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求助与现实的冷水
傍晚时分,王超心事重重地回到家中。母亲李秀兰正在厨房准备晚饭,姐姐王红在院子里收衣服,弟弟王刚和妹妹王玥则在争抢一个破旧的皮球。父亲王建国去老工友家了,没回来,钢铁厂半停产的状况,让他最近回家的时间越发不规律。
“妈,我晚上出去一趟,去赵叔家坐坐。”王超放下布包,对厨房里的李秀兰说道。
李秀兰探出头,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关切地问:“这时候去赵科长家?是厂里有什么事吗?饭快好了,吃了再去吧?”
“不了妈,事情有点急,我去去就回。”王超摇摇头,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忧虑,“厂里装罐头的玻璃瓶……供应出了大问题,县玻璃厂停工了。赵叔人脉广,我想去问问,看有没有别的路子。”
“玻璃瓶没了?”李秀兰吃了一惊,她是知道这瓶子重要的,“哎呀,那可咋整?生产线不得停了?工人们怎么办?”她立刻担忧起来,也理解了儿子的焦急。
“正在想办法。”王超不欲多说让母亲担心,“我去赵叔那儿探探口风。”
“哦,那是正事,快去吧。”李秀兰理解地点点头,又想起什么,叮嘱道,“空手上门不合适,你等等……”她转身从碗柜里摸索出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攒下的十几个鸡蛋,想用布包上。
“妈,不用拿鸡蛋,”王超连忙拦住母亲,“您留着给爸和小刚他们补身体。昨天运输队朋友不是捎了东西来嘛,我带点过去就行,正好有西瓜和蜂蜜。”
他不想动用母亲攒下的那点鸡蛋,系统空间里的东西更实惠,也更好解释。
推着父亲那辆保养得不错的“二八大杠”出了院门,王超骑上车,朝着物资局家属院的方向驶去。夏末的晚风吹在脸上,带着一丝凉意,却吹不散他心头的焦灼。车轮碾过石板路,发出单调的声响,一如他此刻沉重的心情。
快到赵科长家所在的胡同口时,他放缓车速,四下张望,确认无人注意,便一拐车把,拐进一条更僻静、没有路灯的小巷。借着浓重夜色的掩护和墙角的阴影,他停下车子,心神一动,一个圆滚滚、纹路清晰碧绿的绿皮大西瓜和两瓶用普通玻璃瓶装着的、色泽金黄澄澈的槐花蜜, 便凭空出现在自行车后座上。他用提前准备好的网兜将西瓜和蜂蜜稳妥地装好,这才重新骑上车,来到了赵科长家院门口。
敲开门,是张阿姨。
“哎呀,超儿来了!快进来快进来!”张阿姨热情地把他让进屋,看到他手里提着的东西,尤其是那个显眼的大西瓜,嗔怪道,“你这孩子,来就来,又带东西!这大西瓜,现在可稀罕了!还有这蜂蜜,看着就好!”
“阿姨,朋友从南边捎来的,不值什么钱,就是点心意,给您和赵叔解解暑、润润喉。”王超笑着将东西递过去,“您别嫌弃就好。”
“嫌弃什么呀,快进屋坐,老赵在屋里呢。”张阿姨接过东西,脸上的笑容更盛了。
赵科长正坐在客厅的藤椅上看报纸,旁边的电风扇嗡嗡地转着。见到王超,他放下报纸,脸上露出笑容:“超儿来了,坐。听说你前几天在地区讲得不错,梁书记都肯定了,给咱们南水争光了。”他指了指旁边的椅子。
“赵叔,您过奖了,”王超恭敬地坐下,“都是按照实际情况汇报的,主要还是厂里老师傅们干活扎实。”寒暄几句后,他见赵科长心情不错,便顺势切入了正题,脸上带上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愁容,“赵叔,我今天来,实在是遇到个天大的难处,心里没底,想请您帮着拿拿主意,看看有没有什么路子能通融一下。”
“哦?”赵科长收敛了笑容,放下手中的茶杯,神色认真起来,“什么事把你难成这样?说说看。”
王超便把县玻璃厂昨夜遭敌特破坏严重停产,食品厂面临瓶子断供危机的事情,原原本本、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尤其强调了库存只能支撑四五天的严峻形势。
“……陈主任那边已经在尽力协调地区玻璃厂了,但我私下打听,听说希望不大,那边生产任务排得太满。赵叔,厂里两条生产线眼看着就要停了,工人们人心惶惶,已经接到的订单也没法交付,这刚刚在地区打响一点名声,就怕……就怕这口气一下子泄了,再想起来就难了。”他没再说下去,但语气里的焦虑和担忧显而易见。
赵科长静静地听着,眉头越皱越紧,手指在藤椅扶手上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等王超说完,他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语气带着几分沉重:“玻璃厂这事,我今天下午也听到风声了。敌特破坏,性质极其恶劣!公安机关正在全力侦办。你们厂摊上这事,确实是无妄之灾,太棘手了。”
“赵叔,您看……”王超身体微微前倾,带着期盼问道,“您在地区物资系统认识的人多,面子大,能不能帮着牵线搭桥,问问地区玻璃厂那边,有没有可能……哪怕价格高一点,给我们紧急定制一批,先应应急?或者,您知不知道周边其他县市的玻璃厂,有没有能接这个活的?只要能解决问题,多花点成本,我们也认了!”
