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当下。
袁绍与刘备结为异姓兄弟,焚香立誓。
许攸拱手道:“玄德公与公孙瓒乃同窗挚友,如今既与大将军结盟,公孙瓒一事还望玄德公从中周旋。”
“请玄德公亲赴易京劝降公孙瓒,若其执意顽抗,亦可助大将军破城。大将军承诺,绝不伤公孙瓒家眷分毫。”
“玄德公深知,公孙瓒诛杀刘虞,已失幽州民心。公重情重义,想必不愿见故友身死,更不忍百姓再陷战火。”
刘备叹息:“此举恐令伯圭兄恨我终生,然为天下计,不得不为!”
二人商定细节。
刘备前往易京劝降公孙瓒,袁绍则遣使向许都递呈保荐奏疏。
“子远真乃奇才!”袁绍抚掌大笑,“不动刀兵便可平定青州与易京,更令曹操对刘备杀不得、留不得!”
许攸捋须自得:“曹操虽占先机,然我亦能借势而为。”
“他想以刘备牵制明公,岂能轻易如愿?”
“刘备非池中之物,亦非孔融之流,故我能以利害之言助其脱困。”
“然曹操必有后招,明公可再遣使赴荆州,若得刘表联名保荐,则大事可成!”
袁绍颔首:“子远高见。刘备劝降公孙瓒尚需时日,何人可出使荆州?子远愿往否?”
许攸摆手:“若我离邺城,恐生变故。我举荐一人,定能说动刘表。”
袁绍问:“何人?”
许攸遥指:“沮授!”
袁绍欣然:“沮授出马,必不负所托。”
许攸暗笑。
他虽目中无人,却知何人能担此任。
若派郭图、逢纪之流,恐节外生枝,甚至反咬一口。
沮授虽不入许攸之眼,但其品行可信。
袁绍召来沮授,详述与刘备之谋。
沮授瞥向许攸,心绪复杂。
许攸贪鄙,邺城豪族多受其勒索。
若依本心,沮授必劝袁绍远之。
然许攸此计确有益于大局,沮授只得领命。
“主公放心,授必竭尽全力,说服刘表!”
袁绍朗笑:“静候沮公佳音!”
许攸满脸自得:明公,以我许攸之才,难道不配担任这军师祭酒之职?
他心中暗哼一声。
郭嘉算什么东西?
不过是个靠 淳于琼才得到传国玉玺的庸碌之辈,怎能与我相提并论?
我许攸,乃是天纵之才!
【求订】
第129章 以力破巧,制胜之道(求全订)
兄长,我们当真要放弃青州吗?
返程途中,关羽忍不住发问。
在青州至少兵精粮足,若去了许都,岂非任人摆布?
云长,非是我想放弃,而是青州实在难以固守。刘备叹息道:青州四面受敌,南有徐州,北接幽州,西临冀州与兖州,东面则是茫茫大海。
虽有地利可守,却无向外拓展之机。
更关键的是,在青州我们难以招揽真正的人才!
提及人才,刘备尤为痛心。
关羽向来轻视文人,不以为然道:兄长何必高看那许攸?不过是个巧言令色之徒,专会哄骗兄长罢了。
刘备正色道:可我麾下,如今可有这般人物?只需三言两语便能剖析青州利弊,又能为我指明新出路的人才?
关羽一时语塞。
刘备继续叹息:自徐州兵败后,我思虑良久,终于明白一个道理。
大势不可违!
且看曹操,当初不过东郡太守,如今已据兖州、豫州、关中、江淮,官拜司空。
袁绍以渤海起家,现已掌控冀州、幽州大部,甚至能不费一兵一卒就迫使我让出青州。
如今袁绍贵为大将军,统领四州之地!
听闻孙策已平定江东六郡,据长江天险。
刘表单骑定荆州,同样坐拥长江之利。
就连吕布,当年在公孙瓒帐下时不过袁绍麾下一武将,如今已是徐州牧,与曹操结盟后更无后顾之忧。
反观我刘备,辗转各地,最终只能弃官而走。助公孙瓒时仅得平原令;救陶谦入徐州,却败于吕布之手;退回青州后,公孙瓒又众叛亲离;得孔融相助任青州刺史,却在徐州之争中再度失利。
蹉跎数年,除却这人口凋零的青州,一个随时会被袁绍吞并的青州,我麾下可用之兵,竟比在平原时还要稀少。
众人皆在崛起,唯我刘备屡战屡败。
“此乃我刘备不识时务之故!”
青州如今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然而——”
刘备目光一凝:“大丈夫处世,当能屈能伸。许攸虽为袁绍献策,却以苏秦、张仪为例。如今我困守青州,恰似当年张仪落魄于赵,若再滞留,终将一事无成。”
“欲成大事,必另寻他路!”
“以鸡肋之地换宗正之位与皇叔之名,不亏!”
关羽闻言愕然。
良久,他叹息道:“大哥之言,愚弟虽不甚解,但无论大哥如何抉择,愚弟必誓死相随。”
“只是青州文武,恐无人愿随大哥同赴许都。”
刘备眼中掠过一丝黯然,旋即坚定如铁。
壮士断腕,方能求生!
