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产房收拾干净之后,王远才领着虎娃进去。
屋子里面一股血的味道。
谢绮明头上缠着布巾,侧着头看向自己的女儿,对于她来说,女孩男孩都一样,都是自己辛苦怀胎十个月生下来的孩子。
她相信自己的相公王远也会这样觉得。
虎娃进门之后,小跑几步委屈的走上前,看着娘亲躺在床上这副虚弱的模样,没忍住,抿抿嘴哇哇的哭了起来。
谢绮明顿时急了,想要坐起来,“虎娃不哭不哭,娘已经生完了,现在已经好了。”
王远赶紧把她摁住,“你现在身上有伤,就不要坐进来了,我和岳母看着虎娃就行。”
青竹连忙将刚才滑下去的被子往上拉了拉。
谢夫人蹲下身搂住虎娃轻声安慰,嘴里念叨着不哭不哭。
小宝宝听见动静,也跟着哇哇哭了起来,细细的,只不过没有虎娃哭的声音大。
两道声音交缠在一起,房间里面乱糟糟的。
王远赶紧将孩子抱起来,不敢有大动作,只是轻轻的拍拍她,让她睡觉。
虎娃哭了几声就停止了,他觉得有点丢脸,自己已经七岁了,竟然还哭,要是让学堂的小伙伴知道,肯定会笑话他。
哭完之后气的腮帮子鼓鼓的,他以后再也不哭了。
谢夫人拍了拍他的后背,“好了好了,虎娃。”
谢绮明轻轻笑了,“虎娃还是小孩子。”
虎娃的声音停止之后,小家伙的哭泣声也跟着停止了。
谢绮明身体虚弱,还要休养,王远便牵着虎娃的手出去了,虎娃一步三回头,但还是老老实实的跟着出去了。
谢夫人留下来照看谢绮明。
王远想道,身边没有个家人在旁边看着还真不行。
他和虎娃两个人一晚上都没睡觉,吃了点面条。
就搂着虎娃在床上睡了起来。
自从虎娃进学堂之后,他就已经好久没和虎娃睡在一起过了。
虎娃也觉得新奇,趴在王远的胸上来回的牯牛。
王远揍了一下他的小屁股,“还不赶紧睡觉。”
他才老老实实的睡了。
次日,王远写一封信给老家,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
家里的人肯定会让他给女儿起名字,王远便开始查阅古籍。
还没想好叫什么名字的时候,办的洗三宴。
王远看着她在盆子里挣扎哇哇大哭的模样,心疼的不行。
好像又回到了虎娃办洗三宴的时候。
何超奉没有女儿,家里面全都是小子,羡慕的不行,想抱一抱小闺女。
王远赶紧拒绝,让稳婆送回房间里面。
他还没有抱几次,怎么能让何朝奉抱,万一抱的不舒服怎么办?
何朝奉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小家伙被抱走了。
冯凡他们几个人都有女儿,就何朝奉没有,纷纷笑话何超奉,“想要闺女自己生一个去。”
气的他翻了个白眼。
经过一个月的纠结,王远终于想好了名字。
王昭阳,起了个简单通俗的名字。
“昭”意为光明、显着,“阳”即太阳 希望她如太阳般光明磊落,人生灿烂辉煌。
小名便叫安安,期望她一生平安顺心。
小家伙安安,已经一个月了,
皮肤又白又嫩,大眼睛,脸蛋圆圆的,见人就笑,还哇哇的叫,不知道说的什么,每一个看见安安的人都特别喜欢。
是个漂亮又聪明的小家伙。
王远爱的不行,下班之后就立马去亲亲自己的宝贝女儿。
虎娃也是一样,下学堂之后直奔妹妹的地方,也不去前院玩耍了,现在他的心目中自己的妹妹是排最大。
闺女需要从小攒嫁妆,王远现在赚钱更有动力了。
因为王远是钱来财现在的老师,钱来富送上一份礼金,祝贺安安顺利出生。
钱老板财大气粗,是一对金镯子,拿在手里分量不小。
因为礼物太贵重,王远让王大才退回去,但是他没收。
王远便在心里想着,只能在钱来财身上多用点功夫了,对他再严格一点,再给他多加一份卷子。
钱来财忽然觉得,过了一年,王大人变得更严格,自己的学习任务怎么又变重了?王大人布置的作业太多,几乎没有时间让他玩耍了。
六月份,王远忽然收到了一封请帖,是钦天监的监正刘大人给他发的请帖。
邀请他参加京城的一个算术圈子,这还是王远第一次说要参加这种圈子。
京城有许多这样小型的交流讨论圈子,比如高云恒所在的琴艺圈子,里面都是小有名气的大师,他每个月便会参加一次,互相探讨琴艺。
还有诗画圈这样的圈子。
这样的圈子不看官职论大小,只看能力。
王远非常高兴,这说明他出的两本算学书入了这些算学大师的眼,有资格进入他们的交流圈。
钦天监的监正大人,那可是给陛下算天文论法,负责观测天象,如日月五星的运行、彗星等,他的算术水平得有多么的高深。
王远想想就非常激动,在从中学习一两手,自己的水平肯定会更进一步。
上面写着时间定在七月一号的晚上。
时间很快到那一点。
王远和谢绮明提前说好了,今天不回家吃晚饭了。
算术圈子是在一个小院子里举办的,应该是某位大人的私宅,下马之后将请帖给门房,他打量了王远几分,领着王远进去。
“大人,我看您面生,是第一次来吧?”
王远点点头。
走过一道拱门,就到了后院的正屋,很近。
里面八个老头加一个年轻人,监正刘大人就坐在右下第一个位置。
其中四个老头面熟,带着一身的官味,王远在朝中见过他们,都是当官的,只是没打过招呼。
另外四个则是一身文气,应该没在朝廷做官,不知道什么身份。
王远觉得他们算数圈子,怎么都是老头呀,就一个年轻人可能还是某位先生的孙子。
除了那个年轻人,他最小,赶忙弯腰一一作礼打招呼。
刘大人捋捋胡子,笑着说:“王远小兄弟,来的有点早,我们人还没到齐。”
王远笑着回道:“在下第一次参加不免有点紧张,提前来早一点。”
寒暄了几次,他们就开始讨论起来王远的算学术。
称是第一次见到这种类型的书,简单通俗易懂,基本上童生人手一本,极大的提高了算学在小儿心中的地位,是个好发展。
要王远不要放弃,再接再厉的写下去。
王远连连点头,虚心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