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的虚空,是绝大多数生命认知中永恒的基调。
但对于已然踏入慈航高阶,开始涉足星空尺度力量的万一乐而言,这片“虚无”实则充满了磅礴的活力与难以言喻的韵律。
他的意识脱离了本体,以某种超越光速的感知,在广袤的星际尘埃与气体云中漫游,追寻着宇宙最本源的力量脉动。
不知过了多久,或许是几个地球日,或许是数月,他的“视线”被一片巨大的、闪烁着微弱辉光的星云所吸引。
这片星云横亘数百万公里,主要由氢分子和氦构成,其间混杂着前代恒星遗留下的更重元素尘埃,像一团缓慢旋转、孕育着无限可能的宇宙之茧。
一种强烈的预感告诉他,他即将见证一场伟大的诞生。
他停了下来,将意识沉浸其中,如同一个耐心的记录者,开始观摩这宇宙间最壮丽的奇迹之一——一颗恒星的点燃。
初始的凝聚: 过程漫长得足以让凡人文明兴衰更迭。
起初,只是星云中某些区域因引力扰动而产生了极其微弱的密度差异。
这差异如同投入静水中的一颗石子,激起了涟漪。
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这些密度较高的区域开始缓慢地、不可逆转地吸引周围的物质。
氢分子云团逐渐收缩,从原本近乎虚无的分布,变得愈发浓密。
万一乐的感知能“听”到物质在引力作用下坠落的无声轰鸣,能“看”到星云内部开始形成一个个模糊的旋涡结构。
这是土行之力的雏形,代表着凝聚、承载与物质的根基。
原恒星的形成: 随着物质不断向中心聚集,引力势能转化为热能,星云核心区域的温度和压力开始急剧攀升。
收缩的气体团逐渐形成了一个密度极高、温度却不甚明亮的核心——原恒星。
它如同一个在母体中躁动的婴儿,贪婪地吞噬着周围的星云物质。
此时,核心内部因剧烈碰撞和压缩而产生的炽热,代表了火行之力的勃发,是能量与活力的源泉,驱散着宇宙的严寒。
而依旧在不断涌入、补充核心质量的气态物质,则体现了水行之力的流动、滋养与汇川成海的特性。
行星盘与角动量: 并非所有物质都径直落入核心,由于原始星云自身的角动量,大量的气体和尘埃在引力收缩过程中,围绕着原恒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扁平的旋转盘状结构——行星盘。
盘面物质高速旋转,摩擦生热,发出红外辐射。盘内,更重的元素尘埃开始碰撞、吸积,为未来行星的诞生埋下伏笔。
这旋转不息、赋予结构形态的力量,正是木行之力的体现,象征着生长、舒展与规则的建立。
引燃!主序星的诞生: 最关键的时刻到来。
当原恒星核心的温度和压力突破某个临界点,足以点燃氢核聚变反应时,一场席卷整个系统的能量风暴爆发了。
万亿个氢原子核在极端条件下融合成氦,释放出无法想象的巨大能量。
一道无法形容的强光从核心迸发,瞬间驱散了周围残留的黑暗星云物质,强大的辐射压开始与引力分庭抗礼,阻止了恒星的进一步坍缩。
一颗稳定的、光芒四射的主序星,正式登上了宇宙的舞台。
那璀璨的光芒,是火行之力的极致绽放,也是金行之力的锋芒毕露——它锐利、纯粹,带着撕裂一切阻碍的决绝,将光和热洒向冰冷的虚空。
新生恒星强烈的恒星风(一种带电粒子流)吹拂着残余的行星盘,这流动的能量与物质,再次印证了水行之力的无处不在。
而那颗稳定燃烧的核心,以及未来将在其引力束缚下形成的行星系统,则是土行之力永恒的承载。
整个过程的尾声,是木行之力的再次彰显——那些在行星盘中幸存并凝聚起来的物质,将在恒星光热和引力的共同作用下,开始它们自己的演化之路,或成岩质行星,或成气态巨行星,一个全新的、充满生机的恒星系蓝图,已然绘就。
观看这持续了漫长时光的创世画卷,万一乐的心神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启迪。
因为炼心的缘故,到了他的境界,本就心神思考极快,在愿力加持、激发超频状态后,更是时刻迸发感悟!
