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恢复高考的事情还没公布,林晓晴不能说,只是安慰她说会有机会的。
“政策是随着社会的需要而定的,之前需要知青上山下乡,以后也会需要你们这些知青再进城做贡献的。我觉得,你只要时刻做好准备,一定能飞出荒山大队的。”
柳芳菲知道她是好意,想说这机会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只是林晓晴是唯一无条件帮助安慰她的人,她不好说丧气话。
于是顺着她的话点了点头。
不过,读书确实是逃避痛苦的方式之一。
“林同志,我能借阅部队阅览室里的报纸和书籍吗?”
她下乡的时候带的几本书都被王宝撕了烧火了,手里只有课本。
就算想看书也弄不到。
“你是驻地小学的老师,应该可以的。”
两人说了会话,眼见到了快下营的时候,柳芳菲起身回学校。
林晓晴把裤子递给她,“以后不许再还回来了,送你了就是你的。”
柳芳菲点了点头,“谢谢你,晓晴。”
明明林晓晴比她年纪还小一岁,可总是能带给她安慰和开解,像一个亲近又智慧的长辈。
柳芳菲回到小学宿舍,将裤子放进箱底,洗了把脸,去营里问借阅报纸书籍的事。
路上遇到下营回家属院的军官们,觉得应该早点找个战士练身手,她要找王宝这个毁了她人生的王八蛋报仇。
还没等她去营里找人,第二天就有个战士过来告诉她,可以教她练武。
问了才知道是秦团长让人来的。
柳芳菲心里明白,肯定是林晓晴的功劳。
心里涌上暖意,还有人是真心的关心她,在乎她。
晓晴帮助了自己这么多,自己不能辜负她的心意。
柳芳菲一改心境,努力读书,锻炼起身体来。
没两天,赵春桃一家回来,赵春杏也跟着来了。
随着回乡探亲的军官回营,家属院一下子多了好几个适婚姑娘。
人一多,热闹的同时也容易有问题。
第一个问题便是家属院的房子不够住。
家属院的房子,大多数三间正房带个小院的布局,一间卧室一间堂屋一间灶房,最好的也只有四间正房,比三间的多一个卧室。
来的姑娘不是小姑子就是小姨子,总不能跟哥哥姐夫一家人挤在一个炕上。
一时之间,驻地的招待所小院都住满了人。
大家深刻贯彻了“有事找领导”这条准则,不是来找林晓晴,就是去找秦谨行。
秦谨行只好暂时征用了家属院空着的院子,将堂屋改成了卧室,让这些家属们暂时住进去。
然后跟方正商量改建家属院的事。
家属院的房子还是驻地刚建立没多久盖的,十分简陋,房间也少,当时环境太差,随军的家属少,年轻夫妻住绰绰有余。
现在不一样了,许多人家光孩子好几个,一大家子人挤在一个大炕上,实在不方便。
“建房子没问题,可现在这天寒地冻的,也没法开工啊。”方正说,“而且,建砖瓦房咱也掏不出那么多钱买建材。”
秦谨行摇摇头,“不建砖瓦房,建土坯四合院。”
秦谨行将他画得简易图拿出来,石头打地基,黄土垒墙坯,冬暖夏凉,房顶改为平顶,方便晾晒。
这是他观察了西北民居,得出的最适合西北气候的房屋结构。
方正听他的介绍,表情逐渐严肃,没想到他一个带兵打仗的,还懂建筑,说的头头是道。
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石头很方便,营里有炸药附近有山,只不过水泥黄沙和石板要靠方政委你去想办法。”
秦谨行话一出,方正心想,果然叫他商量事情没那么简单,原来是甩任务来了。
“靠我?申请了批条,直接拿钱向建材厂买不就行了,关我什么事。”
他家又不是开建材厂的。
“方政委应该看过团里的收支,你觉得咱们有钱直接买吗?”
方正想了一下,年末已经把来年要用的钱粮给规划好了。
改建家属院是临时起意,根本没预算。
“没钱我也没办法。”方正两手一摊。
秦谨行笑了笑,“方政委把路想窄了,咱们只是暂时没钱,不代表之后没有。方政委是高干子弟,落在这戈壁滩,难道不想做出一番成绩,离开这鸟不拉屎的地方?”
方正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这是让他借着背景去跟建材厂赊账,先欠着钱。
他气的咬牙,这人真是老奸巨猾,明明是自己想出的馊主意,愣是让他去冲锋陷阵。
见方正一脸憋屈,秦谨行突然叹了口气。
“算了,方政委不想干我不好勉强。反正你养尊处优,吃喝不愁,家属院好不好跟你关系也不大,我再去想其他办法吧。”
“谁说我不干了。”方正大声说。
最烦别人说他养尊处优,好像他是个不学无术的无用之人一样。
他一定要把这事做成,让秦谨行,还有自己的老爹看看。
他方正不是个只靠家世的纨绔子弟。
人走后,秦谨行看着窗外开垦后的戈壁滩,觉得方正来这也不是一件坏事。
性格是幼稚了点,但是还算好掌控。
关键,他那背景,不用白不用。
就算解决了建材的问题,也要等开春播种过莜麦之后再动工。
与此同时,水坝的工程也不能落下,除了日常训练,巡逻巡边外,大家都有忙不完的活。
不过,眼见着驻地越来越好,大家干劲十足,房子的事还没影呢,军属们就畅想起新房子来了。
赵春桃家原本给周芳芳加盖的一间房子,现在属于赵春杏。
她来了这里,才发现低估了西北的恶劣。
天又冷又干,水又苦又涩,她一点也喝不下去,来了没两天就上火流鼻血了。
温度低的人一出门就打摆子,她连件像样的棉袄都没有,只能窝在家里取暖,就是想去看看那个方政委长啥样,也没有勇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