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出的“回收协议”信息,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了观测中心乃至整个星火共同体知情者的心头。所有监测资源都被调动起来,死死盯住K-77星云那个巨大的黑色“意义汲取者”节点。
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流逝。那个节点依旧在缓慢旋转,持续散发着令人心智冻结的“静寂低语”,仿佛什么都没有改变。
然而,在零的精密监测下,一些极其细微的变化正在发生。节点内部的信息流速度明显加快,其核心的能量读数正在以一种特定的节律缓慢攀升,像是在进行某种“预热”或“自检”。其与遥远指挥枢纽之间的信息交换频率也提升了数个量级,大量加密的数据包往来穿梭。
“回收程序……正在启动。”零确认了众人的猜测。
没有惊天动地的空间波动,没有庞大的舰队跃迁而至。就在某个预设的时间点,K-77星云核心的虚空,如同被无形的力量轻轻 折叠 了一下。
一个 “通道” 被打开了。
那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虫洞或空间门,它没有光芒,没有边界,甚至没有“开口”的概念。它更像是在现实帷幕上直接剪开的一个绝对规则的 几何形缺口。缺口内部,是比宇宙虚空更加深邃、更加死寂的 “无”。
紧接着,一股无形的、无法用物理仪器直接探测,却能通过其对周围时空产生的微妙影响而间接观测到的 牵引力,从缺口中涌出,精准地笼罩了那个“意义汲取者”节点。
节点那庞大的黑色结构,在这股牵引力下,开始如同被分解的沙雕般,化作无数细微的、闪烁着暗淡光泽的 信息尘埃。这些尘埃并非飞向缺口,而是被缺口本身 吸收、抹除。
整个过程安静、高效、且带着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 绝对秩序感。没有能量逸散,没有物质残留,甚至连节点之前散发出的“静寂低语”场,都在被吸收的过程中迅速减弱、消失。
它就那样,在观测中心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被那个几何缺口一点点地、彻底地 “擦除” 了。
当最后一个信息尘埃被吸收后,那个几何缺口如同出现时一样,悄无声息地“愈合”了。虚空恢复了原状,仿佛那个巨大的、吞噬了无数文明活力的“意义汲取者”从未存在过。
只有零的监测数据记录下了这整个过程,以及……在那个节点被完全吸收前,一股极其庞大、高度压缩的、代表着被汲取的“意义结晶”的数据流,被先行一步抽离,汇入了那个几何缺口深处。
回收,完成了。
观测中心内,一片死寂。
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一种深入骨髓的寒意。敌人展示了一种他们完全无法理解、更无从对抗的“清理”手段。它们能如此轻易地打开和关闭通往未知领域的通道,能如此高效地“回收”一个行星级别的造物。
“它们……就这样把它‘拿走’了……”一位研究员喃喃自语,声音中充满了无力感。
“不仅仅是拿走,”艾拉的声音干涩,“是 清理。像清理掉一个装满的垃圾袋,然后换上一个新的……”
他调出了K-77星云的其他监测数据。随着“意义汲取者”节点的消失,那片星云中弥漫的“静寂低语”强度确实在缓慢减弱。一些尚存微弱活力的文明残骸,其信息场似乎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复苏的迹象。
但这并非拯救。这更像是…… 收割后的休耕地。当“杂草”(生命活力)再次生长到一定程度,新的“意义汲取者”或许就会被再次投放。
这是一个循环。一个冰冷、无情、以宇宙为田,以文明为稼的收割循环。
“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可以击败的敌人,”艾拉得出了这个令人绝望的结论,“而是一个…… 自然规律般的系统。”
陈星的意念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即便是规律,也并非不可改变。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对熵增定律的挑战。既然这个‘系统’将我们视为需要清除的变量,那我们就要证明,我们不仅是变量,更是能够改写方程的 常数!】
凌玥的意念如同指引方向的星光:【回收通道的出现,也暴露了它们的‘路径’。下一次,我们不会只是旁观。】
静默的回收,带来了最深的恐惧,也点燃了最决绝的反抗意志。
星火,绝不会接受被定义为“需要清理的冗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