他之前创出的“星火大道”,在星火、星源境界,更多是利用自身力量模拟或小范围引动五行之力进行加速、防御或攻击,移动也主要依赖本身速度和五行之力在近距离的助推。
但此刻,他明悟了更深层的应用——五行遁法。
星空并非空无一物,而是充满了无处不在的、或强或弱的五行之力背景辐射。
恒星的引力场(土)、恒星风与星际气体流(水)、无处不在的辐射能(火)、宇宙射线及各向异性的能量分布(金)、以及星云、行星盘甚至星系旋臂所代表的生长与结构之力(木)……
氢(水基)在恒星(火)中聚变,生成碳氧等元素(木),发抛出重元素(金),这些物质冷却凝聚形成新的天体与尘埃(土)……恒星死亡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张覆盖整个宇宙的、无形的“五行网络”。
他意识到,自己完全可以凭借对五行之力的精深感悟,将自身融入这片网络。
不再是笨拙地推动自身,只能简单地加入,而是如同鱼儿入水,借助五行之力的“流向”和“张力”进行移动。
小范围内,他可以瞬间在土行凝聚处现身,或借火行爆发之力加速。
而更宏观的,是进行超远距离的“跳跃”!
对于普通星火超凡而言,这依赖于感知的延伸方式。像龙一那样刚点燃星火的修行者,其感知范围大约能覆盖一颗小型行星。
但如果将感知收缩,不再呈球形扩散,而是凝聚成一条极细的“线”,沿着宇宙中特定的五行之力自然形成的“脉络”向特定方向延伸,其感知距离可以呈指数级增长,轻松超越一个恒星系的范围!
当然,这距离因人而异,更是取决于对特定五行之力的理解深度和心神强度。
感知所至,若能清晰捕捉到远处某个强大的五行之力节点(如另一颗恒星,一片活跃星云,甚至一颗属性鲜明的行星),便可初步锁定坐标,借助对五行网络的共鸣,实现近乎瞬移般的长距离跨越——此即为五行大遁的雏形!
这不仅是对移动方式的革新,更是对“星衍”境界的深刻补充。
星衍境要求于体内以星核为中心,衍化微型恒星系。
此刻,万一乐心念微动,内视自身丹田深处那片浩瀚的愿力海洋。
之前,这片海洋虽磅礴,却略显混沌。此刻,他引动刚刚领悟的星空五行真意,愿力海洋开始剧烈翻腾、重构。
中心处,那枚已生根发芽、蕴含着第一宏愿本源的真实莲子,光芒大放,如同恒星核心。
它仿佛不再是死物,而是在一吐一吸,不断朝外迸发某种生机、散发愿力!
围绕着它,愿力凝聚、压缩,形成了五颗微小的、颜色各异的光点——金星(锐利,白金色)、木星(生机,青碧色)、水星(流动,深蓝色)、火星(炽热,赤红色)、土星(厚重,黄褐色)。
它们并非死物,而是按照某种玄奥的轨迹,开始环绕中央的“莲子恒星”缓缓运转,形成了一个微缩的、却蕴含着生灭道理的五行行星系!
双方进行能量交换,愿力与天地之力达成了某种平衡与契合,不再是独立的两部分,而是互受牵引,可以同时激发。
这个内宇宙的初步成型,让他对下一个大境界——“星命”,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知。
星命境要求孕育出最简单的能量生命或意识生命雏形,是为造化之功。
而生命诞生的基础是什么?正是稳定的能量环境(火、金)、流动的介质与循环(水)、承载的实体(土)、以及生长的规则与结构(木)!
五行之力,就是构成物质宇宙、孕育一切生命形态的最底层基石之一。
他对“星命”境界中那“灵机点化”、“造化之功”的理解,不再停留在模糊的概念上。
他仿佛看到,当自身内宇宙的五行行星系统稳定到一定程度,便能自然衍生出最简单的五行精灵,或者在一颗条件合适的“行星”上,播撒下最初的生命种子……
这已不仅仅是力量的提升,而是近乎创世神般的权柄雏形。
万一乐的意识静静悬浮在新生的恒星光芒中,感受着体内外遥相呼应的五行韵律。
这一次观摩恒星诞生,不仅让他掌握了纵横星海的五行遁法,更是在修行道路上,推开了一扇通往更高维度的大门。
前方的路,愈发清晰,也愈发浩瀚。
他不仅仅是一个追求自身超脱的修行者,更像是一个初窥宇宙创生与毁灭奥秘的……学徒。
看了一眼初生的恒星,同样留下一点希望,感受到它诞生的极强愿力,挥手一座过滤法阵环绕整个恒星系!
感应到远处的水之力,激发水星,瞬息之间便不见了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