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点多,服装设计系的四个女生准时出现。
姚洛穿着防走光的黑色牛仔包臀裙裤,递上一张穿搭计划表:
“后面两天准备了学院风和甜酷系。”
她转身去更衣室时,李伟注意到她连舞蹈鞋的蝴蝶结都重新缝过。
王薇薇和另外两个女生则每人领到30枚游戏币。
李伟原本安排她们当托儿带动上午的冷清时段。
还没到十点正式营业,九点五十分就有几个女生推门探头问:“老板,能进来了吗?”李伟正核对收银系统,抬头笑了笑:“稍坐一下,马上好。”他内心嘀咕了一句“比预想的还早”,手上动作却没停。
十点整,手机闹钟准时响起。李伟没理会客人投来的目光,走到店中央拍了两下手:“各位,‘娃娃鸡’正式营业!”
门外乌泱泱的女生队伍举着手机,有人喊着“就是这家!校花同款打卡地!”
姚洛在跳舞机前刚热身完,队伍里就传来惊呼:
“她抖音有十万粉!”顿时更多手机对准了她。
王薇薇原本要执行的“装路人夸娃娃好抓”计划完全没派上用场,因为真实顾客已经挤满了所有机器。
中午歇息时,404寝室的男生们凑过来。
马中良擦着汗说:“伟哥,贴吧又刷屏了!”
李伟刷着手机,看到有人拍了姚洛跳舞的视频,配文“理工大终于有网红店了”,底下最热的评论却是:
“店主小哥哥侧脸好像某个cos圈大神?”
王薇突然碰碰李伟胳膊,指着角落的机器:“那台库洛米快被夹空了。”
李伟顺着方向看去,发现四个计算机系男生正轮流帮女生们调整抓爪角度,手法专业得像培训过。
他们表面说是“维护设备”,但每成功抓出一个玩偶,就会自然地和围观女生加微信传经验。
十点半刚过,店里突然涌进更多人。李伟坐在收银台前,扫码、收钱、递游戏币,几乎没空抬头。
队伍排了好几人,有人直接问:“能办卡吗?冲多少有优惠?”
李伟推出的会员卡充值门槛设得很低,100元起充,还有300、500等更高档位,每档都附赠额外游戏币。
会员卡本身也设计得精致,卡面是夏知秋和宋颜颜之前在店门口手持会员卡拍摄的宣传照。
这时,四个同寝室的女生凑到柜台前商量了一下,其中一个对李伟说:
“老板,我们合办一张500的卡,行吗?卡我们轮流用,拍合照也方便。”
李伟点头:“没问题,很多朋友都这么办。”
店里的娃娃机,李伟特意没像有些店家那样调低爪力。
他设定的成功率比普通电玩城明显高一些。
很快他就观察到有趣的现象:一对情侣,男生两次就抓到了一个不小的玩偶,女友开心地挽住他胳膊。
另一个看起来挺会打扮的男生,则在不同娃娃机前尝试,身边还换了女伴,每次成功都会迎来女伴钦佩的目光。
李伟一边整理币箱,一边心里盘算:普通男生觉得带女友来这“值回票价”;而有些心思活络的男生,则把这里当成了展示“能力”、获取好感的场地。
趁着客流间隙,李伟靠在柜台边看了看手机。
屏幕上是他自己设的倒计时软件提示——“娃娃鸡运营:第1天”。
下午的“娃娃鸡”店里,人潮丝毫没有减退的迹象。
暖黄色的灯光下,每台娃娃机前都围着人,但真正在抓娃娃的没几个。
大部分客人都在各个精心布置的打卡点前排队等着拍照。
抓完娃娃的也不急着走,一定要在霓虹灯牌或玩偶墙前凑够九张图才肯离开。
李伟靠在收银台边,目光扫过店内。他的三个室友果然“各司其职”:
张裴最活跃,专门往那些打扮亮眼的女生身边凑。
“同学,这个玩偶卡角了,我帮你调整一下!”
他一边说着,一边利落地打开娃娃机的玻璃门,手法专业地重新摆好玩偶的位置。
收到女生甜甜的“谢谢学长”后,他表面淡定地点头,转身时嘴角却控制不住地上扬。
马中良则踏实很多,默默地在几台热门机器间巡视,看到游戏币快见底了就及时补充,客人求助时也耐心解答。
不过李伟注意到,他帮忙的对象似乎更偏向于看起来性格温和、不太张扬的女生。
最让李伟觉得有趣的是李燕洲。
他话最少,只是埋头整理散落的玩偶、清理机器,但因为长相老成,好几次被新来的客人误认为是老板。
“老板,这个怎么抓概率大点?”
一个男生凑过来问。李燕洲头也没抬,用扳手指了指前台:
“老板在那边收银。”
那男生望向李伟,恍然大悟:
“哦!那个帅哥啊……他有女朋友没?”
李燕洲闻言,嘴角抽动了一下,没接话,继续忙手里的活。
李伟的手机震动了一下,工作微信上又一个新的好友申请,头像是个很漂亮的女生。
这已经是今天第五个了。
他通过后,对方发来一个可爱的表情包,并说:“学长你的店好棒!下次带朋友来玩哦。”
李伟回复了个“谢谢支持”,心里却想:“只是口头说说,连张最低档的会员卡都没办,这种‘好意’实在缺乏诚意。”
收银机不断吐钱和游戏币“哗啦啦”掉落的声响持续冲击着耳膜,李伟感到一阵耳鸣。
他揉了揉太阳穴,朝正在整理货架的王薇招招手:
“王薇,你来顶一下前台,我出去透口气。”
店外的情形让他有点哭笑不得。
门口的空地上,七八个女生正以店铺招牌为背景,变换着姿势和组合拍照,看来是想拍出“网红打卡”的效果。
李伟下意识地压了压帽檐,默默朝更远处的角落走去,他可不想一不小心成为别人朋友圈“神图”里的背景板。
他点燃一支烟,远远望着自家店铺门口的热闹景象。
店内,是他的室友们以各自的方式融入运营。
店外,是顾客们自发地为店铺宣传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