赵科长看着王超急切的眼神,沉吟了良久,最终还是缓缓地摇了摇头,语气带着深深的无奈和现实的冷酷:“超儿啊,不是赵叔不帮你,不肯出这个力。这个事情,我估计……难,很难,希望非常渺茫。”
他看着王超瞬间黯淡下去的眼神,耐心地分析道,每一条都像一根冰冷的针,扎在王超的心上:
“第一,地区玻璃厂的生产任务,那不是他们自己能做主的,那是省里和地区根据全局需要,直接下达的指令性计划,排得满满当当,雷打不动!他们首要保障的是药品、化工产品、高级食品出口这些重点单位、重要物资的包装。你们这种特定规格的瓶子,量在地区看来不算特别巨大,又是临时插单,他们那条生产线调整起来工序复杂,耽误了计划内的任务,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所以,他们轻易不会接,也不敢接。”
“第二,就算,我是说万一,他们看在特殊情况、特殊关系的份上,肯破例接一点,但这价格……”赵科长伸出三根手指,又犹豫了一下,变成了五根,“我保守估计,得比你们现在从县里拿的价格,高出至少三成,甚至翻一番都有可能!这还只是瓶子本身的价钱,加上紧急调运的运费呢?这高昂的成本,你们一个小小的县食品厂,能承受多久?一瓶罐头才卖多少钱?利润全搭进去恐怕都不够!”
“第三,也是最要命的,时间!就算一切顺利,走程序打报告,层层协调审批,然后他们安排排产,再生产出来,最后组织运输……这一套繁琐的流程走下来,没半个月、二十天,东西根本到不了你们厂里!你们……等得起这半个多月吗?”
每一个问题,都像一盆掺着冰碴的冷水,迎头浇在王超刚刚升起的一点微弱的希望之火上,嗤的一声,只剩下一缕绝望的青烟。他知道赵科长说的都是冰冷无情的实情,在这个计划高于一切、条块分割严格的体制下,资源的调配有着铁一般的秩序和优先级。他一个小小的、刚刚有点起色的县食品厂,想要打破这种秩序获得紧急援助,无异于螳臂当车,难度极大。
王超的心彻底沉了下去,脸色也有些发白,嘴唇动了动,却没能说出话来,巨大的失望和无力感攫住了他。
赵科长看他这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了一些,安慰道:“超儿,你也别太着急,事情还没到绝路上。陈主任那边肯定也在动用一切关系想办法,县里也不会眼睁睁看着你们停产。你们自己厂里,有没有内部挖潜,想想别的办法?比如,能不能暂时改用其他包装容器替代一下?哪怕不好看,能顶一阵是一阵。或者,把生产节奏稍微放缓一点,工人轮休,最大限度地节约着用库存,撑到县玻璃厂修复?我听说县里已经组织力量全力抢修了。”
“厂里……已经在想办法自救了,”王超勉强点了点头,声音有些干涩,他没有详细说那个还不成熟的牛皮纸袋试验计划,毕竟那还是个没影的事,说出来徒增笑耳,“也在尽量节省库存,能省一个是一个。谢谢赵叔您给我分析得这么透彻,我……我明白了。”
他知道,从地区玻璃厂乃至周边正规渠道获得紧急援助这条路,基本算是被现实这堵厚墙彻底堵死了。这盆现实的冷水,虽然冰冷刺骨,却也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绝对不能将希望完全寄托于外部援手,必须立足于自身,发动全厂的力量,尽快找到那条可行的、“土法上马”的“备用路线”,哪怕它看起来再简陋、再不确定。
又在赵科长家坐了一会儿,聊了聊其他闲话,但王超明显有些心不在焉。赵科长也理解他的心情,没有多留他。临走时,张阿姨还惦记着那个西瓜,非要让他带回去给家里人吃,王超好说歹说,几乎算是“落荒而逃”,才最终推辞掉。
骑着自行车行驶在返回的路上,夜色已深,路灯昏暗,拉长了他孤单的身影。晚风似乎比来时更凉了。王超的心情比来时更加沉重,仿佛压着一块巨石。
外援已然无望,幻想彻底破灭,那就只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将全部的希望和精力,都寄托在那个刚刚萌芽、前途未卜的“牛皮纸袋”计划上了。
第一百四十九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