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把张宇妈的号码拉黑,苏婉婉上楼回房务部办公室。手机响了,是她出租屋的中介电话。
中介小李带着点歉意的声音从听筒里传出来:“苏姐,实在不好意思,这会儿打扰你上班,是你家租的16楼那套托管房的事,原房主刘叔刚跟我联系,孩子收到南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八月末就开学,他们两口子想趁这俩月把房子卖了,搬去南方陪孩子,省得以后来回跑折腾。”
她握着电话,抬头望向酒店斜对面的小区,这套房是她去年从中介租的托管房,签了一年合同,当时小李还笑着说“您放心,刘叔人特别好,托管给我们好几年了,从不管闲事”。
她住了快十个月,每天早上7点出门,步行十分钟就到酒店,比住员工宿舍还近;小区很新,物业是高标准,她住得很舒心。
“苏姐?你还在听吗?”小李的声音拉回她的思绪,“刘叔知道你租期还没到,但他确实着急,孩子开学前得把这边手续办完,不然等8月末开学,他们还得这边卖房、那边送孩子,两边跑太折腾。所以想跟你商量下,要是最近有看房的客户,能不能麻烦你抽空来开下门?当然也不会让你白忙活,刘叔说愿意把剩下俩月的房租减500块,就当是辛苦费了。”
苏婉婉靠在前台边,心里却飞快地盘算起来,她住这房住得习惯了,西面的客厅,冬天洒满阳光,可以称作日不落客厅,让心情莫名敞亮。
夏天的夕照日头有些毒,只需一张遮光窗帘就解决了。更重要的是离酒店近,她做房务经理每天要提前到岗,住这儿不用挤地铁公交,不用开车堵车。每天如此,住这里花点钱太值了。
苏婉婉说:“辛苦费就不用了,”她声音温和,却没直接答应,反而顺着话头问,“刘叔想卖多少钱?这小区次新,物业也好,106平三室,应该挺抢手吧?”
小李像是没料到她会问价格:“刘叔最开始挂牌155万,最近被客户压了两次价,现在降到135万了,说再降就赔本了,苏姐你也知道,这小区同户型的中间户都要140万,他这西边户虽然客厅小,但三个卧室宽敞,卫生间带窗,135万真不算贵。对了,刘叔还说,要是能尽快成交,个税契税他包,还能再让5000块。”
134.5万。苏婉婉心里盘算着她上次股票提出来的钱还存着200万的整数;婉安咨询工作室平均每月净利润1万2,她雇了个线上客服,平时业务几乎全靠空间电子人打理,她每周只抽两晚处理复杂案例;再加上酒店每月1万的工资,买这套房一点压力都没有。
她想之前,住婆婆名下的老房子,每天下班要给婆婆洗衣做饭,一句“这房子跟你没关系”的窘迫。现在她有能力买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房,不用看任何人脸色,不用再担心被赶走——这个念头一旦冒出来,心就像长了草。
“苏姐?你要是不方便,我再跟刘叔商量商量,比如只在你周末休息的时候安排看房?”小李的声音带着点试探。
“配合看房的事不用商量,”苏婉婉立刻接话,“有看的,我可以配合,周末或者我下班后来都行。对了小李,你能不能帮我问问刘叔,这价格,还能再谈谈吗?还有……他这房子,全款还是也能贷款?”
小李愣了几秒,突然反应过来,声音一下子亮了:“苏姐,你该不会是想把这房子买下来吧?!”
苏婉婉没直接承认,只笑着打哈哈:“先问问价格,毕竟住得惯,要是价格合适,也不是不能考虑。你先跟刘叔沟通下,有消息再跟我说。”
挂了电话,李娜凑过来,眼里带着点好奇:“婉婉姐,是1604那套托管房的事?你真打算买下来啊?”
苏婉婉指尖划过前台台面上的玻璃,望着对面的方向,嘴角忍不住弯起:“先问问价。不过说实话,这房子步行10分钟到酒店,物业好,三个卧室宽敞,小孩有地方玩,我挺喜欢。要是价格真合适,买下来也挺好。”
她琢磨一会儿,忍不住又掏出手机,给小李发了条消息:“辛苦你多帮我沟通下,要是能再让点,我这边能尽快定。”
——就在她发送消息的半小时后,小李的微信突然弹了进来,带着明显的雀跃:“苏姐!成了!刘叔说134万2一口价,个税契税全包,还送屋里全套家电家具!周末上午9点签意向书,定金10万就行!”
苏婉婉乐了:“不用拖到周末,我现在就先转你两万定金,你先把这房子的出售登记下架。”
“行啊姐,我赞成你的果断,房主急售,买家捡漏的好房子,拼得就是手速。
放下手机时,正好撞见李娜好奇的眼神,她忍不住笑了:“小娜,真的是买房传染啊,你买房了,我就也买了,刚才说的我那出租屋,我果断收了。134万2,我今天付点定金,周末签合同到手。”
“真的?!”李娜一下子凑过来,蹦着抱了抱她,“太好了婉婉姐!有这么巧的事!这房子跟你有缘!”
苏婉婉点头应着。此刻她看着小李“合同细节已发”的消息,彻底放下心来,她仿佛已经看见1604室的客厅里,她坐着陪安安在地毯上搭积木,妈妈在厨房唠叨,爸爸在写毛笔字。
不过这次,她不用再担心“这房子跟你没关系”,因为这是完全属于她的家,是她凭着自己的努力,挣来的底气。
刚收起手机,苏婉婉的私人电话就响了,屏幕上跳动着“刘桂兰”三个字——她皱了皱眉,划开接听键,没等开口,刘桂兰带着点刻意拿捏的“亲热”语气就传了过来:“婉婉啊,我听说你现在在酒店又升职了,日子过得不错?”
苏婉婉靠在墙角,语气平淡:“有事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