“公佑、云长,朝廷未下诏前,不可泄露我与袁绍之约。”刘备语气凌厉:“我先助袁绍攻破易京楼,如此方能令曹操信我决心!”
……
“郭祭酒,此乃冀州最新情报。”
返回许都后,郭嘉便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同为军师掾,戏志才兼任军师学院院长,李牧兼领尚方令,荀攸则被荀彧调至尚书府。
军师祭酒一职,唯郭嘉独任。
外人皆道郭嘉位高权重,实则此职无人愿沾。
军师形象制度令郭嘉苦不堪言。
曹操更将各地情报人员统归“校事府”,隶属军师掾,郭嘉需整理汇报。
更甚者,荀彧竟为郭嘉择一贤良荀氏女为妻!
自此,郭嘉饮酒不得醉, 唯有妻,职责更繁重。
浪子郭嘉,竟被曹操、李牧、荀彧、荀攸、戏志才联手算计,成了“自律之人”!
“志才、文若、公达、显谋,尔等且等着,我郭嘉绝不屈服!”郭嘉心中愤懑。
他岂会甘于束手就擒?
扫过冀州情报,郭嘉忽觉异样:“袁绍上月仅攻易京三次?”
直觉告诉他,此事蹊跷。
公孙瓒乃袁绍心腹大患,若不除之,袁绍必在易京屯重兵。
袁绍的处境变得愈发不利。
郭嘉深知袁绍及其谋士们不可能看不清当前局势。
即便付出巨大代价,也必须攻下易京!
莫非他们另有破敌之策?
郭嘉立即调阅青冀幽并四州近期的所有情报,将与易京相关的信息逐一整理。
突然。
郭嘉猛地起身,神色骤变:备马,速去司空府!
片刻后。
郭嘉抵达司空府时,曹操正在训斥曹彰。
见郭嘉到来,曹操挥手让曹彰退下。
奉孝,来得正好。曹操为郭嘉斟上一杯热茶,心情明显好转:显谋这茶确实妙极,不仅清香提神,还能养身健体。
可惜他嫌我索要太勤,干脆把炒茶秘方丢给了我。
堂堂司空,想喝口显谋亲手炒制的茶都这么难。
郭嘉心中五味杂陈。
显谋这家伙,我在军师掾忙得不可开交,你倒有闲情逸致研究茶艺?
还有志才,明知我不在,为何不主动接下军师祭酒之职?
暗自叹息间,郭嘉轻啜香茗,只觉余韵悠长。
明公,幽州恐生变故。郭嘉呈上整理好的情报。
曹操细看后神色凝重:奉孝,此事可确信?刘备竟会助袁绍攻破易京?这与张邈、陈宫当年反叛有何区别?
郭嘉正色道:明公任刘备为青州刺史,用意昭然若揭。但刘备非等闲之辈,虽两次在徐州败于显谋之计,仍能东山再起。
此人行事果决,智谋超群。若推断属实,袁绍将迅速掌控四州全境!
袁绍虽不善用人,但麾下谋士如云。若有人以大利游说刘备,他岂会固守青州这弹丸之地?
曹操仰首闭目,长舒一口气。
良久。
曹操眯起细眼,沉声道:当初让刘备驻守青州,本是显谋用来牵制袁绍的棋子。若奉孝所言不虚,我倒要重新审视这位刘玄德了。
曹操起身踱步,沉吟道:奉孝以为,眼下可否与袁绍决一死战?
郭嘉正色道:不可!除非明公能牵制刘表,否则许都危矣。
刘表这老狐狸想坐收渔利。曹操眯起眼睛,孙策与他有杀父之仇,可否借刀 ?
时机未到。郭嘉肃然道,按既定方略,尚需两年准备。即便侥幸胜袁绍,冀州根基深厚,非五六年不能平定。
曹操烦躁道:难道就坐视袁绍整合四州?
郭嘉一时语塞。
袁绍势大已成定局,但此刻曹操显然意气用事。
不如召集文若、公达、显谋、志才共议。
片刻后,荀彧叔侄与戏志才相继到来,唯独不见李牧。
显谋何在?曹操问道。
荀彧解释:他近日常在匠坊,恐要迟些。
罢了。曹操摆手,奉孝先说说你的见解。
三人听完郭嘉的分析,皆露惊色。这关乎曹军未来战略调整。
眼下曹操正值上升期,最需要时间积蓄力量。战争拼的不只是兵马,更是钱粮。若重蹈官渡缺粮覆辙,即便险胜也会元气大伤。当年平定冀州耗时七年,各地叛乱不断,最终在赤壁惨败后一蹶不振。
许攸所言不差,这是光明正大的阳谋!
袁绍以势压人,许攸料定曹操不敢在此时决战。
纵然荀彧等人足智多谋,也难 此局。
正当众人愁眉不展时,李牧手持折扇翩然而至:明公,牧来迟了。
郭嘉见李牧这般悠闲,顿时气结:显谋,我要与你赌一局,胜者任军师祭酒。
李牧淡然一笑:奉孝才高十倍,牧甘拜下风。
休要学文若那套谦辞。郭嘉只觉无处着力。
李牧端详郭嘉面色,笑道:近日随张仲景习得望诊之术。郭祭酒气息平稳,看来军务反倒有益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