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的山坳被绿意裹满,红裸石西侧的爬藤花终于不负期待——藤蔓顺着竹架蜿蜒而上,缀满了粉白相间的花朵,层层叠叠绕着石头织成了一面花帘,风一吹,花瓣簌簌飘落,落在花田的小径上,铺成了一条带着花香的路。
“落日要来了!快把画架摆好!”老陈招呼着美术生们,大家迅速在红裸石旁找好位置,调色盘里挤上了落日特有的橘红与金粉。顾念苏提着竹篮走来,里面装着李婶刚做的桂花糕,还有用去年花种泡的花茶:“先歇会儿,等落日吻红裸石的时候,边吃边画才惬意。”
话音刚落,天边的云层开始被染成金色,落日像一颗烧红的玉盘,缓缓向红裸石靠近。美术生们立刻拿起画笔,笔尖在画纸上飞速移动——有人专注勾勒花帘的褶皱,让花瓣的光影随落日变化;有人重点描绘红裸石的轮廓,让石头在余晖里泛着暖红的光泽;还有人把自己也画进画面,身影与花帘、落日叠在一起,像是融入了这幅自然画卷。
“快看!花帘上的光在动!”扎马尾的女生突然喊道。大家抬头望去,落日的光线穿过花帘的缝隙,在红裸石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随着太阳下沉,光斑慢慢移动,像是落日在石头上轻轻“吻”出的痕迹。老诗人忍不住吟道:“花帘织就胭脂色,落日垂吻红裸石,光影流转皆成诗,此景只应山坳有。”
正沉浸在美景中,山路口传来熟悉的笑声——是之前来种向日葵的年轻妈妈,这次她抱着刚会走路的宝宝,手里还提着一个相框:“我们来赴约啦!家里的向日葵开花了,特意拍了照片带过来,和山坳的花帘比一比!”
宝宝被放在花田边的软垫上,小手伸着想去抓飘落的花瓣,年轻妈妈笑着把相框递给顾念苏:“照片里的向日葵朝着太阳,就像山坳的花朝着落日,都是满满的生机。”顾念苏把相框放在红裸石旁,相框里的向日葵与眼前的花帘相映成趣,落日的余晖同时洒在两者之上,像是完成了一场跨越距离的“花与光的约定”。
夕阳渐渐沉得更低,把天空染成了深橘色,红裸石被镀上一层金边,花帘的颜色也变得愈发浓烈。林小姐举着相机,从不同角度拍下这一幕——有花帘绕石的全景,有落日吻石的特写,还有孩子们追着花瓣跑的动态画面。“这些照片要做成‘落日花帘特辑’,放进《落日新篇》里,让没见过的人也能感受到这份震撼。”
天色渐暗时,大家才收拾画具回到绣坊。顾念苏把今天的画作和照片整理好,发现每张画里都有一个共同点——落日与红裸石永远是画面的核心,而花帘、人群、笑声,都成了点缀这份美好的元素。她在草稿本上写下:“花帘绕石,是自然的馈赠;落日垂吻,是时光的温柔。原来‘落日吻过红裸时’最美的风景,从来不是单一的光影,而是人与景、景与情的交融共生。”
深夜,绣坊的窗开着,能闻到花帘飘来的淡淡香气。顾念苏看着窗外的红裸石,月光下,花帘的轮廓朦胧又温柔。她知道,“落日吻过红裸时”的故事还在继续——秋天会有爬藤结出种子,冬天会有积雪覆盖花帘的痕迹,而明年春天,新的藤蔓会再次发芽,等待落日的再次亲吻。这场关于光、石与花的约定,会在山坳里,年复一年,温暖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