那个大家庭的。你爸愿意拿出来补偿你,是他的心意,你要感恩。但你自己心里一定要有杆秤!不能觉得这钱就该是你的,更不能因此就想着以后还能理所当然地从娘家得什么好处。”
“你还年轻,将来肯定还会有自己的家庭!所以现在你跟娘家,情分要暖,该走动就多走动,该关心就多关心。但在利益上,”陈奶奶的眼神异常严肃,“一定要划清界限!”
“那是你弟弟弟媳的家,不是你随时可以回去伸手的地方!这样,你爸才不为难,你弟媳心里才舒服,你们这好不容易修复的亲情,才能长久地维系下去,才能真正地……暖起来。”
周娉婷只觉得心头豁然开朗。
陈奶奶和她母亲的故事,像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边界感”在维系亲情中的极端重要性。
她用力点头,眼神清明而坚定:“奶奶,我懂了!您放心,我会守住自己的边界,绝不会再让任何人难做。我自己的路,我自己走才稳当!”
陈奶奶欣慰地笑了,那笑容里,充满了对眼前这个通透姑娘的赞赏和对自己已逝去母亲那份智慧的传承。
这“老人的智慧”,穿越时空,再次点亮了迷途者的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