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沁园很大,一池一岛。
池叫浣明池,遍植荷花。
南边以白莲为主,北边以红莲为主。
而在浣明池内有一处湖心小岛——浮镜岛。
岛上设殿,正是赏荷的最好去处,也是此番芙蕖宴的主会场。
引路的丫鬟一边走一边简单的介绍了怡沁园的布局。
在一处凉亭处,扶着宋钰坐上了一架藤编的凉轿。
凉轿由两个健壮的妇人抬着,一路沿着浣明池向湖心岛的方向而去。
女子衣妆厚重,这一路走过去怕是半个时辰不止,天气又有些闷热,这一路走过去怕是得热一脑门的汗来。
这芙蕖宴的主办人,当真是个事无巨细妥帖至极的人。
路上,宋钰远远便看到遍池的荷花,以及被荷花环绕的长桥和各种游船。
远远的能看到不少夫人女娘,长桥两侧驻足观望。
“郡君,眼下王妃还没过来,您可在偏殿或花廊稍候。”
二皇子被封宁王,这二皇子妃便是宁王妃了。
宋钰点头,眼看丫鬟不再相送,便同金钏儿一起去了花廊。
一路走来,宋钰本以为会在这宴会上看到不少熟面孔,却是她想多了。
这宁王妃的芙蕖宴来的多是京中四品以上的官员和家眷。
是原主以往鲜少能接触的到的,有一两个面熟之人看到她后虽面露惊讶,但也只是惊讶。
不会冒然上前询问。
宋钰也落得个清闲,斜倚在花廊的美人靠上,随意取了一块米糕捏碎了喂鱼。
耳朵却能听到不远处妇人间的窃窃私语。
“你看那边那个女娘,怎么看起来和沈玉那般像?
不会当真是她回来了吧?”
“传闻不是说,她离京后不久便遭难了吗?怎么可能?”
“是啊,这宁王妃的芙蕖宴本就不是谁想来便能来的,若非这两年沈大人升迁,又有这边关和谈的功绩。
沈家夫人怕是也拿不到请帖。
就算是带也应该带亲生的,谁会带一个抱错的女儿。”
“你们莫要乱说,这京中动荡,不少官员升迁,怕是哪个新贵的家眷也说不准,许只是模样相像罢了。”
“没错,这女娘虽看起来和沈玉有几分相似,但这个头明显高了不少,而且这周身的气度沈玉可是比不了的。”
“而且,沈夫人可还没到呢。”
众人又连忙点头。
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来,那就是眼前这个看起来和沈玉模样相似的女娘,必然是哪个新贵的女眷。
宋钰蹙眉看向金钏儿,
“我与以前的变化很大吗?”
金钏儿露出一个浅浅的笑来,
“姑娘比之以前长高了,也长开了不少,更漂亮了。”
说着顿了一下,
“倒是周身的气势有了很大的变化。”
耳边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宋钰本以为有人路过,却不想那脚步声在走到宋钰身边时来了个急刹。
紧接着一个红色的身影便一屁股坐在了她旁边。
“沈玉?”
那人小声的凑过来,似是在确定。
宋钰侧头,正对上一张明艳的面孔。
来人和她差不多的年纪,一双眼睛大而有神,正直愣愣的看着她。
宋钰想了想,扬起了嘴角,“袁明馨?”
听到自己的名字的瞬间,袁明馨霎时睁大了眼睛。
心中的猜测变成事实,她不敢置信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将宋钰看了个完全。
这才猛地抓住她的手,“我就知道是你,你,你果然没死。”
袁明馨和其母本是跟在郡君身后的,只可惜等两人坐上藤轿时,郡君已经走了个没影。
刚上浮镜岛母亲便进了偏殿和各家夫人寒暄。
她一个人无趣,这才在外面闲逛想要偶遇一下那位人皆好奇的女功臣。
却不想,大老远就看到了坐在花廊里的女子。
以及那张和沈玉几乎重合的脸。
更没想到的是,竟真是她。
袁明馨算得上原主为数不多的好友之一,因着梁家的父亲皆在翰林院任职,来往频繁。
再加上两人年龄相仿,常聚在一处玩耍。
原主当初离开的突然,自然也没机会和这个闺中好友打一声招呼。
眼下袁明馨却先把自己说红了眼。
“你都不知道,当初我听沈明玉说你死了,伤心了好久的。
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沈家,沈家肯认你了吗?”
袁明馨说着抬头四顾,并没有看到沈母,也没看到沈明玉。
目光落到一旁的金钏儿身上时,诧异道:
“青云呢?你换丫鬟了?”
青云是原主之前的丫鬟,和沈琢身边的青阳是一对儿龙凤胎,也是陪着兄妹俩长大的贴身之人。
袁明馨噼里啪啦的问了一堆。
宋钰抽出自己的手,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
“你问这么多,让我先回答哪一句?”
说罢,她回头看了金钏儿一眼,向袁明馨介绍道:
“金钏儿。”
袁明馨只当是她新的丫鬟,随意扫了一眼,又听宋钰道:
“我眼下姓宋,叫宋钰,金玉的钰。”
宋钰?
袁明馨觉得这名字有些耳熟。
倒是她身边站着的丫鬟云禾突然神情一凛。
赶忙弯下身来,对自家女娘轻声耳语,
“姑娘,宋钰,会不会就是那个宋钰啊?”
袁明馨蹙眉,“什么?”
云禾急忙忙看了宋钰一眼,这才道:“女功臣,宋钰。”
“什么?”
袁明馨瞪圆了眼睛看向丫鬟。
又拨浪鼓一般再次看向宋钰,“啊?”
宋钰笑着点头,“那重新认识一下?我叫宋钰,皇后娘娘亲赐的郡君,军器监监事。”
袁明馨一张脸皱的苦瓜一般,满脸问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