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号率领的特混编队,包括两艘“破浪2型”改进舰和一艘装载着深水炸弹原型及实验性声呐设备的补给舰,缓缓巡航在苍梧大陆以东那片被标记为“高危”的海域。海面呈现出一种不自然的墨蓝色,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混合了硫磺与腐烂海藻的异味。所有舰员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新型的探照灯(电力与煤气混合光源)不断扫过漆黑的海面,仿佛在提防着什么怪物会突然跃出。
声呐员戴着巨大的耳机,全神贯注地听着水下传来的声音。早期的声呐设备极其简陋,主要依靠被动聆听放大后的水下动静,但在这片死寂得过分的海域,任何异常都显得格外清晰。
“左舷三十度,深度一百五十丈,有断续的……敲击声,还有……某种摩擦声,不像已知的任何海洋生物。”声呐员的声音通过新安装的舰内通话管传到舰桥。
“定远”号舰长,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眉头紧锁。“保持航向,降低航速。深水炸弹准备,设定触发深度一百二十丈。”
就在命令下达的同时,观测哨突然发出惊呼:“左舷水面!有东西上浮!”
探照灯光柱立刻聚焦过去。只见海面上翻滚起大量的泡沫,一个庞大的、暗红色的阴影正迅速浮起。它的大小接近一艘小艇,外形犹如一只被剥了皮、又镶嵌了粗糙金属甲片的巨型海星,中心部位是一个不断开合的、布满利齿的圆形口器,边缘的数只触手末端闪烁着不祥的蓝色电光。
“开火!所有左舷火炮,瞄准那怪物!”舰长毫不犹豫地下令。
火炮轰鸣,激起一道道水柱。几发炮弹命中了那怪物的身体,炸开了暗红色的血肉和碎裂的金属甲片,蓝色的电浆从伤口处迸射出来,发出噼啪的爆响。那怪物发出一种刺耳的、仿佛金属刮擦般的嘶鸣,猛地沉入水中。
“它潜入水下了!声呐追踪!”
“目标下潜,速度很快……它在靠近!直冲我舰龙骨而来!”声呐员的声音带着一丝惊惶。
“右满舵!深水炸弹,间隔投放!”
“定远”号庞大的身躯艰难地转向,舰尾翻滚着投下数枚粗笨的、带着静水压力引信的深水炸弹。沉闷的爆炸声从水下传来,冲击波让舰体微微摇晃。
声呐屏息片刻,回报:“爆炸点附近有高强度回声……目标似乎受损,速度减慢……等等!又出现多个目标回声!四面八方都有!”
海面上,更多的奇异生物开始浮现。有身披骨板、头部如同钻头般旋转的怪鱼;有体型细长、能喷射高压水箭、速度奇快的蛇形生物;还有之前出现的那种能释放电击的“海星”。它们仿佛被激怒的蜂群,从不同方向向明军舰队发起了攻击。
战斗瞬间变得混乱而残酷。
· 火炮对付这些高速、小体积的目标效率不高。
· 电击生物释放的电流虽然不足以击穿舰体,却能让甲板上的水兵瞬间麻痹,甚至损坏暴露在外的电气设备。一艘“破浪2型”舰的无线电天线被电火花烧毁,暂时失去了与编队的联系。
· 钻头怪鱼试图撞击舰体水线以下部位,发出令人牙酸的刮擦声,虽然未能钻透加厚的钢壳,却也留下了深深的凹痕。
· 高压水箭威力惊人,能轻易击穿木制舢板,对暴露的舰炮护盾和人员造成威胁。
“定远”号舰桥内,气氛凝重。他们仿佛不是在和一支舰队作战,而是在和整片活过来的海洋为敌。
“释放‘驱离剂’!”舰长下令。这是“净化”项目提供的初步成果之一,一种味道极其刺鼻、对多种海洋生物有强烈刺激性的化学药剂,被装在特制的容器里投入海中。
药剂入水,迅速扩散形成一片浑浊的区域。一些靠近的变异生物明显出现了回避动作,攻势为之一滞。这证明这些生物并非完全没有感知,化学攻击可能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趁着这个机会,编队集中火力,重点打击了几只体型最大、威胁最高的电击海星和钻头怪鱼,将它们逐一击碎或驱离。
战斗持续了约半个时辰,海面上终于渐渐恢复了平静,只留下漂浮的怪异血肉碎片和油渍,以及空气中愈发浓重的腥臭。
“定远”号自身也受了些轻伤,多名水兵被电击或水箭所伤,部分设备故障。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带回了宝贵的一手资料:近距离拍摄的(虽然模糊)怪物影像、记录下的声音信号、以及收集到的生物组织样本。
当这些资料和样本被紧急送回吕宋基地时,凌云、陈默、玄玑子等人立刻投入了分析。
实验室里,那些散发着异味的血肉和金属碎片被小心翼翼地分离。陈默的团队发现,那些金属甲片并非后期附着,而是与生物组织以一种极其复杂的方式“生长”在一起的,其微观结构呈现出一种非自然的、仿佛经过精密设计的纤维排布,兼具金属的硬度和生物的韧性。
“难以置信,”陈默惊叹,“这不是简单的共生或寄生,而是……基因层面的强制融合。‘圣主’掌握了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生物纳米级操控技术。”
玄玑子则对残留的能量痕迹更感兴趣。“这些生物体内蕴含着一种混乱而暴戾的能量,与‘圣主’原本冰冷的意识同源,但却更加……狂躁,充满了毁灭欲。它们是被刻意制造出来的杀戮工具,几乎没有自我意识。”
凌云看着分析报告,心情沉重。这第一次接触,印证了他们的最坏猜想。“圣主”的“深渊军团”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具备多样的攻击方式和协同作战能力。传统的海战模式在面对这种敌人时,显得笨拙而低效。
“我们需要更有效的武器,更快。”凌云对陈默和玄玑子说道,“‘净化’项目的优先级提到最高。深水炸弹需要改进,装药和引信都要针对这些生物目标优化。声呐需要升级为主动式,能更早发现它们。”
他顿了顿,看向玄玑子:“‘御灵’护盾的进展如何?我们需要能防御能量攻击和那种精神干扰的手段。”
玄玑子面露难色:“进展缓慢,大人。灵能与电磁场的耦合极不稳定,对引导者的心神消耗巨大,且防护范围有限。除非……能找到更高效的能量源,或者,理解‘星陨遗民’是如何运用这种力量的。”
与此同时,京畿地区,凌云提议建立的“天津卫格物分苑”的选址和初期筹备工作,在朱棣的默许和部分务实派官员(看到了漕运改进的巨大利益)的支持下,悄然启动。第一批从吕宋北上的技术人员和基础设备通过海路抵达天津。这标志着凌云的影响力,正以技术输出的形式,缓慢而坚定地向大明的心脏地带渗透。
南方,深海的威胁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
北方,工业的种子在皇权注视下悄然萌芽。
凌云站在吕宋基地的指挥室内,巨大的海图上,那片代表“未知殖装区”的红色区域仿佛在不断扩大、蠕动。他知道,“定远”号的遭遇仅仅是一个开始。下一次,从深渊中涌出的,可能将是更加庞大、更加恐怖的浪潮。
他拿起笔,在一份新的文件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文件的标题是——《关于组建“深渊应对特种舰队”及加快“净化”、“神罚”、“御灵”三大项目实战化应用的紧急提案》。
血肉与钢铁的碰撞,已经发出了初啼。而更宏大、更残酷的乐章,才刚刚奏响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