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陶则在毗陵守将王宽这里过了一肚子火,但是他对王宽这个人评价是很高的。
从王宽这儿回到瀚军营地之后,陶则就对瀚世祖南宫景说,「王宽,义士也,财帛名利不可动其心,其不能为陛下所用,真乃憾事也!」
我们前面提到,陶则经过三年的沉淀以后,性格变得沉稳,处理事情也会学会了变通,没有之前那么死板了。
这个时候的陶则一切的行动都以现实为基础,基于现实利益去做事。
他前面去劝降王宽的时候,也是用的这一套逻辑,他精准地指出了王宽所面临的困境。
比如说王宽这里粮草不足,没有援军,而且就算侥幸打赢了,这功劳还不一定落在自己头上,很有可能打赢这场仗之后,功劳就被朝堂上某个有关系的士族拿走了。
但就算是听完这么准确的剖析之后,王宽也没有动摇,他一心要死战,报答顾望的知遇之恩!
也正是因为陶则说了这么多,费尽心力把各个方面的弊端都展现出来之后,王宽还是没有投降的意思,所以陶则才会破防大骂。
因为没办法了,该说的都说了,该做的也都做了,王宽还是死活不投降,劝降这个事儿算是彻底失败了,陶则能做的也就是大骂一番,然后自顾自地离开了。
而陶则之所以对瀚世祖南宫景说这番话,正是因为他很欣赏王宽。
他欣赏这个人在得知一切之后,没有理会现实的困境和政治上那些卑劣的算计,一心扞卫自己心中的道义。
正因如此,他才说这个人是义士。
那么陶则要怎样对待这个义士呢?
想尽一切办法除掉他!
听完陶则的讲述之后,瀚世祖南宫景就问,咱们没办法把他招揽过来吗?
陶则说,绝对不可能,如果顾望还活着,并且顾望愿意加入大瀚的话,那么王宽也会跟着一起加入大瀚。
但是世上没有如果,顾望已经死了,王宽所效忠的人死了,他也已经心存死志。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到,陶则认为王宽其实识破了吴国朝廷搞的小伎俩。
但是,他不屑于戳破这些,毕竟自己所效忠的人死掉了,那么自己也不想活了,这是陶则眼中的王宽。
瀚世祖南宫景听了以后就问,那我们该怎么办?
陶则说,彼之英雄,我之仇寇!
王宽是吴国的英雄,却是我们大瀚的仇人,绝对不能放过他,必须用尽一切办法铲除他!
瀚世祖南宫景听从了这个意见,之后,瀚军就开始进攻毗陵防线了。
那么进攻的结果也不出意料,半个月之后瀚军攻克了缺兵少粮的毗陵防线,毗陵守将王宽兵败自杀,为大瀚的这次进攻吴国的军事行动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接下来我们来说一说,大瀚是怎样对待王宽的遗体的。】
[陶则这波先夸后杀的操作给我整笑了!前一秒还跟南宫景说王宽是义士,不能用太可惜了,结果后一秒直接切换必须铲除的模式,合着陶则是得不到就毁掉的古代版霸道总裁啊!]
[南宫景:咱不能把他招过来吗?
陶则:不可能,他只认死了的顾望!]
[哈哈哈,新帝王VS老谋深算外交官,这对话太有画面感了!]
[陶则劝降时:王宽,别扛了,你粮草不够打不赢的,而且就算赢了,功劳也会被士族抢走的!
王宽:我不听,我不管,我要战死!
陶则破防大骂:你咋油盐不进呢!
回到瀚军营地以后:王宽这个人不错,是个义士,千万不要放过他!]
[彼之英雄,我之仇寇啊,我之前还以为陶则会劝瀚世祖留着王宽别杀呢,结果直接说杀了他,我绷不住了!]
[这也算是另一种人格魅力吧,夸归夸,该杀还得杀,一点不感情用事!毕竟大瀚要吞吴国,王宽这颗硬钉子不拔,后面咋推进呢?虽然理性到有点冷血了,但没毛病!]
