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曹彰只觉得耳畔传来李牧平静的嗓音:傻子才肯学,听着倒有几分道理。
先生误会了!曹彰慌忙辩解:我是说傻子才学不会!学不会的才是傻子,对,就是这话!
逃课也行,自己找你5.9兄长去。李牧扬鞭策马。
曹彰的脸顿时皱成了苦瓜。
想起上次被曹昂押在军营喊了一整日冻死不拆屋的经历,少年只觉得眼前发黑。
李牧并未前往司空府。
曹操既未传召,他自然懒得主动当值。
回到清泉小筑时,侍女呈上了荀彧的拜帖。
荀文若倒是执着,区区博士俸禄之事也要纠缠。
谁耐烦与他掰扯。
李牧提笔在帖上批了三个字,吩咐侍女:送去尚书府,就说我这几日休沐,帖上已作回复,莫来扰我清静。
侍女早已见怪不怪。上回让郭嘉重写拜帖,这次直接在原帖上批复。
当荀彧接过被批注的拜帖时,脸色顿时铁青。
李显谋!他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个名字。
原本郭嘉已够让人头疼,这李牧竟比郭嘉更胜一筹。
但很快,荀彧神色转为凝重。
盯着指南车三字批注,他终于明白李牧为何要给马钧加俸。
这可是传说中的神器!
古籍记载黄帝战蚩尤时,曾造此物破迷雾;《鬼谷子》亦载周公旦制为越裳使者引路。
然而秦汉数百载,无人能复现此物。
如今李牧竟断言马钧可造?
若真能制成指南车,马钧确配享博士俸禄。
此物于行军作战,堪称神助!
当年李广若有此物,何愁不能封侯!
邺城官驿。
刘备应袁绍之邀而来,随行者仅孙乾、关羽二人,余下部属皆留守北海。
袁绍这边则由许攸、颜良作陪。
此番会晤的用意,刘备早已心知肚明。
青州归属之争!
刘备并不担忧邺城之行会遭遇不测。
以当前形势,除非袁绍昏了头,才会对刘备不利。
刘备声望卓着,又手握青州兵权。
若在邺城加害刘备,无异于将青州白白送给曹操。
双方见礼后分宾主落座。
许攸起身为刘备和袁绍各斟一杯酒。
玄德公,大将军邀您来邺城相会,用意已在信中言明。许攸自斟一杯,举杯道:您既应邀而来,足见诚意。
刘备颔首:大将军盛情相邀,备岂敢不来。
许攸含笑踱步,侃侃而谈:如今汉室江山,犹如将倾之大厦。
大将军、玄德公乃至曹操,皆怀匡扶汉室之志。
听闻许攸称曹操亦有匡扶之志,刘备眼神微动,却未多言。
我知玄德公有疑,认为曹操未必真心。许攸轻笑:我与大将军、曹操相识多年,对其心思略知一二。纵有匡扶之志,未必能成其事。
曹操拥立陈留王刘协,然众所周知, 遗诏当由少帝刘辩继位。
可叹董卓乱政,少帝蒙冤而逝,陈留王作为灵帝仅存之子,遂被董卓推上帝位。
然陈留王年幼,朝政先后落入董卓、李傕郭汜之手。
曹操虽迎天子至许都,但随行的三百公卿大半死于关中,其中缘由,玄德公当能想见。
如今曹操权势更甚董卓之辈,许都城中所谓君臣相得,究竟是真情还是迫于无奈,外人难知。
但可知者,孔融欲为冤死公卿讨公道,反被曹操借刀 派往寿春。
孔融识破奸计,游说刘表起兵问罪,不仅功败垂成,更遭革职永不录用。
我不否认曹操迎天子、诛伪帝之功。
然如昔日窦宪燕然勒石,权势无人制衡时,州郡官吏皆出其门,忤逆之臣相继被 。窦氏兄弟更是权倾朝野,横行无忌。
今曹操治下关中、豫州、兖州及江淮之地,与当年窦宪何其相似?
曹操虽有匡扶之功,亦怀欺君之志。
若不加制止,日后谁人能制曹操?昔日两屠徐州之惨剧,又将在何处重演?
许攸侃侃而谈,既赞曹操之功,亦指其过,更以窦宪、王莽为例论其权势之患。
关羽、孙乾立于刘备身后,听闻许攸之言,不由心生钦佩。原以为他会将曹操贬得一文不值,未料竟能如此公允。
刘备亦叹道:“曹孟德确为当世豪杰,然今日我与大将军皆受其迫,如困兽难脱,此局何解?”
许攸朗声笑道:“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玄德公乃汉室宗亲,稍有不从便易被斥为反贼。而大将军虽出身四世三公,却难敌天子之名,更因袁术称帝一事,令天下士人疑其亦有野心。”
“二位皆因声名所累,反使曹操坐收渔利。”
“若论英雄,大将军宽厚爱民,玄德公仁德广布,方为真豪杰。曹操虽有英雄之气,终究气短难成。”
许攸言辞恳切,意在拉近袁绍与刘备之谊。刘备虽知其中多有客套,然困局当前,亦需多方筹谋,遂举杯敬向袁绍。袁绍豪迈回礼,二人相视而笑。
许攸又道:“玄德公可知昔日苏秦合纵六国抗秦之事?”
