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校园参访萌童趣 农机适配破难题
“家和院”的清晨总浸在玉米粥的绵甜里。母亲站在智能灶台前,正用勺子把煮得软烂的玉米碎压成泥,拌进白粥里——这是给双胞胎准备的辅食,也是给今天来参观的邻村师生准备的早餐,熬得格外浓稠,还撒了点白芝麻,香得诱人。“晴晴,快把宝宝的辅食碗拿过来,粥晾温了,先给他们喂点。”母亲回头喊,目光落在爬爬垫上的两个小家伙身上,哥哥已经能扶着围栏走几步了,小脚丫踮着,想去够旁边的玉米穗玩偶;妹妹则趴在后面,小手撑着地,努力想跟上哥哥,小屁股撅得老高,逗得人发笑。
苏晚晴笑着走过去,拿起印着玉米图案的辅食碗:“这俩小家伙越来越能干了,哥哥快会走了,妹妹也不甘示弱。”她舀了一勺玉米粥,小心地喂给妹妹,小家伙张嘴就含,小嘴巴动得飞快,还清晰地喊了声“爸爸”!刚好走进来的林凡眼睛一亮,连忙抱起妹妹亲了亲:“我的乖宝宝,真会喊爸爸了!”妹妹像是受到了鼓励,又脆生生地喊了两声“爸爸”,院子里顿时响起一片欢声笑语。
“爸爸!爸爸!”小电背着书包从房间跑出来,身上穿着崭新的校服,手里攥着个小喇叭——是昨天特意买的,准备给邻村的小朋友当导游用,“邻村的小朋友什么时候到?我都准备好讲解词了!”林凡刚洗漱完,手里拿着种植角的参观路线图,摸了摸小电的头:“他们已经在路上了,大概半小时到,咱们先去学校准备一下,把种植角的牌子再擦一擦。”小电用力点头,抓起一个玉米馒头就往外跑:“太好了!我要让他们看看,咱们的玉米苗是全校最棒的!”
送完小电去学校,林凡和苏晚晴直奔村西的试验田——邻村的师生参观完种植角,就要来这里看智能农机演示。强子已经带着技术员在调试农机了,见林凡来了,连忙挥手:“凡哥!苏姐!农机都调试好了,按东河村的地形参数调的,等会儿演示坡地播种和自动避障,保证让孩子们大开眼界。”林凡点点头,走到农机旁查看:“避障功能再测试一遍,别让孩子们靠太近,安全第一。”
刚安排好,东河村的校长就带着几十名师生来了,孩子们穿着统一的校服,排着整齐的队伍,兴奋地东张西望。小电拿着小喇叭,跑过去迎接:“欢迎大家来到西坡村!我是你们的小导游林小电,接下来我会带大家参观我们的玉米种植角,再去看智能农机!”孩子们跟着小电,浩浩荡荡地往种植角走去,一路上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林小电,你们的玉米苗为什么长得这么高?”“智能农机真的不用人开吗?”小电耐心地一一解答,像个小大人一样。
种植角里,玉米苗已经长到了腰际,嫩绿的叶子舒展着,上面还挂着晶莹的露珠。小电站在田埂上,拿着小喇叭说:“大家看,这是我们两个月前种的玉米,用的是西坡村的优质种子,我们还学会了用大蒜水和生物农药治蚜虫,不用有毒的农药,既环保又安全。”东河村的校长笑着说:“这个种植角办得真好,既让孩子们体验了劳动,又学到了农业知识,回头我们村小学也要办一个!”
