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马克西穆斯竞技场被临时改建为宏大的阅兵场。看台上人山人海,元老贵族、各级官吏、乃至普通市民都翘首以盼。皇帝尼禄高踞中央御座,两侧是维吉尔、克劳迪娅等元老及宫廷要员。今日,他将检阅从帝国各地抽调而来的精锐,既是彰显皇威,更是要亲眼看看,被吕师囊改造后的日耳曼军团究竟变成了何等模样。
来自西班牙、叙利亚、阿非利加等行省的军团方阵依次走过。他们装备精良,步伐整齐,展现出罗马军团一贯的守纪 与威武,引来阵阵欢呼。
然而,当日耳曼军团的方阵作为压轴最后出场时,整个竞技场瞬间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更大的、掺杂着震惊与敬畏的哗然!
这不再是人们印象中那群虽然勇猛却带着蛮荒气息的边陲军队。三百名日耳曼士兵,身着统一的、闪烁着暗红色金属光泽的新型盔甲(经过吕师囊深红真罡附魔),手持同样泛着红光的剑盾长矛。他们的步伐沉重如山,每一步踏下都仿佛引起大地微颤,动作整齐划一到令人窒息。
更令人心惊的是他们的气势!没有疯狂的咆哮,没有杂乱的野性,只有一种沉默的、凝练的、如同火山即将爆发前的可怕威压!他们眼神坚定,周身隐约缭绕着淡淡的红色罡气,连成一片,仿佛一头沉睡的巨兽,蕴含着远超其他军团的恐怖力量与绝对的秩序感!军威恢宏,气势惊人!
与其他军团相比,他们就像一群真正的战神卫士,而其他军团则仿佛成了普通的仪仗队。看台上的其他军团将领们脸色微变,心中涌起难以抑制的羡慕与一丝忌惮。元老们交头接耳,心情复杂,既为帝国拥有如此强军而振奋,又对这力量源于东方客卿而感到不安。维吉尔眼神深邃,不知在计算什么。克劳迪娅望着台下那支脱胎换骨的军队,心潮起伏,仿佛看到了某种新的希望。
尼禄放在御座扶手上的手指微微收紧,强作镇定,维持着皇帝的威仪,但眼底深处那一闪而过的震惊与疑虑却难以完全掩饰。吕师囊……他做到的,远超预期。
阅兵式在一种极度震撼的氛围中结束。
当晚,皇宫举行盛大晚宴,犒劳各地军团首领。尼禄笑容满面,依次嘉奖赏赐,说尽勉励之语,仿佛白日的震撼从未发生。气氛热烈而微妙。
酒过三巡,尼禄忽然举起金杯,高声道:“今日阅兵,朕心甚慰!尤以日耳曼军团,焕然一新,战力无双,吕师囊执政居功至伟!朕请吕执政,代表众将,讲几句!”
瞬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了吕师囊身上。宴会厅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想听听这位创造奇迹的东方人会说些什么。
吕师囊从容起身,他今日未着戎装,依旧是一身儒袍,却自有一股令人无法忽视的气度。他目光平和地扫过全场,从尼禄、元老、到各位军团将领,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仿佛带着某种直击人心的力量:
“承蒙陛下厚爱,诸位将军抬爱。师囊窃以为,帝国欲长治久安,非独恃军力之强。帝国在为公民百姓、乃至军队立规矩的同时,亦须为统治者自身,制定不可逾越的行为准则。”
此言一出,满场皆静!这已不是简单的客套或谢恩,而是直指统治核心的谏言!尼禄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
吕师囊仿佛未见,继续道:“其一,统治者切不可利用人性的弱点进行统治。 反对一切激发人们兽性与贪欲的愚民政策。驭民以智,而非驭民以愚;导民向善,而非纵民为恶。统治者自身,更须时时修德,以自身之光明,驱散世间之黑暗。己身不正,何以正人?”
“其二,要表里如一,真诚率性。 切莫人面兽心,道貌岸然,披着圣贤之外衣,行魔鬼之勾当。真诚,乃立身之本,亦为立国之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若上位者虚伪矫饰,则天下必伪风盛行,诚信荡然,国本动摇矣。”
他的话语,引东方智慧,析罗马时弊,字字珠玑,掷地有声!这已近乎是在当面告诫尼禄及其统治集团!
宴会厅内落针可闻。众元老、将军们面面相觑,冷汗直流,无人敢应和,也无人敢反驳。因为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吕师囊周身那若有若无、却浩瀚无边的法力波动,以及窗外校场上,那支沉默却足以碾压一切的日耳曼军团所散发出的无形压力。
法力无边,军威如狱。
在这绝对的力量与绝对的道理面前,尼禄和众元老将军们,尽管内心可能惊涛骇浪、不满乃至愤怒,却也只能脸色变幻,最终化作僵硬的、频频的颔首,仿佛深以为然。
“吕执政……所言,甚是有理。”尼禄几乎是咬着牙,挤出了这句话,手中的金杯捏得指节发白。
吕师囊微微躬身:“陛下圣明。”随即坦然落座,仿佛刚才只是说了一番再平常不过的家常话。
然而,所有人都知道,罗马的天,要变了。一股来自东方的、融合了至高力量与至深哲理的新风,已经强势地吹入了罗马权力的最核心,无人能够阻挡。这条时间线上的罗马帝国,其未来的命运,已然系于这位东方执政官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