[财帛名利动不了心,唉,这要是在大瀚,绝对是当大将军的料!可惜国家不对,只能夸完就杀了,这波是生不逢时,投错阵营啊!]
陶则:怎么办,到了现在还是不能接受我以后会变得这么冷血的事实!
陶亮:没什么大不了的,习惯就好。
王宽:哎呀,现在不一样了,顾望恩公在我身边呢,什么大吴不大吴的,拜拜了您嘞!
顾望:哼!
只要老夫活着一天,吴国就别想利用老夫的部下!
【王宽死了以后,如何处理他的遗体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在这时,瀚军内部有两种声音。
其中一种就是把王宽的头颅砍下来,挂在城门上示众,以此震慑吴国的势力。
提出这个意见的人是周幸,是赵伏离开军队之后,瀚军之中资历最深的人。
周幸这个人在军队里的声望很高,他认为正是王宽不知好歹地死战才导致了瀚军的伤亡超过预期,必须把他的尸首挂在城门上,以此平息将士们的愤怒。
而另外一种声音,就是应该厚葬王宽。
提出这种意见的人,正是陶则。
我们刚才提到,陶则很欣赏王宽,认为王宽是个难得的义士。
他从坚守道义的王宽身上,看到了自己父亲陶昭的影子,所以尽管王宽是大瀚的敌人,他也想要给这个敌人一个体面些的归宿。
于是乎,他就对瀚世祖南宫景说,咱们现在虽然占据了毗陵,但是咱们大瀚在这里毫无根基。
想要在这里长久地站稳脚跟,那就必须获得人们的拥戴,而要获得人们的拥戴,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能让他们害怕我们。
我找人问过了,王宽担任毗陵的最高将领有五年多了。
在这期间他以身作则,绝不收受贿赂的同时执法严明,因此受到了附近百姓的称赞,也得到了吴国士兵们的拥护。
在如今吴国大乱的时间点上,毗陵防线附近依旧安稳如故,正是王宽的功劳。
现在一个有着如此功绩的人死了,而且是死在战场上的,没有苟且偷生,这让他的贤明更上一层楼。
然而,对于这样一个生前堪称楷模的将领,我们却要把他的尸首挂在城门上示众,那我们大瀚成什么了?
民间百姓会怎么看待我们呢?
这些问题是极其敏感的,陛下一定要多多考虑一下这些啊!
这番话说的相当恳切,很让人动容。
瀚世祖南宫景听完这番话之后,决定听从陶则的建议,厚葬吴将王宽。
苍澜四年十月七日,瀚世祖南宫景下令以侯爵的礼仪把王宽安葬在毗陵防线附近,并且专门立碑记录王宽的事迹。
在碑文之中,他评价王宽「所托非人,所用非道,所效非势」,为他的忠诚与坚守被心怀不轨的人利用而悲伤。
吴国大将王宽的名字也随这篇悼文一起,流传千古。】
[陶则这格局确实大啊,前不久还骂王宽油盐不进呢,现在转头就为他求厚葬,合着之前骂是因为劝不动,现在心疼是真欣赏啊?这反差萌我爱了!]
[所托非人,所用非道,这真是扎心了!王宽要是泉下有知,知道自己守的是孙永那空壳朝廷,效忠的是顾望死后乱成一锅粥的吴国,怕是得爬起来喊我当初瞎了眼啊!]
[你视频没认真看吧?王宽很有可能知道哦,不过可惜他已经心存死志了,所以无所谓了。]
[+1,那句话怎么说来着?顾望已死,是非对错我已无心分辨!]
[石碑一立,碑文一写,王宽直接从瀚军敌人变成千古义士了!南宫景这操作既夸了王宽,又暗戳戳踩了吴国不识人才,并且还赚了民心,一箭三雕啊!]
王宽:感动了。
陶则你是个好人!
到了大瀚我请你吃酒!
如今还没成年的陶则:你不要过来啊!!!
吴国皇帝孙永:所以现在我的大将王宽没了???
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