参观完种植角,一行人来到试验田。技术员启动智能农机,农机缓缓驶入田埂,底盘自动调整高度,避开田埂上的石头,精准地在坡地上播种。孩子们围在田埂上,看得眼睛都亮了,纷纷发出惊叹声:“哇!农机会自己拐弯!”“它怎么知道哪里有石头呀?”技术员笑着解释:“这台农机有智能避障传感器,能识别前方的障碍物,还能根据地形自动调整,比咱们的眼睛还灵敏。”
正演示着,东河村的村长带着几个老乡匆匆赶来,脸上带着点着急:“林总!不好了!我们村北坡那片地,坡度比试验田还陡,有30度,刚才试了一下,农机的爬坡动力有点不足,播种深度也不均匀,这可咋整?”林凡心里一沉——之前只测试了25度的坡地,没考虑到东河村还有更陡的地块。他立刻让技术员把农机开到北坡地,亲自查看地形:“这坡确实陡,农机的动力参数需要调整,把电机功率提高10%,播种口的落料速度也调慢,保证种子能均匀埋进土里。”
技术员立刻在操作屏上调整参数,启动农机试播了两米。林凡挖开土查看,种子埋得深浅一致,农机在30度的坡地上也能稳稳行驶,没有一点打滑。村长松了口气:“太好了!这样我们村所有的坡地都能用了!我代表老乡们,再订20台农机!”旁边的几个村长老乡也围了过来,纷纷说:“我们村也想订!林总,能不能把贷款政策再放宽点,给我们多宽限几个月还款?”林凡笑着说:“没问题,我跟银行谈,把还款期限延长到两年,利息不变,保证大家都能用上农机。”
正忙着,苏晚晴的手机响了,是她的闺蜜打来的,语气带着几分兴奋:“晴晴,你发的家庭Vlog火了!在网上都传开了,好多人都在问西坡村的智能农机和玉米种植,还有几个外村的村长联系我,想找林凡合作推广农机呢!”苏晚晴心里一喜,连忙把消息告诉林凡:“咱们的Vlog走红了,带来了好多合作意向!”林凡点点头:“这是好事,让强子统计一下,把有合作意向的村都记下来,下周我挨个去看看,争取让周边20个村都用上智能农机。”
中午,西坡村的小学食堂准备了丰盛的午餐,有玉米排骨汤、炒青菜、玉米发糕,还有给孩子们准备的玉米布丁。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纷纷说:“西坡村的玉米真好吃!比城里买的还甜!”东河村的校长拉着林凡的手说:“林总,今天真是太感谢了,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还解决了我们村的农机难题。回头我们村的玉米成熟了,一定请你们来尝尝!”
下午,林凡带着技术员去东河村的北坡地,给老乡们做农机操作培训。强子拿着操作手册,手把手地教老乡们调整参数:“大家记住,坡度超过25度,就按这个键提高电机功率,播种深度调至3.5厘米,保证出苗率。”老乡们学得认真,纷纷上手试操作,一位大爷笑着说:“这农机真好用,比我家的三轮车还容易开,以后种玉米再也不用发愁了!”
傍晚回到“家和院”,小电兴奋地讲着今天的经历:“今天我当了一天小导游,同学们都夸我讲得好!东河村的小朋友还邀请我去他们村玩呢!”母亲端上晚饭——玉米排骨汤、炒青菜、玉米发糕,还有刚煮好的嫩玉米。大家围坐在餐桌旁,边吃边聊。强子打来电话,说有五个外村的村长联系了他,想下周来西坡村考察农机,还有两个村已经初步订了30台农机。林凡笑着说:“好,让他们来,我亲自接待,保证让他们满意。”
饭后,林凡和苏晚晴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看着双胞胎在爬爬垫上玩——哥哥扶着围栏走来走去,妹妹则跟在后面爬,偶尔停下来,抓着玉米穗玩偶啃。小电靠在他们身边,手里拿着平板电脑,翻看今天拍的照片和视频:“妈妈,咱们的Vlog真的火了!好多人给我点赞留言,说想来西坡村看玉米和智能农机!”苏晚晴笑着说:“以后咱们多拍点这样的视频,把西坡村的美好分享给更多人,让更多人知道,乡村的日子也能这么精彩。”
夜色渐深,“家和院”的灯光暖得像一团火。远处的田野里,智能农机静静地停在田埂上,像是在守护着这片土地;更远处的东河村方向,隐约能看到家家户户的灯光,温馨而祥和。“你看,”苏晚晴轻声说,“孩子们收获了快乐,老乡们解决了难题,咱们的农机也推广到了更多乡村,这样的日子,踏实又有奔头。”
林凡握紧她的手,目光望向星空:“是啊,技术扎根土地,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实业服务百姓,才能走得更远。以后,还要让更多的国产智能设备走进乡村,让更多的家庭过上幸福的日子,让咱们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