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叆叆】ài,云盛而昏暗的样子。木华《海赋》:“气似天霄,叆叆云布。”
我们来共同欣赏木华《海赋》中的这句磅礴描绘。这句“气似天霄,叆叆云布”虽仅八字,却将海洋的浩瀚气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原文、注释与翻译
· 原文:
气似天霄,叆叆云布。
· 注释:
1. 气:指海面上蒸腾、弥漫的水汽与雾气。
2. 天霄:指天空的最高处、云霄。
3. 叆叆:读音为 ài ài。形容云雾浓密、缭绕弥漫的样子。这个词非常形象,本身就带有一种视觉上的厚重感和流动感。
4. 云布:如同云彩般遍布、铺展开来。
· 翻译:
(海面上)蒸腾的水汽直冲云霄,浓密地弥漫开来,犹如漫天铺展的云霞。
创作背景与意境赏析
这句诗并非独立的故事,而是《海赋》这篇宏伟乐章中的一个壮丽音符。要理解它,需将其放回整篇赋作的宏大背景中。
1. 题材的开拓:在木华之前,文学作品中极少有专门以“海”为主题的长篇辞赋。木华的《海赋》是开创性的,它旨在以赋体文学特有的铺陈扬厉的手法,全面展现大海这一自然奇观的雄浑、神秘与伟大。
2. 意境的营造:“气似天霄,叆叆云布”所处的段落,正着力描绘大海在平静或初动时的整体气象。作者并未直接写水的形态,而是巧妙地捕捉了水汽——这一海洋的呼吸。
· 纵向的宏伟:“气似天霄”写出了海洋气息的磅礴,一个“霄”字,将视野极限拉升,仿佛大海的吐纳能与天公比高。
· 横向的浩瀚:“叆叆云布”则描绘了这气息的弥漫之势。它并非一缕轻烟,而是如云层般厚重、广阔地铺满天空,将整个海天笼罩在一片朦胧而雄浑的氛围之中。
3. 象征意义:这八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摹,更是对大海那种包举宇内、吞吐乾坤的神性与力量的礼赞。它奠定了整篇赋作崇高、神秘的基调,让读者在开篇就感受到大海那无法完全洞悉的深不可测与宏伟壮丽。
作者介绍
木华,生卒年不详,约生活在西晋时期(公元3世纪),字玄虚,广川(今河北景县)人。
· 生平:他曾担任太傅杨骏的主簿(掌管文书的官职)。关于他的史料记载非常稀少,但其文学才华却因一篇《海赋》而光耀千古。
· 文学地位:他是西晋着名的辞赋家之一。虽然仅有一篇《海赋》完整传世,但仅凭此一篇,就足以让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被后人誉为“赋海之祖”。
作品介绍
《海赋》 是木华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专门描写大海的辞赋。
· 内容与结构:赋作以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华美的辞藻,从多个维度展现了大海的方方面面:
· 大海的起源与浩瀚:从大禹治水、百川归海写起,极言其辽阔。
· 大海的奇异物产:描绘了海中各种光怪陆离的生物和珍宝。
· 大海的惊涛骇浪:这是赋中最精彩的部分,用大量比喻和夸张,将海洋的狂暴与威力写得惊心动魄。
· 大海的平静与航运:也写到风平浪静时,舟船往来的景象。
· 大海的神话色彩:融入了神仙、精怪等传说,增添其神秘感。
· 艺术特色:
1. 想象奇崛:想象力丰富夸张,构筑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海洋世界。
2. 辞藻瑰丽:语言极尽铺排华丽之能事,色彩浓烈,音韵铿锵。
3. 气势磅礴:通篇贯穿着一种雄浑壮阔的气势,读来令人震撼。
· 后世评价:
· 被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收录于《文选》,成为传世经典。
· 后世文人对其评价极高,认为它“瑰奇壮丽”,甚至超过了汉代班彪的《览海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