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幔人以利法回答说:
“约伯啊,如果有人想和你谈谈,你会感到不安吗?但我实在忍不住要说话。
你看,你曾经教导过许多人,使软弱的手变得强壮。
你的言语扶起了跌倒的人,使无力的膝盖稳固。
但现在祸患临到你,你就昏倦;灾祸击中你,你就惊惶。
你敬畏上帝的信心现在哪里?你完全正直行为所生的盼望又在何处?
请你想一想,无辜的人何时曾灭亡?正直的人何时曾被剪除?
据我所见:耕耘罪恶的,必收割罪孽;播种毒害的,必收到灾祸。
他们在上帝的气息中灭亡,在神的烈怒里消逝。
狮子的吼叫虽然威猛,壮狮的牙齿却也破碎。
母狮因缺食而死,幼狮也四散飘零。
我暗中领受言语,耳朵听到其细微的声音。
在夜间的异象中,当深睡临到世人,
恐惧战栗临到我身,使我百骨发抖。
有灵从我面前经过,我身上的毫毛直立。
那灵停住,我却不能辨其形状;有影像在我眼前,我听见低微的声音:
‘世人岂能在上帝面前称为义?人岂能比造他的主更洁净?
上帝不信靠他的仆人,并且指他的使者为愚昧;
何况那住在土房、根基在尘土里被蠹虫所毁坏的人呢?
早晚之间就被毁灭,永归无有,无人理会。
他们帐棚的绳索岂不从中抽断?他们死亡,乃是因为无智慧。’”
理解以利法的观点
以利法的回应代表了传统智慧对苦难的理解。他的论点建立在几个核心假设上:
- 道德因果论:他坚信世界存在道德秩序,行善必得福,作恶必遭殃
- 上帝的公义性:上帝绝不会无缘无故惩罚义人,因此约伯的苦难必定有其原因
- 人类的有限性:人类相比上帝是有限和不洁净的,因此不应质疑上帝的安排
现实指导意义
1. 谨慎应用传统智慧
以利法的观点反映了人们倾向于用简单因果解释苦难。现实中,当他人遭遇不幸时,我们应避免急于下判断或归因。每个人的处境复杂多元,简单化的“罪罚对应”观念可能带来二次伤害。
2. 苦难中的陪伴艺术
以利法起初的意图是好的(“我实在忍不住要说话”),但方式却加重了约伯的痛苦。这提醒我们,陪伴受苦者需要倾听先于指导,理解先于解答。真正的支持不是急于提供解释,而是首先承认对方痛苦的正当性。
3. 面对质疑的开放性
以利法无法接受约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这反映出人们对既定框架的维护。在现实生活和思想成长中,保持对疑问的开放性十分重要,因为真正的信仰和智慧能够经受质疑的考验。
4. 人类认知的有限性
以利法强调“世人岂能在上帝面前称为义”,承认了人类认知的局限。这一观点提醒我们,面对无法理解的苦难时,需要谦卑的态度,承认我们无法完全理解所有事物的缘由。
这段经文最终引导我们思考:当传统答案无法解释现实苦难时,我们需要更开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智慧。真正的安慰不是简单化的教条,而是陪伴和理解的力量。