刘备颔首:“苏秦才高,然张仪以连横破其策,终致功败垂成。”
许攸笑道:“玄德公只知其一。苏秦初欲助秦连横,奈何秦王不纳,方转合六国之力。其后,他暗中助张仪入秦为客卿,张仪亦承诺在其生前不坏合纵之局。待苏秦亡故,张仪方施连横之策。”
刘备感慨:“不想二人竟有如此渊源。”
许攸借机言道:“今日大将军与玄德公,恰如苏秦、张仪,怀济世之才却难展抱负。若二位同心协力,何惧曹操?”
袁绍闻言起身,向刘备郑重一拜:“子远所言极是!我与玄德一见如故,若能共扶社稷,必成千古佳话!”
刘备赶忙站起还礼:大将军如此抬爱,备实在惶恐。
袁绍朗声笑道:玄德若不嫌弃,不如与我结为异姓兄弟如何?
刘备并未立即应允,目光转向许攸。
若当真结拜,以年岁论刘备必为弟,岂非将青州拱手相送?
许攸含笑劝道:明公且慢,结义之事容后再议。不如先请玄德公听我详述谋划。
袁绍也觉操之过急,便不再提及。
刘备顺势道:能与大将军结义自是备之幸。不过许先生的高见,备也愿闻其详。
许攸负手踱步,引经据典道:昔日光武帝遭王郎追剿时,真定王刘扬嫁外甥女郭圣通,又赠十万大军助其破敌。
大将军若要匡扶汉室,麾下兵马终当归于天子。然兵权可交,如今被曹操挟持的天子,未必能如光武帝般设云台封赏功臣。
玄德公素有贤名,又是汉室宗亲。若能入许都任宗正之职,以仁德教化天子,传达大将军心意。
效法当年张仪助苏秦之谊,岂非美事?
关羽闻言勃然变色:许攸!你让兄长赴许都,分明是要借刀 !既能除去兄长,又可白得青州。如此歹毒之计,当关某不存在么?
颜良见状踏前喝道:关羽!大将军面前岂容你放肆!
区区鼠辈,也配在关某面前叫嚣?关羽凤目微眯。
眼见局势紧张,许攸大笑道:二位将军何必动怒?大将军与玄德公尚未定夺。
袁绍与刘备同时挥手示意部将退下。
刘备神色如常:许先生既以苏张为例,备也谈谈这二位。苏秦善合纵,张仪精连横,皆因才能卓绝而名扬天下。
青州可让与大将军,备亦愿赴许都任宗正,教化天子,助大将军成就威名。
然曹操奸险,必不相容。
还望许先生为备谋划周全!
不同于关羽的激愤,刘备对自身处境洞若观火。
困守青州唯有死路一条。
故而他亲赴邺城商议青州归属,也愿让出此地。
但青州乃刘备重要根基,若不能换取相应利益,便是白白便宜了袁绍。
许攸抚掌而笑:玄德公果然明理,那攸便直言了。
玄德公坐镇青州,南下难以击败吕布夺取徐州,即便侥幸拿下徐州也难以固守;北上,玄德公亦无法战胜大将军取得幽州与冀州。
青州终将易主,此事玄德公想必心知肚明。
既然难以开疆拓土,何不另辟蹊径博取声望?
玄德公虽为汉室后裔,然天下刘姓宗亲数以千计;纵有仁德美名,又能如何?世人终究会选择既具仁德又出身四世三公的大将军!
但若玄德公前往许都,担任宗正之职,这汉室宗亲的分量便截然不同了。
虽不知玄德公与当今天子的辈分关系,然既为天子之师,岂能以晚辈身份教导?大将军可助玄德公获封皇叔尊号。
既有皇叔之名,又掌宗正之权,纵使许都难以立足,亦可转赴荆州、江东或西川。
昔日刘焉平定西川,刘表单骑入主荆州,皆因其汉室宗亲身份与显赫声名。
弃地而扬名!
此乃攸为玄德公谋划的良策!
曹操连孔融都不敢加害,又岂敢对玄德公不利?
至于日后如何,便要看玄德公的造化了。
刘备心中震动。
许攸这番高瞻远瞩的谋划,令刘备如拨云见日。
连日困扰的难题,此刻豁然开朗。
北上幽州投奔公孙瓒,唯有田畴等寥寥故旧相随。
重返青州,仅得祢衡一人来投。
真正的人才,皆不看好刘备!
而袁绍凭借四世三公之名,贤才竞相归附。
刘焉与刘表,亦是如此!
这些道理刘备虽早已知晓,却从未如今日这般透彻领悟。
兄长。
关羽见刘备意动,急忙出言劝阻,唯恐刘备真将青州拱手相让。
刘备抬手制止关羽,目光炯炯地望向许攸:许先生真乃奇才!青州可让,但须待朝廷征召之命!
许攸朗声大笑:玄德公,如今可考虑是否与大将军结为兄弟了。
唯有结义,曹操方会确信,若其拒绝大将军保举,玄德公必将与大将军共举义师问罪。
此乃阳谋,曹操不得不应允大将军所请!
刘备肃然起身,向袁绍郑重行礼:今刘备愿拜大将军为兄!
袁绍开怀大笑:能与玄德结为兄弟,实乃袁绍之幸。
这场利益交换,除关羽困惑不解、颜良懒得多想外,袁绍刘备、许攸孙乾等人皆心照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