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唐朝初年的投胎天花板,并州祁县的王氏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这位后来的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祖上是西魏尚书左仆射王思政,老爹王仁佑是朝廷命官,叔祖母更是唐高祖李渊的亲妹妹同安大长公主——用现在的话说,这家世简直是自带皇家人脉buff。
更绝的是她的颜值和性格,《唐新语》明确记载高宗王皇后,性长厚,长得漂亮还温顺善良,完全是古代版白富美+乖乖女的完美模板。贞观年间,同安大长公主在唐太宗面前一顿夸,李世民一听名门淑女,贤良淑德,当即拍板:这姑娘我要了,给我家晋王李治当王妃!
这波属于皇室包分配的顶配姻缘。贞观十七年李治被立为太子,王氏顺理成章升级太子妃,老爹王仁佑直接从罗山县令提拔成陈州刺史,实现全家阶级跃升。等到贞观二十三年李治继位,永徽元年王氏正式册封皇后,老爹封魏国公,老妈封魏国夫人,死后还追赠司空——这人生简直是开了外挂的直线飞升,说是躺赢天花板都不过分。
王皇后的人生转折点,得从一个叫萧淑妃的女人说起。这位萧良娣凭着几分姿色和能生娃的优势,在后宫独占恩宠,把性长厚的王皇后按在地上摩擦。眼看自己的正宫地位岌岌可危,王皇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毕竟在古代后宫,失宠=失业风险拉满。
就在这时,王皇后想出了一个堪称史诗级昏招的操作:把身在感业寺的武则天接回宫里。她的逻辑很简单: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让武则天去跟萧淑妃斗,自己坐收渔利。这波操作在当时看来,简直是引进外部人才制衡内部对手的妙棋,可她不知道,自己引进的不是救兵,而是能吃人的豺狼。
武则天回宫后,一开始确实对王皇后毕恭毕敬,一口一个皇后姐姐叫得比亲姐还亲。王皇后一看这情况,还美滋滋地在李治面前帮武则天说好话,力挺她升为昭仪。《旧唐书》里写后及左右数为之言,高宗由是复召入宫,这波属于典型的养虎为患还帮着喂肉。
王皇后很快发现自己玩脱了。武则天这姑娘不仅长得美,情商还高,伺王后所不敬者,倾心结之,所得赏赐,悉以分布——简单说就是到处拉人脉、送福利,把后宫上下都笼络成了自己人。反观王皇后,未尝曲事上下,连对宫女太监都摆皇后架子,老妈柳氏更是见了内官都不下礼,这人脉差距简直是青铜对王者。
等到武则天站稳脚跟,立刻露出了獠牙,跟王皇后、萧淑妃形成三国杀局面。但王皇后哪是武则天的对手?人家不仅会宫斗,还懂政治。很快,武则天就抓住了王皇后的把柄——《旧唐书》记载后惧不自安,密与母柳氏求巫祝厌胜,王皇后被逼得没办法,居然跟老妈搞起了封建迷信,想靠巫术咒死对手。
这波操作纯属送人头。武则天立刻把这事捅到李治面前,唐高宗当场暴怒,直接下令断柳氏不许入宫,后舅中书令柳奭罢知政事。王皇后的老妈被禁足,当宰相的舅舅被撤职,这就相当于打游戏时,自己的辅助和野区全被端了,只剩下孤身一人的脆皮法师。
永徽六年,废后之争进入白热化。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重臣坚决反对,褚遂良甚至当庭把笏板往地上一摔,磕头磕得头破血流:皇后出自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臣不敢曲从!这话虽然刚,但没挠到李治的痒处。
关键时刻,武则天的队友发力了。中书舍人李义府因为要被贬官,干脆赌一把,连夜上表请立武昭仪为后,直接被李治当场赏赐宝珠一斗,官复原职。紧接着,另一个关键人物李积(也就是徐茂公)说了句灵魂拷问:陛下家事,何须问外人?
这句话直接给李治吃了定心丸。许敬宗还在朝堂上煽风点火:田舍儿剩种十斛麦都想换老婆,何况天子?这话虽然糙,但说到了李治心坎里。《新唐书》里详细记录了这场权力博弈,最终的结果是:王皇后和萧淑妃被废为庶人,囚禁在别院,武则天成功上位。
被囚禁的日子有多惨?《旧唐书》里写门禁封闭极密,惟开一窍通食器出入,说白了就是被关在小黑屋里,只能从狗洞递饭。李治后来良心发现,偷偷跑去探视,看到这场景当场心软,喊着皇后、淑妃安在?
王皇后哭着回话:妾等已为宫婢,不敢再称尊称。若陛下念旧情,望改此院为回心院,便是再生之幸。这话把李治说得鼻子发酸,当场承诺朕即有处置。可他没想到,这话很快就传到了武则天耳朵里——后宫哪有秘密可言?
武则天一听当场炸毛,直接下令给这两位来了个终极套餐:先杖责一百大板,打得皮开肉绽,再截断手足,扔进酒缸里,美其名曰令此二妪骨醉。面对死亡,王皇后反而平静了,叩头说陛下万岁!武昭仪承恩,我必死无疑,而萧淑妃则破口大骂愿我为猫,阿武为鼠,生生扼其喉!
这场惨剧之后,武则天吓得宫里都不许养猫,还总梦见两人披发沥血的样子,最后干脆搬到东都洛阳躲清静。直到唐中宗继位,王皇后的姓氏才从被改成的字改回来,算是给这位悲惨的皇后留了最后一点体面。
论出身,她是顶级门阀贵女;论婚姻,她是皇帝亲选的正妃;论地位,她早早坐上皇后宝座。可她输就输在性长厚却不懂人心,想靠引狼驱虎解决问题,最终把自己送入了地狱。
正如《红楼梦》里说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王皇后的悲剧不在于不够狠,而在于在残酷的权力游戏里,她既没有武则天的谋略,也没有李治的偏袒,仅凭名门淑女的身份牌,根本撑不起后宫的惊涛骇浪。
参考《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