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梧桐街道
沙龙地点在一栋小别墅内,水晶吊灯与蒸汽管道的混搭空间,空气弥漫苦艾酒香,凌瑾言目测大概有二十人左右,年龄在十七八岁到四十岁不等。
“格雷厄姆先生,您也来参加这场沙龙吗。”凌瑾言忽然听到背后传来一阵风铃般的声音,回头一看,发现是二楼扶手旁站着一位面容绝色的女孩。
是艾丝黛拉,那个连续坑自己两次的“恐怖”女孩。
“艾丝黛拉小姐,好久不见,今天是来给我安排第三阶段委托的吗。”凌瑾言用艾德温的人设,开玩笑询问。
“第三阶段还需要一段时间,我只是来参加一场沙龙聚会。”艾丝黛拉从楼梯走下来,然后虚提裙摆做出一个标准的屈膝礼。
“我差不多。”凌瑾言含笑回答。
艾丝黛拉似乎还想说些什么,但忽然想起什么,便用略带歉意的语气轻笑道“抱歉,我今天恐怕得失陪了,我要去二楼和朋友讨论一些问题。”
凌瑾言点点头,这有什么好失陪的,两人本来就只是偶遇。
凌瑾言今天伪装成《赛轮蒂亚先驱报》的记者,为了让自己显老一点,所以还特意佩戴假络腮胡,结果在进来时被一位夫人嘲笑像偷穿大人衣服的会计。
沙龙开始时,一位五十来岁,穿着黑白西装的管家站出来向众人表达歉意,举办这场沙龙的主人因为身体不舒服,所以无法出席。
在沙龙进行到一半时,有一位北区的商人因为不胜酒力,去休息室,这位商人干的是出版社。
凌瑾言也找理由离开客厅,因为提前和那位富商有过接触,凌瑾言很快就用窥秘找到富商所在的休息室。
凌瑾言掏出混沌龙神给自己的那瓶液体,瓶子大概只有口服液那么大。
然后对着富商鼻子轻轻喷一点,喝成烂泥的富商便开始说梦话。
内容大致是丹尼尔三周前向《诡丽诗刊》投稿被拒,评审批注拙劣的仿制品。
说人话就是抄袭他人某些文学作品,而且是在原作者刚寄完,丹尼尔就将自己的作品寄来。
难怪能写出那么有深意的诗句。
然后下一句让凌瑾言感觉不对,出版社发现丹尼尔的作品存在抄袭问题是因为有人举报。
举报抄袭的匿名信盖着霍顿大学火漆印。
凶手是同校的人?因为嫉妒丹尼尔,所以匿名举报他。
凌瑾言站在休息室内思考,但想不出什么,便只能先离开,沙龙也差不多要结束了。
在经过客厅时,凌瑾言余光瞥见挂在墙壁正中央的油画——《星空下的饮者》。
内容是一片草原上,黑色星空下,有一位穿均衡之都标准绅士装的男子与星空对饮。
据侍者介绍,这幅油画是主办方当初花费6000镑拍下的。
凌瑾言有点get不到这幅画好在哪里,这的确是一幅好画,但似乎不值6000镑,如果是因为作者升值的话…
用主世界的说法,这幅画的作者叫佚名。
凌瑾言没有过多注视这幅画,而是径直走向门口,宾客已经离开的差不多了。
走到门口时,忽然被侍者拦下,他给了凌瑾言一枚银币,银币上还有的符号,据侍者解释,这是主办方赠予各位的纪念品。
好像能花出去,不过收藏价值似乎确实很高。
煤气路灯被薄雾笼罩,石板缝渗出铁锈味。
凌瑾言缓步走出别墅,这场沙龙套出的线索并不多,混沌龙神该不会耍了自己吧。
按了按额头,凌瑾言肯定,自己一定还漏了些很重要的东西。
从西装内拿出那本带血的笔记本,将其从防护膜内拿出,借助月光与灯光交杂,凌瑾言再次翻阅,试图从这些诗中找到线索。
但可惜没有。
无奈叹了口气,凌瑾言合上笔记本,但合上后,发现在灯光下,上面的血迹似乎有些问题。
凌瑾言知道自己漏了些什么,便立即打开窥秘状态,发现笔记本上的血液没有什么人体病毒。
因为有无菌膜隔开,所以上面并没有存在太多细菌,这样也保持了笔记本案发时的状况。
从嘴里吐出来的血,一定会带有人体内的病毒,而如果是人为刻意倒上去的,那就来自人体外,所以不会存在什么病毒。
如果笔记本上的血是人为倒上去的,那么凶手为什么要在杀死丹尼尔后倒上去,伪造成他自杀吗。
再结合警方发现后,第二天尸体就失踪,那么凌瑾言有一个猜测,丹尼尔还活着。
忽然,别墅不远处一个垃圾堆旁的下水道口开始喷射蒸汽,在这么一个蒸汽时代,这是每天都会有的事。
但出于对机械与蒸汽的喜爱,凌瑾言还是想上前了解一下。
然后凌瑾言发现下水道口旁的垃圾堆上,有一份揉皱的《夜莺剧场节目单》,背面用口红写着:月圆时第三幕开演。
凌瑾言内心一愣,从布莱克给的线索中,那天正是丹尼尔失踪当晚。
大学城二手书店阁楼
虫蛀的皮质沙发与霉味档案交织 。
布莱克说过,丹尼尔喜欢表演之类的事物,而凌瑾言查到,丹尼尔失踪前三天曾典当怀表,当铺记录显示他购买了大量铜丝与镜片。
这些都是舞台所需的材料。
凌瑾言没花什么力气就在阁楼内找到一份霍顿大学老地图,这所大学也无愧于均衡之都最好大学之称,一个二手书店内竟然有羊皮卷。
哪怕是现在,一卷羊皮卷也可以在南区买一套不错的房子,在第四朝代,一卷羊皮卷甚至能在西区买一套庄园。
在霍伊大学老地图发现夜莺剧场曾属文学社产业,剧场内有一条地下通道,地下通道直达全体教授办公楼,但195年前因鼠患封堵。
凌瑾言再次翻开丹尼尔的笔记本,现在开始逐步分析诗句。
然后诗句中大量使用、、独角戏之类的词。
并且,《苍白之月》原稿用词有变化,"撕开这个单词最初写作,但不知为何,又划开,改成"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