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盛夏,烈日炎炎。奉天殿内却是一片肃穆,各地议会代表济济一堂,正在召开为期三天的半年总结大会。殿内四角摆放着巨大的冰鉴,丝丝凉气驱散了夏日的燥热。
王老栓第一个发言,这位北直隶农民代表今日特意换上了一身崭新的蓝布长衫,粗糙的大手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启禀陛下,各位大人,北直隶今年粮食增产五成,新修水渠十二条,学堂四十七所。现在娃娃们都能上学了!更难得的是,新式农具普及后,老人妇女都能下地干活,家里多了不少收入!
他掏出一本皱巴巴的账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村的数据:就拿我们王家村来说,往年一亩地最多收两石粮食,今年用了新稻种,亩产达到三石半!村里三十户人家,往年有十户要靠借贷度日,今年家家都有余粮!
沈万三紧接着发言,手中的账本记录着江南经济的蓬勃发展:江南丝绸出口翻倍,新开作坊百余家。更难得的是,工钱涨了三成,工匠们都过上好日子了。现在一个熟练织工的收入,比往年翻了一番还不止!
他详细列举了几个数据:苏州府去岁税收八十万两,今年预计可达一百二十万两。更重要的是,现在商人做生意安心多了,往日的苛捐杂税都没了,官员也不敢随意敲诈勒索。
各地代表纷纷报喜。陕西代表张老汉激动地说:咱们那黄土高坡,往年种一葫芦收一瓢,今年用了新式耕作方法,亩产提高五成!更难得的是,新修的水窖解决了吃水问题,妇女们再也不用走十里山路挑水了!
湖广代表李秀才拿着新式农具的模型:这新式犁具,一人一牛一天能犁五亩地,比往年快了一倍!现在农忙时节缩短了,农民有时间搞副业,养鸡鸭、种果树,收入多了不少。
四川代表王掌柜捧着井盐样品:新式钻井技术让盐井深度增加了一倍,产量翻番!现在川盐不仅够本地用,还能卖到湖广去。
一个个好消息让奉天殿内掌声不断。崇祯帝听着汇报,眼角湿润,手中的玉如意微微颤抖:朕登基二十年,从未见过如此盛景。若是皇兄在天有灵,看到今日之大明,也该欣慰了。
但林川保持着清醒。会后,他召集核心成员在文华殿继续议事,殿内烛火通明,直到深夜。
新政虽然见效,但根基尚浅。林川环视众人,神色凝重,我建议立即推行三项措施:
第一,建立巡回法庭,确保《大明约法》在各地得到执行。以往政令不出南京,现在要让每个百姓都能享受到新政的好处。
徐承烈补充道:可以在各省设立巡回法庭分院,每季度巡视各县,及时处理积案。
第二,成立廉政公署,查处贪官污吏。林川继续道,新政推行过程中,难免有人借机敛财,必须严惩不贷。
王贞仪提议:可以在各州县设立举报箱,鼓励百姓检举贪官。格物院新研制了一种特殊的纸张,可以用来书写密报,遇水即化,防止泄密。
第三,设立民生监察院,接受百姓申诉。林川最后说道,要让百姓有个说理的地方。以往百姓有冤无处诉,现在要让他们知道,朝廷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
这些措施很快推行。令人惊讶的是,最支持这些措施的竟是各地士绅。他们发现,新政虽然限制了特权,但也保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往日的苛捐杂税取消了,官员也不敢随意敲诈勒索,做生意反而更安心了。
七月流火,第一个巡回法庭在南京开庭。审理的是一起土地纠纷案:一个士绅强占农户土地,被农户告上法庭。
庭审当日,南京府衙外人山人海。原告是个老实巴交的老农,被告则是当地有名的士绅。在众目睽睽之下,法庭依据《大明约法》判决士绅归还土地,并赔偿损失。
往日的官司,谁给的钱多谁赢。老农捧着判决书,热泪盈眶,如今这世道,真的变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被判决的士绅也心服口服:往年这种案子,输赢全看谁给的钱多。如今依法判决,反而公平。至少我知道,我的合法产业也会受到保护。
消息传出,百姓欢欣鼓舞。各地治安明显好转,百姓安居乐业,商人敢于投资,工匠乐于创新。一个大治之世,正在缓缓拉开序幕。
然而,制度的完善并非一帆风顺。在推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阻力。
在山西,一个知县公然抵制巡回法庭,被立即革职查办。
在湖广,几个士绅联合抵制新税制,被廉政公署查处。
在江南,一些官员阳奉阴违,被民生监察院揭发。
每一次问题的解决,都让制度更加完善。到了八月,新政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稳固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